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了芭蕉
读者评分
4分

包邮绿了芭蕉

1星价 ¥11.7 (6.5折)
2星价¥11.7 定价¥18.0
商品评论(1条)
qq6***(三星用户)

文学好作品,价格便宜,内容丰富

文学好作品,价格便宜,内容丰富

2011-04-17 04:04:18
0 0
图文详情
  • ISBN:753992129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290
  • 出版时间:2005-01-01
  • 条形码:9787539921297 ; 978-7-5399-2129-7

本书特色

只读过张恨水的小说,而没有读过他的散文,还不能算真正了解张恨水,只有既读过他的小说又读过他的散文,对张恨水的印象才是完整的。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两都散记”、“山窗读画”、“屐痕踪影”、“旅京札记”、“广幽梦影”、“信口开河”、“煮字生涯”共七辑,基本囊括了张恨水散文创作的方方面面。“两都散记”遴选了张恨水先生的散文名著《两都赋》中的主要篇章。张氏客居北平(北京)、南京两个城市时间*久,对这两个城市*了解,也*有感情,因此信手写来,涉笔成趣,又视野独到,无论是六朝古都的秦淮遗韵,还是北平博大的历史氛围和市井风情都绘声绘色,十分传神,常常寥寥数语便勾勒出这两个古都的特点,给人留下湛深的印象,要算是现代*早的读城记了。“煮字生涯”则是回忆作者生平与创作的文字,也是创作的经验之谈,酸甜苦辣,甘苦自知,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作家的窗户。
在中国词章家熟用的名词里有“柳”这个名称儿。杨柳这样东西,在中国虽是大片土地里有它存在的,可是对于这样东西,却特地联系着成一个专用名词,那实在有点缘故。据我个人在南京得来的经验,是南京的山水风月,杨柳陪衬了它不少的姿态。同时,历代的建筑,离不开杨柳,历代的文献,也离不开杨柳。杨柳和南京,越久越亲密。甚至一代兴亡,都可以在杨柳上去体会。所以《桃花扇》上**折听稗劈头就说:“无人处又添几树杨。”
南京的杨柳,既大且多,而姿势又各穷其态,在南京曾经住过一个时期的主儿,必能相信我不是夸张。在南京城里,或者还看不到杨柳的众生相,你如果走过南京的四郊,就会觉得扬子江边的杨柳,大群配着江水芦洲,有一种浩荡的雄风,秦淮水上的杨柳两行,配着长堤板桥,有一种绵渺的幽思。而水郭渔村,不成行伍的杨柳,或聚或散,或多或少,远看像一堆翠峰,近看像无数绿障,鸡鸣犬吠,炊烟夕照,都在这里起落,随时随地是诗意。山地是不适于杨柳的,而南京的山多数是丘陵,又总是带着池沼溪涧,在这里平桥流水之间,长上几株大小杨柳,风景非常的柔媚。这样,就是江南江水了。不但此也,古庙也好,破屋也好,冷巷也好,有那么两三株高大的杨柳,情调就不平凡,这情形也就只有南京极普遍。

目录

辑一 两都散记
白门之杨柳
日暮过秦淮
翠拂行人首
面水看银河
奇趣乃时有
翁仲揖驴前
归路横星斗
秋意侵城北
风飘果市香
顽萝幽古巷
乱苇隐寒塘
听鸦叹夕阳
风檐尝烤肉
碗底有沧桑
窥窗山是画
影树月成图
江冷楼前水
年味忆燕都
清凉古道
冰雪北海
市声拾趣
辑二 山窗读画
短案
涸溪
竹与鸡
野花插瓶
珊瑚子
继桥
雾之美
虫声
秋萤
晚晴
蒲草
鸡鸣声中
待漏斋
天河影下
蕻菜花
小紫菊
昼晦
苔前偶忆
对照情境
冬晴
禾雀与草人
斑鸠之猎取
忆车水人
月下谈秋
另一山窗
断桥残雪
果盘
杜鹃花
辑三 屐痕踪影
白马寺及其他名胜
潼关的风景
周陵
潼西道上
致了长安
敦煌游记
华山之游
湖山怀旧录
辑四 广幽梦影
西湖园林
盆莲
晚香玉花下
买菊的研究
玩菊花自亦有道
腊梅吐处矣
天安门的黄叶
一室之间
广幽梦影
辑五 旅京札记
五月的北平
北平的春天
北京旧书铺
天安门
陶然亭
卢沟晓月及其他
金牛道
野菊瓶供
故乡的小年
清明哭二弟
槐阴呓语
绿了芭蕉
隔巷卖葡萄声
辑六 信口开河
云云集
冲淡
孔子诞想到儿子名
一大堆龟典
由北海说到乾隆皇帝的脑袋
精明当如诸葛亮
读书百宜录
信口开河
借元宝
读书难莫劝人读书
打獾子
几人识得金圣叹
穷亦多术矣
大雅云亡
八十一岁结婚
消遣法
秦亡而楚不存
孟尝君客
潜山县秀才
孔子绝粮的态度
成名有幸有不幸
随咸录
绮语
由赵妈说到百家姓
女色与国事何关
逛故宫杂感
崇尚性灵
辑七 煮字生涯
《啼笑因缘》作者自序
《金粉世家》自序
谈长篇小说
短篇之起法
我的小说过程
我的三位古人先生
我的创作和生活
我写小说的道路
总答谢
散文家的张恨水(裴善明)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生于江西广信。1918年任芜湖《皖江日报》编辑,开始写作生涯。1919年发表**篇小说《南国相思谱》。同年赴北京,任《益报》校对、上海《申报》驻京办事处编辑、北京世界通讯社编辑。1924年主编《世界晚报》副刊《夜光》,此后创作了大量社会言情小说。
1935年举家迁至上海,编辑《立报》副刊《花果山》。次年往南京与张友鸾创办《南京人报》,编辑副刊《南华经》。抗日战争爆发后到重庆,任《新民报》主笔,并主编副刊,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写了许多小说和诗文。1946年任北平《新民报》总经理,编辑副刊《北海》。1949年初发表他的回忆自己生活和创作的《写作生涯口亿》。
所写长篇小说《秋江》、《孔雀东南飞》、《凤求凰》、《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中篇小说《巷战之夜》,长篇小说《八十一梦》、《五子登科》、《落霞孤鹜》、《银汉双星》、《满江红》、《夜深沉》、《蜀道难》、《水浒新传》、《大江东去》、《石头城外》、《热血之花》、《纸醉金迷》、《魍魉世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