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80123179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81
- 出版时间:2005-07-01
- 条形码:9787801231796 ; 978-7-80123-179-6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有关佛教的普及性知识读物,从九个方面简要介绍佛教的历史发展、佛教传人中国、主要宗派和基本教义、教团组织及其主要制度、戒规、、佛、菩萨、鬼神、诸天和中国佛教的名寺名山、主要节日、佛教文化、佛教典籍、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等知识。让你初步了解有关佛教文化的知识,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传入中国已经历了整整二千年。佛教在传入中国后经过漫长的岁月,在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宗教习俗的会通融合中,演变为中华民族的宗教之一,并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对于佛教传入中国这一重大事件确实值得隆重纪念,并有必要结合佛教中国化的成功事例认真总结立足于民族文化吸收外来异域文化的宝贵经验,以作为今天我们汲取世界一切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繁荣民族文化的借鉴。
本文仅就佛教的传入及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概述笔者的一些想法,并以此作为本书的代前言。
目录
总序
前言
佛教传人中国
一、佛教发源于古印度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原始佛教及其基本教义
部派佛教
大乘佛教的兴起和主要教派
二、佛教传人中国
古代丝绸之路和佛教传入中国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
东汉楚王刘英祭祠佛陀与黄老
东汉明帝派使者到印度求法的传说和白马寺
佛教中国化的历程
佛教是在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环境中传播和发展的
《牟子理惑念》的三教一致思想
佛经翻译、讲经过程中的“汉化”和格义佛教
后赵政权和“大和尚”佛图澄
道安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庐山慧远对沙门不应当礼拜帝王的论证
*早的中国佛教学派——“六家七宗”
著名译经僧竺法护、鸠摩罗什和真谛
竺道生的包括恶人在内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学说
南北朝的佛教学派与儒家的人性论
梁武帝奉佛及四次舍身出家的事迹
南北朝时期三教争论的主要问题
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灭佛事件
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各地建立舍利塔及其意义
中国民族佛教格局的初步确立——隋唐佛教
卓越的译经僧玄奘
义净的佛经翻译
佛教传入西藏地区和藏传佛教的形成
中国佛教的持续发展
宋代以后禅宗成为中国汉语系佛教的主流派
宋代的三教一致论
宋代以后佛教各宗的融合
宗喀巴对以往藏传佛教的改革和格鲁派
明代佛教界的四大名僧
清雍正皇帝的《拣魔辨异录》
雍正皇帝的《御选语录》
清末杨文会和金陵刻经处
中国历代佛教寺院和僧尼人数
当代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和基本教义
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
天台宗的创始人智□
天台宗的“五时八教”判教论
“一心三观”和“三谛圆融”
天台宗的“一念三千”
三论宗的创始人吉藏
三论宗的“二谛”论和“八不中道”论
法相宗的创立者玄奘与弟子窥基
法相宗的八识学说
法相宗的三自性和三无性
法相宗的转识成智说
道宣及其律学体系
道绰、善导及其弥陀净土信仰
华严宗的创始人法藏
华严宗的“五教十宗”判教论
华严宗的“十玄门”和“六相圆融”
华严宗的“法界缘起”和“四法界”学说
禅宗从菩提达摩到弘忍的历代祖师
六祖慧能到黄梅从五祖弘忍求法的传说
《六祖坛经》的“识心见性”学说
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禅宗的“五家七宗”
灵祜、慧寂和沩仰宗
义玄和临济宗
临济宗的“四料简”、“四照用”和“四宾主”
洞山良价、曹山本寂和曹洞宗
文偃和云门宗
文益和法眼宗
禅宗的语录和公案
“开元三大士”及其弘传密教的事迹
密教的曼茶罗和金刚界、胎藏界
密教的“三密”和“即身成佛”论
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
中国佛教对儒家伦理的吸收和应用
藏传佛教主流宗派——格鲁派的基本教义
云南的南传上座部佛教
香港、澳门地区的佛教
台湾地区的佛教
中国佛教的教团组织及其主要制度、戒规
“四众”和“七众”
唐代以前主要流行的戒律
五戒和八戒
沙弥戒和具足戒
《梵网经》和菩萨戒
大乘佛教的“三聚净戒”
跪拜合掌与三皈依
两晋至南北朝的僧官制度
隋唐的僧官制度
禅宗怀海的《禅门规式》
宋代的《禅苑清规》
元代钦定《百丈清规》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汉地寺院的僧职
藏传佛教寺院的僧职
明清对佛教的管理
清代西藏地区的政教合一体制
藏传佛教的“金瓶掣签”制及其意义
佛、菩萨、鬼神、诸天和中国佛教的名寺名山
三界
须弥山和大千世界
佛教的诸天
四天下
地狱
众生和五道、六道
六凡四圣
佛及其十太名号
法身佛、投身佛和应身佛
何为罗汉?十六罗汉,-t-八罗汉和五百罗汉各指什么?
