×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孤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孤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星价 ¥73.5 (7.5折)
2星价¥73.5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08644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12-01
  • 条形码:9787513086448 ; 978-7-5130-8644-8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去自我污名心理视域下的孤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BHA160087)的研究成果。全书关注的研究对象群体为因父母不能正常履行监护责任,而接受福利资助集中养育的孤儿学生,研究中心思想围绕如何开展孤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而展开。全书以“扶正祛邪(污)”的研究思路,首先详细阐释了孤儿学生由于缺失父母、亲人等家庭系统的社会支持而表现出的特殊心理问题——自我污名及其心理构成;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自我污名对孤儿学生社会交往认知、行为、情绪及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由此探讨运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范式对孤儿学生施予正能量的心理与教育干预实践的效果,培养孤儿学生建构出自己积极的品格优势,提升其幸福感,使其内心变得强大,从而在根源上去除因自我污名化带来的消极心理与行为问题,由此提出福利性集中养育模式下孤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对策,实现促进孤儿学生心理健康及良好社会化发展的教育目的。

目录

目 录**章 孤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论**节 研究问题、研究意义与研究总体思路第二节 孤儿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进展第三节 自我污名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第二章 孤儿学生自我污名的具体表现**节 孤儿学生自我污名的心理结构第二节 孤儿学生自我污名的发展特点第三章 孤儿学生自我污名对其心理健康与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节 自我污名对孤儿学生社交拒绝归因的影响第二节 自我污名对孤儿学生消极情绪的预测:解释风格及领悟社会支持的多重中介作用第三节 身份拒绝敏感性对孤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测:自我污名的中介作用第四节 拒绝敏感性与孤儿初中生校园心理适应的关系:自我污名和品格优势的多重中介作用第五节 师生依恋、同伴依恋与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的并行中介作用目 录**章 孤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论**节 研究问题、研究意义与研究总体思路第二节 孤儿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进展第三节 自我污名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第二章 孤儿学生自我污名的具体表现**节 孤儿学生自我污名的心理结构第二节 孤儿学生自我污名的发展特点第三章 孤儿学生自我污名对其心理健康与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节 自我污名对孤儿学生社交拒绝归因的影响第二节 自我污名对孤儿学生消极情绪的预测:解释风格及领悟社会支持的多重中介作用第三节 身份拒绝敏感性对孤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测:自我污名的中介作用第四节 拒绝敏感性与孤儿初中生校园心理适应的关系:自我污名和品格优势的多重中介作用第五节 师生依恋、同伴依恋与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的并行中介作用第六节 品格优势与孤儿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自我污名的中介作用及校园人际关系的调节作用第四章 去自我污名心理视域下的孤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实践**节 高自我污名孤儿初中生的团体辅导干预第二节 孤儿初中生品格优势培养的教育干预第三节 孤儿初中生积极人际关系塑造的教育干预第四节 孤儿小学生品格优势识别的教育干预第五节 孤儿小学生乐观解释风格现状与团体辅导干预第六节 孤儿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心理教育干预第五章 孤儿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知识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节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知识的构成第二节 孤儿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知识的转化第三节 孤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附 录附录1 孤儿学生自我污名自陈问卷附录2 学业延迟满足问卷附录3 孤儿身份拒绝敏感性自陈问卷附录4 儿童社交焦虑量表附录5 儿童解释风格问卷附录6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附录7 消极情感量表附录8 儿童孤独量表附录9 儿童自尊量表附录10 初中生拒绝敏感性自陈问卷(节选)附录11 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附录12 孤儿学校初中生校园心理适应自陈问卷附录13 同伴依恋问卷附录14 师生依恋问卷附录15 生活满意度量表附录16 青少年自评量表——抑郁分量表附录17 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附录18 小学生品格优势问卷附录19 师生日常交往调查问卷附录20 友谊质量问卷简表附录21 情感平衡量表附录22 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江洋,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6年6月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获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2009-2012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与教育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