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实话(附1VCD)
读者评分
4.5分

实话(附1VCD)

1星价 ¥11.3 (4.9折)
2星价¥11.3 定价¥23.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xue***(三星用户)

广袤之心,友善之辞。收藏。

2020-04-29 06:48:45
0 0
510***(三星用户)

9787503920691

许多许多不知名的记者、编导们向你讲述一次次惊心动魄的采访经历、一种种理想与现实冲突时内心矛盾的困惑、一段段不同寻常但却充满理性的生活感悟

2017-03-21 10:00:03
1 0
图文详情
  • ISBN:7503920696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5
  • 出版时间:2001-08-01
  • 条形码:9787503920691 ; 978-7-5039-2069-1

本书特色

在《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这些著名栏目里,聚集着一群有血有肉、有才有情的电视新闻人,他们24小时紧绷心弦,时刻准备着用自己的良知肩负着“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嘱托,用手中的镜头记录着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同时他们也在用自己一腔真情撰写着自己以及同伴们成长的烦恼,进步的足迹。

内容简介

在书中,你会听到分管评论部所有栏目负责人梁建增发出“作为三个栏目的总制片人,必须具有千里马和伯乐双重角色”的感悟:你会听到主持人崔永元说出“找一个我这祥的主持人还真是很难,太难了”的感慨:你会听到痛并快乐着的白岩松喊出“请新的主持人用更快的速度超越我们吧”的真切呼唤;你更会听到许多许多不知名的记者、编导们向你讲述一次次惊心动魄的采访经历、一种种理想与现实冲突时内心矛盾的困惑、一段段不同寻常但却充满理性的生活感悟……

目录

**部分我问你答
以人为本以屏为根
——新闻评论部主任、总制片人梁建增访谈录/孙金岭
“对于我们这些视电视为理想追求的人来说,做节目就是要成就一番事业,作为其中的一员,我的快乐无疑是与栏目的进步同行的;能与评论部这么多能人、高人、好人在一起合作,共筑一番事业,我的快乐是与同伴们一起共享的。”
听崔永元实话实说/孙金岭
“我希望有更好的主持人来做这件事情。做一个欣赏者、一个旁观者,心态也许会更好。如果说从提高生活质量这个角度来讲,那会是更舒服。说句心里话,我是一直盼着赶紧从这个岗位上下去,因为它给我带来的压力太大了,睡不好,吃不好,没有正常的生活。”
与白岩松倾心漫谈/孙金岭
“我心目中比较理想的主持人,他应该是一个年过四十岁的男人,他会更加客观、冷静,但是穿透力极强;他思想更加成熟,并且具有极大的悲悯之心;他做任何事情,都会把激情藏在心里,而状态却很平和,巳每句话里都能让人感受到背后的激情汹涌澎湃。”
怀揣一颗平常心
——《焦点访谈》制片人、主持人柏杨访谈录/孙金岭
“主持人会有很多种。在一个传媒如此发达的现今社会,在中国观众对电视如此迷恋的环境下,让大家记住你,混个睑熟,的确不是难事。但是,作为一个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人,观众对你的要求很高,则另当别论。因为你不能靠小聪明,更多的是要靠你对新闻事件独特的理解与判断。”
制片人就是经营者
——《焦点访谈》制片人叶小林访谈录/孙金岭
“年轻时,很多人可能拼的是体力,靠的是敢打敢拼,快速反应,而到了一定的年龄段时,他可能考虑的问题会更深一点,进而技巧性的、智慧性的东西便会凸现出来,包括做人的一些技巧。无论是谁,只要做《焦点访谈》这个栏目,就是在丰富自己,积累财富,就有一种空间。如果让别人感觉你有价值、有生机,那么这种发展的空间也就广阔了。”
衣带渐宽终不悔
——《焦点访谈》编导再军访谈录/孙金岭
“我一直认为,电视业是一种具有很强偶然性的职业,我们的工作或者我们要努力做的事,就是把这种偶然因素通过自己的设计和追求,通过深人的调查与追踪,把它捕捉到,并使它能够尽量地去展现必然。机会是偶然的,它只钟情于有心人。”
…………

展开全部

节选

以人为本以屏为根

孙金岭

  对于我们这些视电视为理想追求的人来说,做节目就是要成就一番事业,作为其中的一员,我的快乐无疑是与栏目的进步同行的;能与评论部这么多能人\高人、好人在一起合作,共筑一番事业,我的快乐是与同伴们一起共享的
  孙金岭:梁主任,你在评论部工作多少年了?
  梁建增:七年了吧。 1993年年底新闻评论部一成立,我就从《观察与思考》栏目过来创办《焦点访谈》了。
  孙金岭:当时的《观察与思考》是个什么栏目呢?
  梁建增:它是中国*早的新闻评论性栏目。《观察与思考》通过从一些事件人手,进而对事件进行理性的分析,带有一定的评论色彩,一周一次。
  孙金岭:你当初为什么要来评论部呢?
  梁建增:当初台里决定成立新闻评论部时,新闻评论部要办两个栏目,一个是在此之前推出的《东方时空》,还有一个是即将创办的《焦点访谈》,每天播出一期。但是,人从何处来呢?一部分由《观察与思考》以整编制的形式来到新闻评论部,一部分来自《今日世界》,还有一部分是《东方时空》的《焦点时刻》,这三批人马组成了《焦点访谈》的雏形。随着《焦点访谈》的诞生,新闻评论部也诞生了。
  孙金岭:你还记得初来乍到时的心情吗?
  梁建增:当然记得。我记得是在台里的咖啡厅,由负责新闻评论部的孙玉胜主任找我谈话,说台里决定要正式成立评部了,《观察与思考》组要加人评论部,创办《焦点访谈》。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消息。虽然《观察与思考》是评论性栏目,但是,我们感觉它有自身的局限性,比较呆板,不是一个符合新闻传播和电视特性的评论性栏目。我们有时候说:要是把《观察与思考》整理成文字的话,它是一篇中规中矩、论证严谨的论文。而正因为它过于严谨,过于周全,就使得《观察与思考》显得四平八稳,毫无生气。我们也在一直思考着怎样来改革。这个时候,传来台里要在黄金时间创办一个每天播出的、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评论性栏目的消息,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声春雷。栏目不仅是在黄金时间,而且还是一个日刊,这让我们有了发展的契机,去尝试一个符合电视传播规律和具有个性的栏目的挑战,那种兴奋之情无以言表。
  孙金岭:那个时候你多大?
  梁建增:三十岁吧。
  孙金岭:正是而立之年啊!那你来之前在《观察与思考》做什么?
  梁建增:当副组长,相当于现在的副制片人。
  孙金岭:那来了之后肯定是提拔当制片人了?
  梁建增:开始是在《焦点访谈》记者二组当制片人;一年后,在《焦点访谈》记者四组当了四年制片人;后来在《焦点访谈》中心组干了半年的制片人;*后到评论部做主管《焦点访谈》的副主任,也就是总制片人吧,前后有七年时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