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及其西方净土
药师佛
何为菩萨?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
西方三圣
华严三圣
观世音菩萨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地藏菩萨
弥勒菩萨和弥勒佛
金刚和四大天王、四大金刚
阎王和十殿阎王
天龙八部
帝释天
八部鬼众
欢喜佛
中国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
净土宗祖庭玄中寺
草堂寺
天台山国清寺和天台宗
禅宗祖庭少林寺
唐朝佛舍利崇拜中心——法门寺
密宗遗址青龙寺
禅宗名刹天童寺
布达拉宫
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
中国佛教主要节日
佛诞节
佛成道日
盂兰盆节
中国佛教文化
佛教与中国文化
佛教与诗歌艺术
佛教与小说艺术
佛教与石窟艺术
佛教与书画艺术
佛塔艺术
佛乐艺术
佛戏艺术
中国佛教典籍
印度佛典的翻译
中国佛典的撰述
佛教经录
佛教大藏经的形成
中国历代刻印本大藏经简介
房山石经
中外佛教文化交流
隋唐以前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概述
东晋法显西行求法和《佛国记》
隋唐时期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概述
玄奘历尽艰辛赴印度求法和《大唐西域记》
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
新罗圆测和朝鲜法相宗
鉴真和尚赴日传法的动人事迹
日本求法僧*澄和日本天台宗
日本求法僧空海和日本真言宗
新罗求法禅僧和禅门九山
日本求法僧荣西和日本临济宗
日本求法僧道元和日本曹洞宗
高丽义天入宋求法事迹
中国佛教传入越南
中国藏传佛教传入蒙古
中国藏传佛教传入俄国
前言
佛教传人中国
一、佛教发源于古印度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原始佛教及其基本教义
部派佛教
大乘佛教的兴起和主要教派
二、佛教传人中国
古代丝绸之路和佛教传入中国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
东汉楚王刘英祭祠佛陀与黄老
东汉明帝派使者到印度求法的传说和白马寺
佛教中国化的历程
佛教是在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环境中传播和发展的
《牟子理惑念》的三教一致思想
佛经翻译、讲经过程中的“汉化”和格义佛教
后赵政权和“大和尚”佛图澄
道安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庐山慧远对沙门不应当礼拜帝王的论证
*早的中国佛教学派——“六家七宗”
著名译经僧竺法护、鸠摩罗什和真谛
竺道生的包括恶人在内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学说
南北朝的佛教学派与儒家的人性论
梁武帝奉佛及四次舍身出家的事迹
南北朝时期三教争论的主要问题
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灭佛事件
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各地建立舍利塔及其意义
中国民族佛教格局的初步确立——隋唐佛教
卓越的译经僧玄奘
义净的佛经翻译
佛教传入西藏地区和藏传佛教的形成
中国佛教的持续发展
宋代以后禅宗成为中国汉语系佛教的主流派
宋代的三教一致论
宋代以后佛教各宗的融合
宗喀巴对以往藏传佛教的改革和格鲁派
明代佛教界的四大名僧
清雍正皇帝的《拣魔辨异录》
雍正皇帝的《御选语录》
清末杨文会和金陵刻经处
中国历代佛教寺院和僧尼人数
当代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和基本教义
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
天台宗的创始人智□
天台宗的“五时八教”判教论
“一心三观”和“三谛圆融”
天台宗的“一念三千”
三论宗的创始人吉藏
三论宗的“二谛”论和“八不中道”论
法相宗的创立者玄奘与弟子窥基
法相宗的八识学说
法相宗的三自性和三无性
法相宗的转识成智说
道宣及其律学体系
道绰、善导及其弥陀净土信仰
华严宗的创始人法藏
华严宗的“五教十宗”判教论
华严宗的“十玄门”和“六相圆融”
华严宗的“法界缘起”和“四法界”学说
禅宗从菩提达摩到弘忍的历代祖师
六祖慧能到黄梅从五祖弘忍求法的传说
《六祖坛经》的“识心见性”学说
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禅宗的“五家七宗”
