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分
包邮中国化学史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753924128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5,729页
- 出版时间:2006-03-01
- 条形码:9787539241289 ; 978-7-5392-4128-9
本书特色
《中国化学史》按时代顺序分章论述中国化学发展的历史——从远古到20世纪末。每章还有当时社会背景及世界同期透视,是为特色。虽然做得不算太好,无疑是一可贵尝试,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内容简介
本书为化学通史,历述从远古到20世纪末中国化学发展的发展历程,鸦片战争以前的为古代化学史,鸦片战争以后的是近现代化学。
目录
节选
《中国化学史》为化学通史,历述从远古到20世纪末中国化学发展的历程,鸦片战争以前的为古代化学史,鸦片战争以后的是近现代化学史。中国古代虽然有高度发达的经验化学,但是近代化学则是从欧洲传来的,逐步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中国现代化学,融人世界化学体系之中,并成为它的组成部分。科学思想是从探讨宇宙的本原和秩序开始的。所谓本原是指存在物*初由它生成,或一切存在物由它构成。前一种观点可称为“生成论”,而后一种观点可称为“构成论”。生成论和构成论的不同在于:前者主张变化是产生和消灭或“转化”,而后者则主张变化是不变的要素之结合和分离。这两种观点在古代东方和西方都产生过,但是在东方生成论发展为主流观点,而在西方构成论发展为主流观点。生成论和构成论的差别是造成东西方传统科学差别的总根源。在西方,到17世纪末,实验化学家越来越多地注意的不单是抽象的性质,也注意化学元素和各种化合物。实验室里和生产中的实验使得化学家们相信,不能加以毁灭和创造的不是“性质”而是一定种类的物质。并且化学变化不能改变化学元素的本质和特性,而是改变了它的存在形式。所有这一切,促使欧洲的化学家们转到研究物质组成的正确轨道上来,从此欧洲的化学才步入康庄大道。正是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研究化学的目的不是炼丹也不是制药,化学值得为其本身的目的去研究,就是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
作者简介
郭保章,1926年生,安徽阜南人,1950年7月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历任中学教员;中学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化学史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化学通报》常务编委,主编中学化学教学栏;《化学教育》编委,主编中学化学史料栏。著有《世界化学史》(1992年)、《中国现代化学史略》(1995年)、《20世纪化学史》(1998年);合著《化学史简明教程》(1985年)、《中国化学教育史话》(1993年);参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1986年)、《科学家大辞典》(2000年)、《20世纪学术大典》(化学卷)。
-
13次时空穿梭之旅
¥18.7¥59.0 -
昆虫的生存之道
¥21.2¥38.0 -
声音简史
¥19.2¥52.0 -
技术史入门
¥15.4¥48.0 -
智慧宫029梦游者:西方宇宙观念的变迁
¥75.5¥128.0 -
发现之旅数的王国——世界共通的语言
¥41.8¥68.0 -
递归求解
¥9.4¥28.0 -
300种美鱼彩图馆
¥15.3¥39.8 -
博物人生-(第2版)
¥30.6¥78.0 -
天文学卷-异想天开-古今中外天文简史-《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
¥6.1¥19.0 -
世纪幽灵-走近量子纠缠
¥9.4¥28.0 -
现代科技中的天文学
¥5.5¥13.0 -
控制论的发生与传播研究
¥6.3¥15.0 -
化学晚会
¥7.0¥20.0 -
勒维特之星-大发现系列丛书
¥5.0¥16.0 -
概率统计
¥5.7¥11.0 -
新科学时代的思考
¥46.2¥78.0 -
中国母乳营养成分地理分布图集(2024年)
¥58.2¥88.0 -
普林斯顿微积分简析
¥43.9¥55.0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辅导讲义 基础强化一本通
¥44.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