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能为下一代做什么? 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的互动研究

司法能为下一代做什么? 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的互动研究

1星价 ¥69.9 (7.6折)
2星价¥69.9 定价¥9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9287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4
  • 出版时间:2024-12-01
  • 条形码:9787208192874 ; 978-7-208-19287-4

内容简介

司法不仅是严格的,还应该是有温度的。少年司法体系制度的建立,关注的重点从罪当其罚逐步向柔性司法、儿童友好型司法迈进。这一进程和司法与社会工作的互动密不可分。本书系统考察了司法与社会工作互动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结合比较法,在理论上解决了“为什么”“为了谁”的问题;结合司法案例,在操作上探讨“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探讨如何利用司法社工协助犯罪预防、保护未成年人、增强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等。本书旨在推动司法社工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建立更加完善的少年司法制度,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目录

序言上编 互动的基础**章流动与互鉴: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的百年互动史一、 互动的缘起:社会工作与少年司法的问世二、 亲和与稳定: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互动路径之一三、 冲突与矛盾: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互动路径之二四、 中断与后发: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互动路径之三五、 全球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互动的特点小结一、 少年司法与儿童福利:保护主义还是折中主义?二、 少年司法与儿童权利三、 少年司法与社会支持:嵌入还是共生?一、 脑神经科学与神经发育理论二、 心理弹性理论序言上编 互动的基础**章流动与互鉴: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的百年互动史一、 互动的缘起:社会工作与少年司法的问世二、 亲和与稳定: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互动路径之一三、 冲突与矛盾: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互动路径之二四、 中断与后发: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互动路径之三五、 全球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互动的特点小结 第二章司法与福利: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互动的思想基础一、 少年司法与儿童福利:保护主义还是折中主义?二、 少年司法与儿童权利三、 少年司法与社会支持:嵌入还是共生? 第三章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互动的基础理论一、 脑神经科学与神经发育理论二、 心理弹性理论三、 依恋理论四、 风险、需求、响应模型五、 美好生活模式六、 恢复性司法理论七、 国家亲权理论八、 人权保障理论第四章全球比较视野下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的互动一、 多元少年司法模式与社会工作服务二、 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互动的特点三、 国际新兴模式借鉴:评估与分流中心四、 完善路径: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的制度性融合小结 第五章全系统模式: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合作路径一、 什么是全系统模式?二、 为什么需要全系统模式?三、 全系统模式的价值取向四、 全系统模式的域外经验及其特点五、 我国少年司法全系统模式的探索路径 第六章转介与互动:社会工作参与下我国少年司法分流制度的重构一、 惩罚与教育的交点:分流是少年司法向社会工作服务的转向阀二、 分流与评估:专业评估是分流的依据三、 司法系统到福利系统:域外少年司法分流及社会工作服务四、 转介与承接:未成年人司法社工服务融入少年司法体系小结 第七章少年司法与社会工作互动的亲缘性一、 社会工作与少年司法的亲缘性与契合性二、 未成年人司法社工的功能与角色三、 社会工作者与罪错少年四、 未成年人司法社工的服务内容与方法五、 未成年人司法社工的工作内容小结 下编 互动的内容第八章未成年人司法社工服务之早期干预与犯罪预防一、 青少年犯罪早期干预:基础问题二、 社会支持理论:社工参与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理论依据三、 域外经验:社会工作如何参与预防青少年犯罪四、 我国社会工作参与犯罪预防的类型及场域五、 完善措施:从顶层设计到实施路径 第九章未成年人司法社工服务之合适成年人一、 未成年人司法社工与合适成年人制度的契合二、 合适成年人及社会工作参与的域外借鉴三、 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社工担任合适成年人的现状四、 合适成年人的问题与完善 第十章未成年人司法社工服务之社会调查一、 社会调查制度的界定及产生缘由二、 比较分析:国外法律社会调查制度的细节三、 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是证据吗?四、 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调查主体的优势五、 社会调查报告的原则及标准内容探讨六、 未成年人司法社工开展社会调查的实证分析七、 未成年人司法社工开展社会调查的问题 第十一章未成年人司法社工服务之社会观护一、 社会观护:替代监禁刑二、 社会观护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三、 司法社会工作观护帮教的类型四、 司法社工观护帮教的主要内容五、 观护帮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第十二章失语的群体:未成年被害人的权益保障与社会工作服务一、 我国对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与保护现状二、 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护现状的实证分析——以性侵案为例三、 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护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必要性分析四、 社会工作服务未成年被害人的内容与功能五、 完善路径 第十三章照亮隐秘的角落:家事案件的社会工作服务与未成年人权利保障一、 失语的群体:三则真实案例二、 家事案件中未成年人的权益保障严重不足三、 民事案件中的社会工作服务:国际趋势与我国探索四、 司法社会工作者作为儿童权益代表人的优势分析五、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模式和角色六、 社会工作者参与民事案件服务的问题与完善路径小结 第十四章亲职教育与家庭治疗:从个体疗愈到家庭赋权一、 亲职教育与家庭治疗对涉法未成年人的重要价值二、 域外少年司法体系:对家庭的重视三、 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社工开展亲职教育的服务四、 我国亲职教育的问题五、 社会工作开展家庭辅导与治疗之策略 第十五章未成年人司法社工之多元化服务一、 心理评估与心理疏导二、 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的社会工作服务三、 担任“合适保证人” 第十六章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社工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构建一、 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是未成年人司法社工的必由之路二、 未成年人司法社工职业化、专业化的运行现状三、 未成年人司法社工发展的特点四、 职业化: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社工的制度困境及出路五、 专业化: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社工的问题及完善路径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杨旭,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兼职律师,法学博士,意大利都灵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涉外律师人才库成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频道特邀嘉宾,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法眼看天下”栏目特邀嘉宾。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