灵祜、慧寂和沩仰宗
义玄和临济宗
临济宗的“四料简”、“四照用”和“四宾主”
洞山良价、曹山本寂和曹洞宗
文偃和云门宗
文益和法眼宗
禅宗的语录和公案
“开元三大士”及其弘传密教的事迹
密教的曼茶罗和金刚界、胎藏界
密教的“三密”和“即身成佛”论
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
中国佛教对儒家伦理的吸收和应用
藏传佛教主流宗派——格鲁派的基本教义
云南的南传上座部佛教
香港、澳门地区的佛教
台湾地区的佛教
中国佛教的教团组织及其主要制度、戒规
“四众”和“七众”
唐代以前主要流行的戒律
五戒和八戒
沙弥戒和具足戒
《梵网经》和菩萨戒
大乘佛教的“三聚净戒”
跪拜合掌与三皈依
两晋至南北朝的僧官制度
隋唐的僧官制度
禅宗怀海的《禅门规式》
宋代的《禅苑清规》
元代钦定《百丈清规》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汉地寺院的僧职
藏传佛教寺院的僧职
明清对佛教的管理
清代西藏地区的政教合一体制
藏传佛教的“金瓶掣签”制及其意义
佛、菩萨、鬼神、诸天和中国佛教的名寺名山
三界
须弥山和大千世界
佛教的诸天
四天下
地狱
众生和五道、六道
六凡四圣
佛及其十太名号
法身佛、投身佛和应身佛
何为罗汉?十六罗汉,-t-八罗汉和五百罗汉各指什么?
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及其西方净土
药师佛
何为菩萨?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
西方三圣
华严三圣
观世音菩萨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地藏菩萨
弥勒菩萨和弥勒佛
金刚和四大天王、四大金刚
阎王和十殿阎王
天龙八部
帝释天
八部鬼众
欢喜佛
中国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
净土宗祖庭玄中寺
草堂寺
天台山国清寺和天台宗
禅宗祖庭少林寺
唐朝佛舍利崇拜中心——法门寺
密宗遗址青龙寺
禅宗名刹天童寺
布达拉宫
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
中国佛教主要节日
佛诞节
佛成道日
盂兰盆节
中国佛教文化
佛教与中国文化
佛教与诗歌艺术
佛教与小说艺术
佛教与石窟艺术
佛教与书画艺术
佛塔艺术
佛乐艺术
佛戏艺术
中国佛教典籍
印度佛典的翻译
中国佛典的撰述
佛教经录
佛教大藏经的形成
中国历代刻印本大藏经简介
房山石经
中外佛教文化交流
隋唐以前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概述
东晋法显西行求法和《佛国记》
隋唐时期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概述
玄奘历尽艰辛赴印度求法和《大唐西域记》
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
新罗圆测和朝鲜法相宗
鉴真和尚赴日传法的动人事迹
日本求法僧*澄和日本天台宗
日本求法僧空海和日本真言宗
新罗求法禅僧和禅门九山
日本求法僧荣西和日本临济宗
日本求法僧道元和日本曹洞宗
高丽义天入宋求法事迹
中国佛教传入越南
中国藏传佛教传入蒙古
中国藏传佛教传入俄国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沉思录
¥18.4¥49.8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6.4¥68.0 -
谈修养
¥6.0¥20.0 -
朱光潜谈美三十六讲
¥16.0¥49.9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3.3¥38.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5.9¥49.8 -
思考的本质:杜威论逻辑思维
¥12.7¥39.8 -
传习录
¥11.6¥55.0 -
圣经的故事
¥15.7¥58.0 -
周易相学精粹
¥16.3¥42.9 -
第一哲学沉思录
¥16.8¥56.0 -
西南联大哲学课
¥20.9¥58.0 -
中国哲学小史
¥20.9¥49.8 -
列宁全集4
¥4.4¥9.7 -
理想国
¥7.2¥26.8 -
箭术与禅心(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实录)(精)
¥18.1¥49.0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2.0¥46.0 -
昨日书林:道教史
¥10.2¥33.0 -
中国哲学十讲
¥14.9¥49.8 -
小窗幽记
¥5.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