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学堂春秋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780646892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8开
- 页数:123
- 出版时间:2005-11-01
- 条形码:9787806468920 ; 978-7-80646-892-0
内容简介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20世纪30年代的海派文化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深深浸润着上海城市的精神风貌。本书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打开了近代上海学校教育的风雨历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发达、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就没有上海城市的近代辉煌。本书文字生动耐读,老照片与漫画的穿插,极富趣味,另外在空白处加上小贴士、表格等,这样富有新意、雅俗共赏的设计,是否能获得您的青睐呢?相信会的!
目录
一、走进新学堂/6
二、老学究和新先生/14
三、教室内外/22
四、操场上的风景/30
五、校园竞技场/38
六、乐音悠扬/46
七、粉墨登场/54
八、漫画园地/60
九、衣食住行/66
十、童子军进行曲/74
十一、英文学习热/82
十二、做一回“小先生”/90
十三、女子贵族学校/98
十四、“金牌子”校徽/108
十五、丽娃河畔/116
后记/125
节选
l904年清政府的《奏定学堂章程》正式确立了师范教育系统,章程规定各州县必须设立一所师范学校。同年,龙门书院改成龙门师范学校,上海县城内也先后设立了六所师范传习所,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新式教育的速成培训,这些传习所的开办,大大缓解了“师荒”。辛亥革命前后,随着大批留洋学生的陆续归来,上海新学堂中的教师数量基本可以满足教育的发展需要。 早期的上海教会学校,实行的是“中学中法、西学西法”的教学模式,除国文一课由中国教师担任外,“西学”课程即新式科学文化课都由外籍教师担任,所以*初教会学校里是外籍教师多于华籍教师。随着人们对新式教育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进入教会学校读书的学生与日俱增,教会学校也发生了师资危机,学校不得不大量聘用华籍教师,除英语或音乐课程由外籍教师担任外, 般的数理化课程也逐渐由华籍教师担任了。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上海教师队伍水平日益提高,并逐渐步入了“学历 ”时代。一批批大学毕业的年青人陆续走进中小学课堂,为新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如邹韬奋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就已经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他先是做了一段时间的家教,所教的三个小孩都才十一二岁,既要讲解国文,又要教英文、数学和书法。在讲解时他循循善诱,教法新颖,半年之后,他的学生,都考进了上海几所著名中学。毕业后,邹韬奋到上海青年会中学担任英文教员,邹韬奋没有选用-般高中通用的教材,而是用英文版的《民主在中国》作教材,并随时选读《密勒氏评论报》、《星期六晚邮报》等国内外英文报纸杂志上的精彩片断,帮助学生了解*新的国际国内新闻,又可以读到不少当时的英文新字,深受学生的欢迎,而他自己也从中感受到做教师的无限乐趣。 P16-17
-
偏见
¥17.8¥56.0 -
女性生存战争
¥29.7¥66.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7.2¥45.0 -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3.7¥39.8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西方哲学史
¥16.8¥38.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性心理学
¥26.7¥58.0 -
怪癖心理学:解读种种怪诞现象背后的心里秘密
¥11.8¥36.0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4.9¥39.8 -
文言浅说
¥10.1¥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8.0¥39.8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23.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