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墨-背对阳光的少年》
斯人独憔悴 <BR>     李白被远谪他乡之后,杜甫写了一首诗献给这位满腹才华却献身无门,反遭鼠辈排挤的诗人,其中有一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不知令后世多少不为人世所容的贤哲才士,为之感慨涕泪。在现今喧嚣的浮世尘寰,我将这句诗献给一位在寂寞里过早地逝去的天才作家——杨墨。 <BR>     一 <BR>     记得去年,读了朋友特意推荐的一期《南方周末》,上面有《先知杨墨》一文,我才知道世上有一个叫杨墨的青年,读到了他的别具风采的文字,并且知道他刚刚死去了。 <BR>     后来几经辗转,方才买到他的唯一的作品集《人性的尝试》。印量少得可怜,仅有一千册,与现今那些风光无限的80后作家如韩寒、郭敬明等辈的书动辄发行上百万册相比,简直如九牛一毛,微不足道,更显得斯人寂寞了。然而作者的才华,会穿越流逝的岁月,辉耀后世的,而不是像那些追名逐利的浮薄之人,在文坛上各领风*一两年,很快地灰飞烟灭。 <BR>     一个真正的天才,其思维必将超越所处时代的局限,超越俗世之人的鼠目与寸光,看得更长远,因而必然得不到理解,被视为怪物与另类就理所当然了。杨墨就是这样的一个孤独的人。他的文章中所蕴含的美学观念与思想逻辑,与中国一贯的文学传统风格迥异。他的文风介于卡夫卡与尼采之间,上承但丁对人生与命运的终极思索,下继卡夫卡的荒诞诡谲,又融注进东方佛教的真谛与奥义,愈益显得异彩无限。就像卡夫卡、乔伊斯当年标新立异,开启了现代主义的文学殿堂一样,杨墨的作品所展示的内容,也是文学基因的一次突变。可惜天不假年,否则他将会为一地鸡毛、乏善可陈的中国当代文坛,而别开一片更加奇异广阔的局面。 <BR>     汪曾祺曾经评价小说家废名,说世人接受他还需要二十年。套用这句话,世人要接受杨墨,恐怕少说也需要二十年。 <BR>     二 <BR>     “黄昏,落入了一个消失的时刻。天空中,有一颗黑色的东西,它拖着尚存的,那一息狂暴的吼叫,在这个时刻,在本来的地方,以一种老调的姿态,正在坠落。它坠入了自己,所创造出的那个奇点,湮没在早已安排好的光辉里。还未落地,就已沦落为尘埃。然而那稀薄的气息,始终不能挽留住它。任由那点尘埃,无知地在风中散落。以一种傲慢的姿态,在黄昏的余晖中,闪着金光……直到黄昏,也快迷失了方向…… <BR>     我想,那个消失的黑色,傲慢的尘埃,和那个黄昏。究竟是什么借口,使我看见了它? <BR>     许多的事,是不应在白昼之前说的……” <BR>     这段不足二百字的短文,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寓意。进入市场化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物质与技术飞速发展与上升的同时,另一些属于精神层面的,同样珍贵,与人类的存在同样息息相关的东西,也以同样的速度在沉落与流逝。正如流星的坠地:暗蓝的天宇沉默无言,只见一颗流星拖着长长的美丽的光尾,飞速地往下坠落,在暮色的长空中划过,随着接近地面,它散发的光芒渐渐微小,而至于无,宛若已沦落为尘埃,在村庄与城市的上空散落,像是向人世的尘寰散落太空的叹息……忧伤的叹息,伴着暮色的苍凉。 <BR>     除此而外,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还可以深切地体会到作者是以流星自喻的。多么辉煌凄美的一个场面!身为天外之客,在茫茫天宇间追逐着自我的梦想,宛若流星赶月。然而这一切遥遥无期,极限无法逾越,最后筋疲力尽,中途而落,坠入人间的黄昏。虽然还未落地就已沦落为尘埃,却可以在霎那间,“以一种傲慢的姿态,在黄昏的余晖中,闪着金光”。 <BR>     这上演的分明是一幕童话。 <BR>     现代社会有的是凄凉的结局,唯独缺少凄美的童话。没有童话的人生,是荒凉与寒冷的。 <BR>     虽然杨墨是孤独的,“就像天上的一朵云,被风吹散了思念,而悄悄把自己悬于天边。”但是他对人生与世界的态度,并不是神经质似的一味的悲观消极,也不像那些预言家一样在恐惧地杞人忧天般地等待着世界末日的来临。因为洞彻了天机,所以就显得十分达观,他说过这样的话: <BR>     “拯救世界的人,谁来拯救他?释迦牟尼不愿被人崇拜,自己却成了神。而天天都有颤抖的灵魂在呐喊,这个世界却从来就不曾毁灭。然而也照样还有诗人会没完没了地说着,永不完结的救世主的梦话。” <BR>     他看穿了生与死的轮回,“不过是一条永恒的旧路罢了”,却对人生人世依然充满眷恋,并不亟亟于死亡的解脱,“这一去,不知何生何世,才能和这个世界相逢,再和每一个人相聚。”尽管他深感这个世界是寒冷的,曾经一度的心灰意冷,以内心的寒冷对抗世界的寒冷,可是,后来慢慢地当他看着大路上的,“边走边老去的人群”,当他“听到人们的内心,来自四面八方荒凉的心跳声”的时候,意识到坚强并不是冷漠,要“摊开尸布般的岁月”,对这个世界应该倾注更多的爱。他准备写出像《神曲》一样的作品,来安慰世人寂寞荒凉的心灵。 <BR>    
触摸这颗年轻的心灵(二)
书中,杨墨继母蒲元华写下的诗作《怀念杨墨》和她为杨墨写的小传《杨墨的故事》,让我多少次读得泪眼迷离;看着书封上杨墨那沉静的脸和似乎看透人生的眼神,我在想,杨墨,你写下的文字,常常让我们思索良久仍难以读透,但在我们眼中,你首先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大男孩! <BR>     <BR>    眼前又出现杨墨那羞涩的模样。红着脸,不好意思与人对望,说话轻言细语,恐惧社交。杨墨与我儿子年龄相仿,他们同在一所小学、一所初中读书,也常在一起玩,至今我脑中仍清晰地印着两个小男孩背着大书包奔跑于放学路上的画面。杨墨父母与我们更是老朋友,我们是看着杨墨长大的。杨墨天资聪慧,但又怕羞、胆小、敏感,我们知道那是与他小小年纪即受到伤害、后来又一次次受到伤害有关。在他出生才8个月时,他的生母与他父亲离异并离开了他,他没有享受过亲娘的母爱。蒲元华这样写道:“妈妈温暖的胸膛是幼儿的避风港、安全岛,3岁前的幼儿常常是妈妈抱着搂着亲着,窃窃私语着建立着心灵通道,我可怜的儿子却没有这样的人生经历!”杨墨4岁半时有了新妈妈蒲元华。仿佛前世有约,新妈妈与他心灵相通,亲如一脉血缘的母子,蒲元华甚至为了他而不生育,将杨墨视为己出。慈父的爱,继母的爱使他能幸福成长,但并不能弥合他幼小时留下的心灵创伤,更严重的是不能保证他在家庭之外不受伤害。杨墨为人善良,从不会伤害别人,但也不能保证他就不会遭人伤害。杨墨天赋极高,有着惊人的深邃思想、写作能力和绘画能力,但由于他不符合某些老师的学习标准,他受过老师的讥讽、同学的孤立和欺负,这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大下滑,不能考入普通高中,只能上职高。而在职高,他又一次次受同学的欺负。面对暴力,他无能为力,只能躲避。心灵的一次次创伤,让他以后一走过学校门口,一见到学生就大惊失色,害怕得发抖,足见在他内心深处,创伤是怎样的深! <BR>     <BR>    有多少次我在想,我们的老师为什么不能对特殊的孩子给予一点理解、包容与保护?那些会欺负人的孩子也许学习成绩骄人,但心中缺少同情与爱,他的为人是否合格,他的心灵是否健全? <BR>     <BR>    也许是心灵受伤太多,杨墨更将自己封闭于独立的精神世界中。读过《人性的尝试》、《杨墨——背对阳光的少年》的人,都惊异于杨墨思维的独特和文字表达的沉重深刻。