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使动及其中介语表征

汉语使动及其中介语表征

1星价 ¥16.6 (7.2折)
2星价¥16.6 定价¥23.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30110501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337
  • 出版时间:2006-03-01
  • 条形码:9787301105016 ; 978-7-301-10501-6

内容简介

汉语词汇使动已渐渐消失,因此,非宾格动词和心理动词不能用作使动动词,汉语使动通过分析型使动结构、结果补语结构和复合使动结构来表现。分析型使动结构和结果补语结构分别由“使”和“得”引导,复合使动结构由一个行为动词和一个表示结果的成分组成,两者构成V1-V2复合结构。本书以生成语法理论为框架,探讨非宾格动词、心理动词和上述三种使动结构的语义和句法特征。作者认为,汉语的非宾格动词和心理动词投射到句法上的是动词短语(VP),而不是动词短语壳(VPshell);汉语的结果补语结构和复合使动结构含有一个功能范畴,即体短语(AspP)。作者对非宾格动词、心理动词和三种使动结构在中介语中的表征做了实证研究,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考察**语言迁移情况,二是考察学习者能否习得汉语结果补语结构和复合使动结构中包含的功能范畴。实证研究由完形填空和试验主体两部分构成,试验主体部分使用了产出测试、可接受性判断测试和理解测试三种测试工具,试验对象包括55名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56名母语为日语的学习者和73名母语为韩语的学习者,控制组由28名母语为汉语的成年人组成。为了发现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和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是否具有同样的句法表征以及英、日、韩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过程中是否存在差异,作者对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做了发展研究,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做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心理动词的习得相比较,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更容易在非宾格动词上出现使动错误;在三个使动习得上,复合使动结构对学习者来说*难掌握。作者的结论是,**语言迁移现象并不是随处都出现,第二语言有而**语言无的功能范畴可以在中介语中具有适当表征。

目录

Figures
Tables
Abbreviations
1Introduction
2Unaccusativeverbsandpsychverbs
2.1Unaccusativeverbsandcausatiity
2.2Psychverbsandcausativitv
2.3Summary
3Resultativeandcompoundcausativeconstructions
3.1ResultativeconstructionsinEnglish
3.2ResultativeandcompoundcausativeconstructionsinChinese
3.3ResultativeandcompoundcausativeconstructionsinJapanese
3.4ResultativeandcompoundcausativeconstructionsinKorean
3.5Sumary
4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dcausativity
4.1AbriefreviewofSLAstudies
4.2SLAstudiesofcausativity
4.3Sumary
5Researchmethodologyofthepresentstudy
5.1CausativityinChinese,English,JapaneseandKorean
5.2Researchquestionsandhypotheses
5.3Participants
5.4ProceduresandInstruments
5.5Sumary
6Resultsanddiscussion:psychverbsandunaccusativeverbs
7Resultsanddiscussion:resultativeandcompoundcausativeconstructions
8RepresentationsofcausativityinL2Chinese:summary,implicationand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es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赵杨,男,1995年北京大学文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获语言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语言教学经验丰富,曾多次获奖“教学优秀奖”。主要研究兴趣为第二语言习得、生成语法、社会语言学等。已在国内外学术刑物上发表了《第二语言习得和普遍语法》、《社会语言学》、《ResumptivePronounsinEnglish-ChineseandArabic-ChineseInterlanguages》等论文数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