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

包邮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

1星价 ¥19.6 (6.8折)
2星价¥19.6 定价¥28.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0011145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92
  • 出版时间:2004-06-01
  • 条形码:9787500111450 ; 978-7-5001-1145-0

本书特色

◇探讨全球语境下的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翻译介绍中国文化与汉语语言,◇讨论双语习语、成语、修辞与歇后语的翻译。◇例证翔实精朦胧,阐释简明扼要,观点新颖。
“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是由翻译理论研究。专业翻译实践、翻译理论与实务三大部分组成,共50个品种。本丛书已被列入国家“八五”、“九五”、“十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是我国翻译界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的标志性产品。丛书坚持原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坚持专家治学,打造精品.自1998年出版以来,深受翻译界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的好评,已成为翻译研究和教学领域的**图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为跨文化交际翻译的续编,它从跨文化角度研究翻译;多层面、跨学科进行汉英语言文化对比;以实例为主,配以理论指导,以求触类旁通;全球语境视角,观点新颖。
在跨文化产际翻译中,比较英译汉,汉译英尤难,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和深入研究。翻译习语、成语、典故、俗话、套话、俚话、歇后语和众多的修辞格便更难。就拿俗语来说,绝大部分都是与人们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以及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它们具备语言简洁,形象鲜明,含义精辟,表达生动,易于上口等特点。所以要把这些介绍给外国读者绝非易事,汉译英文本要越过文化屏障,能得到国际英文读者的认可、接受甚至欣赏是翻译工作者的永恒追求。必须认识到,翻译就是跨文化传播。汉英翻译的宗旨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弘扬中华文明,加强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平等对话。

前言

总序 近百年来,翻译理论层出不穷,从严复的“信达雅”到鲁迅的“宁信而不顺”,从卡特福德(Cafford)和纽马克(Newmark)的翻译语言论,到奈达(EugeneA,Nida)的动态等值翻译,还有当今流行的诠释学派、操纵学振、文艺学派、符号学派等翻译学派,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但翻译依旧以自己的实际出发,我行我素。这是为什么呢?从哲学的视角来看,任何翻译理论都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随着语言的社会实践的变化而更新发展,为满足社会需求进行语言翻译实践才是语言翻译真正的目的,正是这种社会需求确定了语言翻译实践和理论的未来走向——跨文化交际翻译。翻译活动明显是一种社会背景与文化传统很不相同的两种文化间的交往交流,是一种“非常规对话”。因为它不同于在同一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常规对话”。后者是具有共同基础、前提和规范的交流和往来。而前者则缺乏这样的共同基础,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前提和规范下的交流与往来。这实际成为一种“哲学对话”,一场真正的人类文明的对话!因为它更突现对话的本质。 目前,信息论与传播学的*新成果对翻译产生的深远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随着通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极大地摆脱时空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世界上的几乎任何网民进行交流。现代的大众媒体的全球性的信息传播对跨文化交际翻译影响日盛,因而理解和诠释(翻译)对方的信息变得非常重要,这给跨国界、跨时空、跨民族、跨文化翻译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当前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翻译研究正在走出传统译学研究的窠臼,向邻近学科开放并朝多元方向发展,逐渐发展成一门综合性的独立学科。当今,翻译不仅仅被看成一种符号转换的文本活动,更被看成一种社会行为,一种文化间的交流与传通。由于现代哲学语言论的转向,传统译论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原来对意义确定性的思考与翻译标准一致性的追求受到了冲击,使得人们对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中的主客体的关系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原来单一的文本语境也变成了国际背景下的文本,形成了这种新的译学研究内容和新的发展方向。从本质上说,翻译就是国际语境下的跨文化信息传通。具体地说,文学翻译即美学信息的跨文化传播,科技翻译就是科技信息的跨文化传播,而应用文体的翻译则是实用信息的跨文化传播。翻译学的本体理论研究应该是以追求普遍规律为*终目的,是理性的、言语学的,是对人类交往问题的研究,关系到跨文化交往的资质及其规律。树立这样一种有普遍意义的、跨文化语用学的翻译观才能建立翻译学的本体理论框架。 作为一种跨文化和跨语符的翻译显然是一种跨时空的活动,所涉及的三个主体(作者、译者和读者)可能分属于不同的文化传统,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或是不同的地域。他们的共时性人生体会和历时性人生经历都有很大的差异,对同一文本会有不同的解读,对不同于自己的文化中的语言更是有一种本能的曲解(本民族中心论)。因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积淀、意识形态和审美倾向都渗透在语言之中,存在于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诠释上。这样一来,在意义产生的构成中意义功能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其结果可能是意指相同,而意谓不同,其意义会有很大的差别。可见在翻译中,熟悉两种语言(目标语与源语)的词语语义和相关的文化信息、翻译文本的互文关系(intertntuality)和互动关系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合格译员所必须具备的。 ……

目录

前言
**章 跨文化交际
1.1 跨文化交际
1.2 跨文化编码与解码
1.3 跨文化文学解读与欣赏
1.4 全球化与文化多元
第二章 跨文化差异与融合
2.1 文化的全球化
2.2 跨文化交流
2.3 跨文化教育中的文化冲击
2.4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因素
第三章 跨文化理解与翻译
3.1 语言反映文化
3.2 跨文化交际翻译
3.3 跨文化翻译中的“错位”
3.4 跨文化视角中的“归化与异化”
3.5 现代汉语流行语及其英译
3.6 汉语惯用语翻译实例
3.7 现代企业汉英互译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
4.1 唐宋词词典英译
4.2 中国方志
4.3 中华武术
4.4 传统中药
4.5 汉英姓氏
4.6 中英语:介绍华夏文明的桥梁
第五章 文化旅游翻译
……
第六章 汉英修辞表达
第七章 汉英谚语与典故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金惠康,1950年,湖南邵东人,翻译家。现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教授,中国英汉比较学会理事,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国英语。专著有:《贵州旅游》,JEFC&SEFC English Methodolgy,《跨文化交际翻译:汉英语言文化比较》,《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Guizhou Tourism,Aspects of Guangdong Province,《中国英语》,《跨文化交际翻译》,《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