他从18岁起显现写作才能,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刘文孝读他的文章后点评:“杨墨的创作没有过程,一开始写作就达到了他的高度。”他“摆动在人生的两极:一边是孩子般的纯真,一边是莫测高深的智慧,两者非常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更有人读了杨墨的作品后,惊叹他为天才。“他对生活和生命底蕴的认识与感悟,以及对爱情和生命真谛的追寻、领会与信仰,给人们留下了强烈的震撼。”随手翻开杨墨写下的文字,到处闪射着思想的火花和灵性的光芒:“孤独是难的,因为在人群中,沉默是难的。”“别为逝去的朝阳哭泣,而错过今晚的星空。”“人的心事像一颗尘埃,落在过去,飘向未来,掉进眼里就流出泪来。”“精神世界是一个纯净的世界,别人永不能打扰的世界。它是草原、是海洋、是森林、是沙漠。”“一支小烛/一秒内可以映红黑夜/而巨大永恒的夜幕/却没有染黑烛光的一刻。” <BR>     <BR>    他在自己的小天地中研读哲学、宗教和文学书籍,他纵横捭阖,神游于精神世界的太空。他仿佛一个先知先觉者。当有人说他写下的文字像尼采时,他还不知尼采是谁;他读但丁的《神曲》,读得泪流满面,似乎早就心灵相通。他的许多文字,带血带泪,让人读得喘不过气来。蒲元华这样写道:“杨墨的作品也是血书。他本可以丰衣足食,无忧无虑,但却是那样痛苦,那样沉重和深刻,以宇宙为使命,确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感。他的作品,是血、是泪、是灵魂、是呐喊!” <BR>     <BR>    杨墨小小年纪即显现出绘画天才,在他离世前的日子,他买来油画颜料开始画油画,又是出手不凡。从未画过油画的他,临摹的凡高自画像等作品竟然惟妙惟肖!凡高那忧郁的眼神被他传神地画出。“如果,我的生命中只剩下一天,我愿这一天,是彩色的。”真如杨墨所言,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满目皆是彩色的画作。 <BR>     <BR>    “为何背对阳光,难道说,你是从阳光里走来?为何背对阳光,难道是你留下了灿烂?”面对单纯而又深不可测的杨墨,此时,我只能用他写下的这段文字来描述我的复杂心境。 <BR>    
- ISBN:750341730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15
- 出版时间:2006-01-01
- 条形码:9787503417306 ; 978-7-5034-1730-6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年轻的自由撰稿人杨墨的大量文学作品,涉及诗歌、散文、评论等。具体包括了《借口》、《天堂》、《节日》、《受罪》、《理由》、《天与地》等。
目录
杨墨的故事
作品选
前言
诗册——我的孩子
狂——飘
——思绪断录
自序
借口
**件礼物
旧路
舟
安哥拉兔子
她
盗贼森林
焰中的舞者
巨人谷
宿命的终结
吹临
家畜
兴致
烟
少年
是否也曾听到了风声
圆
寻
幸福
相信蓝色
残缺真理
抛弃
空虚元素
迷
我们掠过了一场梦
海
争论
岁月童话
自由
回来了
沉睡森林
门
流浪
生
出口
各自的领域_
神灭I
神灭Ⅱ
来吧
飘荡
答
天堂雷雨
爱的梦幻
何生何世
青春岁月
上路
快跑
死去的鸟
二 天堂
序
天堂
流浪
沉睡森林
借口
海边
昨天
季节
光
得罪
节日
藤蔓
资格
暗
理由
君子
善于
文字
乘凉
生命的反复
也许
拼图
抛弃
焰蛾
捕捉
掠过
窗
识
圣诞
对立反射
容颜
*初的地方
意外
未识之羔羊
影子传说
月
微笑
错
孤浪
等
幻灭
问
意思
后天的太阳
屁
梦见
理想
表示
虔诚
离开
流云
生命
