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个人交往主体性研究
中山大学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博士文库

- ISBN:721804889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小16开
- 页数:209
- 出版时间:2005-05-01
- 条形码:9787218048895 ; 978-7-218-04889-5
内容简介
个人主体性发展是当代人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课题。书中从“主体性黄昏”问题入手,通过“特指还是泛指”的追问分析,认识走向黄昏的仅是工具理性主宰下的个人主体性样态。在“三分范式下双重转型”的当代中国,交往理性是对工具理性进行理论纠偏的一种现实选择,因而实现交往转向的个人交往主体性理当成为个人主体性研究的黎明新视界。
个人交往主体性是交往实践活动生成的一种关系质态,生成图式与生成机制的双重分析回答了其何以可能与如何可能的问题;结构功能分析与历史流变探讨不仅拓宽拓深了主体性研究的视野,而且呈现了当代中国博弈并存的复调图景。由此出发,粗略探讨了健全的个人交往主体的四大构建路径。
目录
**节个人主体性发展的交往转向
第二节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嬗变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微观主体视界
第四节个人交往主体性的研究价值
第二章个人交往主体性的生成分析
**节个人交往主体性的生成图式
第二节个人交往主体性的生成机制
第三章个人交往主体性的结构与功能
**节个人交往主体性的本质结构
第二节个人交往主体性的形态结构
第三节双重功能:人本指归与交往良序
第四章个人交往主体性的历史流变
**节人的依赖与个人交往主体性
第二节独立个性与个人交往主体性
第三节能力本位与个人交往主体性
第四节历史启迪与当代中国视阈
第五章构建个人交往主体性的当代路径
**节内向交往主体自身建设
第二节外求主体交往环境营造
第三节中介渠道教育机制调适
第四节构建目标的终极价值践行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龙柏林,湖南省涟原市人。先后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2004年6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会科学教育系讲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攻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发展,特别是对主体性困境、社会效理论以及现代性批判,拥有深厚的举与研究的热情。曾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现代哲学》、《天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浙江社会科学》、《宁夏社会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伦理学研究》等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40篇,承担并参与了4项纵向与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
-
知识分子的幽灵
¥20.5¥39.8 -
茶经(黑白版)
¥18.4¥48.0 -
中国馔馐谭
¥10.9¥23.0 -
柏杨作品-劣根:国民灵魂的桎梏
¥10.6¥26.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梁晓声解读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磅新作
¥18.1¥39.8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被颠覆的文明-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升级版)
¥13.6¥42.0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12.2¥26.0 -
经典常谈
¥13.7¥39.8 -
寻味中国
¥19.0¥38.0 -
瓷都拾遗-景德镇瓷业习俗
¥10.6¥30.0 -
徐志摩和新月诗人-摇晃的梦想-侧看民国
¥13.5¥39.0 -
国学入门
¥16.4¥48.0 -
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八品)
¥13.5¥39.0 -
中国文明的密码/何新文选
¥15.4¥48.0 -
经典常谈
¥7.1¥14.8 -
柏杨杂文精选集-吓人的国粹教育
¥9.9¥24.0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19.5¥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