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西部城乡关系概论

中国西部城乡关系概论

1星价 ¥14.2 (4.3折)
2星价¥13.9 定价¥33.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0045835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298
  • 出版时间:2006-12-01
  • 条形码:9787500458357 ; 978-7-5004-5835-7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西部新农村建设研究丛书之一,是一部关于城乡关系的农村研究专著,内容涉及导论、西部地区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与反思、西部地区城乡关系现状与问题、西部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的模式与机制、西部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对策体系等,适合农村问题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西部地区城乡关系现状与问题、西部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的模式与机制、西部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对策体系等内容。

目录

前言
**章导论
**节西部地区城乡关系研究的依据和意义
一研究范畴及研究区域的界定
二西部城乡关系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城乡关系研究现状与文献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与文献述评
二国内研究现状与文献述评
三中国西部地区城乡关系研究框架
四简短的结语
第二章西部地区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与反思
**节西部地区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考察
一建国初期(1949—1957年)西部地区开放对流的城乡关系
二改革开放前(1958—1978年)西部地区城乡关系的逐步制度化隔离
三改革开放以来(1979年至今)西部地区城乡关系的逐步松动
第二节西部地区城乡关系演变的经济学反思
一城乡关系失调对西部城乡发展的影响与后果
二两个假设:西部地区城乡关系演变的经济学反思
三城乡改革与西部地区城乡关系演变的现实困境
第三节中国东西部区域城乡发展对比分析
一中央政府及其决策层对中国城乡关系的理论认识
二东西部地区区域发展实践与阶段性分析
三东西部地区城乡发展的特点对比分析
第三章西部地区城乡关系现状与问题
**节关于西部地区城乡发展关系
一西部地区城乡发展关系分析与评价
二西部地区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分析
第二节关于西部地区城乡经济关系
一城乡产业经济及其结构发展关系分析
二城乡经济发展的结构关系分析
第三节关于西部地区城乡二元结构关系
一西部地区城乡二元空间结构分析
二西部地区城乡二元税制结构的历史考察
三西部地区城乡二元社会文化结构
第四节关于西部地区城乡制度关系
一城乡制度变迁的特点
二城乡制度需求及其变迁的差异性分析
三城乡制度变迁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西部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的模式与机制
**节中外处理城乡关系的实践与启示
一发达国家城乡关系发展的实践
二发展中国家处理城乡关系的实践
三几个案例:中国东部发达区域处理城乡关系的实践
四中外处理城乡关系的基本启示
第二节西部地区协调城乡关系的模式选择
一“城乡网络非均衡”模式的理论阐释
二“城乡网络非均衡”模式的实现条件
三“城乡网络非均衡”模式的实现路径
四“城乡网络非均衡”模式实现的动力机制
五“城乡网络非均衡”模式实现的市场保障体系
第三节西部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的机制与支撑体系
一城乡网络化发展的利益枢纽:构建稳定的反哺农业机制
二城乡网络化发展的产业枢纽: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三城乡网络化发展的创新团队:重视农业企业家培育机制
四城乡网络化发展的必要支撑:构筑乡村工业化推进机制
五城乡网络化发展的节点枢纽:重视区域城镇化推进机制
六城乡网络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
七城乡网络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城乡制度创新机制
八城乡网络化发展的生态保障:城乡生态协调机制
九城乡网络化发展的文化链接:城乡文化整合机制
第四节西部城乡关系协调与“三农”问题的破解
一城乡居民发展机会平等是城乡关系重建的前提
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城乡关系协调的基本立足点
三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物质力量
四农村城镇化是城乡关系重建的根本动力
第五章西部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对策体系
**节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与西部城乡关系的协调
一城乡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二城乡土地产权制度创新
三人口管理制度创新
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五政府管理制度创新
六财税金融制度创新
七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
八城乡教育制度创新
第二节加快推进城市化与西部城乡关系的协调
一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西部城市化推进的基本前提
二培育经营城市机制:西部城市化实现的市场理念
三重视城市经济发展:西部城市化实现的物质基础
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西部城市化推进的基本保障
五促进生态城市建设:西部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六构建区域城乡网络体系:西部城市化推进的战略目标
第四节乡村工业化与西部城乡关系的协调
一壮大乡镇企业:西部乡村工业化的主体力量和微观基础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西部乡村工业化的市场基础
三农业企业家阶层:西部乡村工业化推进的主体培育
第五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西部城乡关系的协调
一立足农业农村,继续扩大西部剩余劳动力的内部转移
二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
三促进创新,利用外部力量推动剩余劳动力转移
第六节西部城乡关系协调政策的实施原则
一深刻认识西部城乡关系协调政策的实施难度
二西部城乡关系协调政策的实施原则
第六章西部城乡关系问题研究的基本结论
**节传统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是中国城乡发展偏离协调目标的总根源
第二节城乡关系的内在矛盾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科学处理城乡关系
第三节城乡关系协调的内在动力生成于城市和乡村之间诸多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基于城乡时空演化规律上的城乡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的本质内涵
第五节“城乡网络非均衡”发展模式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城乡区域创新过程
第六节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是科学处理城乡关系的基本要求
一协调城乡关系是城乡诸多关联关系的多方面协调
二优化城乡要素配置是科学处理城乡关系的基本属性和基本要求
三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城乡关系走向协调的根本物质保障和推动力量
第七节“城乡网络非均衡”发展模式是发展中区域协调城乡关系的理论范式
一“城乡网络非均衡”发展模式强调城镇体系的网络化
二“城乡网络非均衡”发展模式强调农村城镇与产业发展的网络化
三稀缺性的城乡非均衡网络化发展为处理城乡空间组织关系提供理论范式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聂华林,陕西泾阳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区域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心主任、兰州大学西北开发综合研究所所长;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专家、国家“985工程”建设项目——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副主任、首席专家;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政策研究员、甘肃省专家咨询顾问团经济组成员;甘肃省管理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灰色系统研究会理事长;多个地方政府的经济顾问或科技顾问,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等。聂华林教授长期从事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和发展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成果显著,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项目和地方重要项目20多项,其中所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北不发达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其中间成果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1999),*终成果专著《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政府奖一等奖(2001);同时还多次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政府奖一、二、三等奖(1995、1997、1999)等奖项。已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还进入了省级政府决策,或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经济决策参考”选摘或被国内重要网站收录,供各级领导和学术界参阅。正在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三农”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4-ZD018),已取得了一部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经济决策参考”已多次选摘,在《改革》等重要学术期刊已发表部分成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