要开始了
定则
回魂夜
忘了带走
三 反对无效
(一)
感
(二)
(三)
(四)
人性的尝试
——生命随感录
序
生命的启示
生命的挚爱
生命交响曲
人性
人生
人与神
人与鬼
上帝
天堂与地狱
光明与黑暗
生与死
命运咏叹调
文学和艺术
智慧
思想与思考
风和云
现实与存在
孤独与寂寞
信仰
拯救
灵魂
佛性与神性
希望与绝望
悟与迷
路
长大和成熟
爱的呼唤
鸟儿与飞翔
真实与虚幻
悲剧与使命
生活
时间隧道
墓碑
孩子与童话
过去和未来
滚滚红尘
爱
归宿感
来世的路
幸福与痛苦
狂妄
涅磐
情念
错觉
梦与醒
自由法则
爱的渴望
天和地
回归与放逐
谜语和谜底
我是谁
摧灭
爱的归宿
世界
毁灭
罪与罚
历史与传说
定律
记忆与回忆
猜谜千年
另一个世界
五人在旅途
序言
确认
心碎的声音
放弃
理由
幸福的影子
动物分类
困惑
我自己
快乐
埙之音
我的存在
消失的少年
内向孩子
身不由己
记忆
回不去了
风铃
画画
故乡
自己的路
天意
*需要什么
恐惧
悲伤
风
小石块
遗憾
小雨
不要什么
好人坏人
小男孩小女孩
静静观察
与众不同
四个灵魂
科学幻影
感悟
乌鸦
继续寻找
悄然而去
猫的哭声
铁轨平行线
历史误区
忏悔
悄悄
天才的故事
前方的路
蜘蛛
宝宝与摇篮
神的传说
守墓人的故事
感觉
梦中的女神
我是云
请让我独行
执著的追求
旅行的感觉
尘埃
败笔与杰作
朋友
海市蜃楼
梦想
历史的损失
人类的财富
文化
时代
献赠
两性
我爱无意义
宇宙
沧桑
曾经
蜕变
经历
哲学
思想
了解
如梦
醒来
周而复始
儿时的梦
使命感
美丽
信念
崇高
真理
理解
爱情
如果说
我这个人怎么样
*宝贵的
失望
命中注定
天才
别靠近我
人多的时候
等待
寻求
读《神曲》
变人
附 录
天堂无路
鸟儿为什么会有翅膀
扬墨的飞走
杨墨留下的震撼
与杨墨的文字对话
后记
-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23.4¥59.9 -
悉达多
¥13.0¥28.0 -
死魂灵
¥14.0¥48.0 -
中国近代史
¥16.7¥39.8 -
失去一切的人
¥20.0¥52.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20.9¥55.0 -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窄门
¥10.9¥31.0 -
本森小姐的甲虫
¥22.9¥55.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我独钟意命运角落的人
¥42.3¥168.0 -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
¥12.9¥39.8 -
罗生门
¥10.0¥36.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8.2¥45.0 -
偏见
¥17.8¥56.0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6.3¥39.8 -
1984-插图珍藏版
¥11.9¥29.8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鼠疫
¥12.6¥38.8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9.3¥32.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经常作案的朋友都知道
¥42.3¥168.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