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1006195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27页
- 出版时间:2007-09-01
- 条形码:9787010061955 ; 978-7-01-006195-5
内容简介
**编 块垒的横空出世——文学理论元问题概说
**章 追寻文学理论元问题
**节 文学理论元问题应该是怎样的
第二节 文学的定义和元问题
第三节 文学惯例与元问题
第四节 “诗可以怨”与“愤怒出诗人”——文学创作始于人生感悟
第五节 “剪不断,理还乱”——作家人生感悟的存在状态
第二章 对文学理论元问题的命名辨析
**节 情感说
第二节 直觉说
第三节 感兴说
第四节 主题说
第五节 意象说
第六节 创作动机说
第三章 块垒初论
**节 对于酒浇块垒的初步考察
第二节 块垒的普遍性
第三节 块垒作为深层心理背景的举例分析
第四章 块垒的学科形态及其特征
**节 块垒作为文学创作的动力机制
第二节 块垒作为整体性心理活动
第三节 块垒作为生存体验所具有的“道”化特征
第二编 块垒的存在论本质——文学的本体论考察
第五章 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溯源
**节 “春蚕吐丝”与本体论
第二节 本体论就是“是论”
第三节 从柏拉图到黑格尔
第六章 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的启示
**节 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的提出
第二节 生存论与认识论的分野
第三节 现身情态与领会
第四节 沉沦与决断
第七章 马克思的激情本体论和感性活动理论
**节 海德格尔怎样评价马克思
第二节 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的扬弃
第三节 从马克思有没有本体论的争论说到本体论的三种含义
第四节 马克思的“激情本体论”
第五节 马克思的感性活动理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
第六节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生活本体论的启示
第八章 中国的本原论与块垒
**节 本体论与本原论
第二节 “一个世界”的自立意识
第三节 人性为本的情理中和模式
第四节 现世超越与审美人生
第五节 现世超越背景下块垒的三种主要表现形态
第三编 块垒生成论——文学的本源论研究
第九章 块垒源于人生感悟
**节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述评——人生感悟基础之分析
第二节 日常意识中的感悟与专业化思维方式——关于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问题
第三节 理性自明、德性自证与审美自得——人生感悟的基本类型
第十章 自我实现与人生价值
**节 基本需要与自我实现
第二节 生存状态与人生境界
第三节 人生信仰与人生价值
第十一章 文学家块垒的生成及其本质
**节 抱负受挫而后郁结——块垒的生成及其心理本质
第二节 作家的人文情怀——块垒的社会内涵
第三节 寻求通过文学而抒发——块垒的疏解渠道
第四编 块垒衍化论——块垒在文学活动过程中的演变
第十二章 块垒与灵感
**节 块垒作为灵感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 灵感的性质和形态
第三节 由块垒破解灵感的神秘性
第十三章 块垒在文学活动过程中的衍化形态
**节 核心意象的受孕以触发块垒为其**条件
第二节 意象世界的生发以“发表”胸中块垒为根据
第三节 艺术形式的熔铸以精准地抒发块垒为指归
第四节 在文学接受活动中块垒呈现为不可穷尽的滋味——主题
第五节 块垒理应成为文学理论的元问题
第五编 块垒缺位论——对文学当下状态的审视
第十四章 中国当下文学活动中块垒的缺位及其对策
**节 当下文学领域的新变化
第二节 对于“块垒缺位”的征候分析
第三节 创造性转化:关键在于提升文学家的精神境界
附录 文学的情意本体论纲要——文学理论元问题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目录
**章 追寻文学理论元问题
**节 文学理论元问题应该是怎样的
第二节 文学的定义和元问题
第三节 文学惯例与元问题
第四节 “诗可以怨”与“愤怒出诗人”——文学创作始于人生感悟
第五节 “剪不断,理还乱”——作家人生感悟的存在状态
第二章 对文学理论元问题的命名辨析
**节 情感说
第二节 直觉说
第三节 感兴说
第四节 主题说
第五节 意象说
第六节 创作动机说
第三章 块垒初论
**节 对于酒浇块垒的初步考察
第二节 块垒的普遍性
第三节 块垒作为深层心理背景的举例分析
第四章 块垒的学科形态及其特征
**节 块垒作为文学创作的动力机制
第二节 块垒作为整体性心理活动
第三节 块垒作为生存体验所具有的“道”化特征
第二编 块垒的存在论本质——文学的本体论考察
第五章 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溯源
**节 “春蚕吐丝”与本体论
第二节 本体论就是“是论”
第三节 从柏拉图到黑格尔
第六章 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的启示
**节 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的提出
第二节 生存论与认识论的分野
第三节 现身情态与领会
第四节 沉沦与决断
第七章 马克思的激情本体论和感性活动理论
**节 海德格尔怎样评价马克思
第二节 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的扬弃
第三节 从马克思有没有本体论的争论说到本体论的三种含义
第四节 马克思的“激情本体论”
第五节 马克思的感性活动理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
第六节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生活本体论的启示
第八章 中国的本原论与块垒
**节 本体论与本原论
第二节 “一个世界”的自立意识
第三节 人性为本的情理中和模式
第四节 现世超越与审美人生
第五节 现世超越背景下块垒的三种主要表现形态
第三编 块垒生成论——文学的本源论研究
第九章 块垒源于人生感悟
**节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述评——人生感悟基础之分析
第二节 日常意识中的感悟与专业化思维方式——关于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问题
第三节 理性自明、德性自证与审美自得——人生感悟的基本类型
第十章 自我实现与人生价值
**节 基本需要与自我实现
第二节 生存状态与人生境界
第三节 人生信仰与人生价值
第十一章 文学家块垒的生成及其本质
**节 抱负受挫而后郁结——块垒的生成及其心理本质
第二节 作家的人文情怀——块垒的社会内涵
第三节 寻求通过文学而抒发——块垒的疏解渠道
第四编 块垒衍化论——块垒在文学活动过程中的演变
第十二章 块垒与灵感
**节 块垒作为灵感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 灵感的性质和形态
第三节 由块垒破解灵感的神秘性
第十三章 块垒在文学活动过程中的衍化形态
**节 核心意象的受孕以触发块垒为其**条件
第二节 意象世界的生发以“发表”胸中块垒为根据
第三节 艺术形式的熔铸以精准地抒发块垒为指归
第四节 在文学接受活动中块垒呈现为不可穷尽的滋味——主题
第五节 块垒理应成为文学理论的元问题
第五编 块垒缺位论——对文学当下状态的审视
第十四章 中国当下文学活动中块垒的缺位及其对策
**节 当下文学领域的新变化
第二节 对于“块垒缺位”的征候分析
第三节 创造性转化:关键在于提升文学家的精神境界
附录 文学的情意本体论纲要——文学理论元问题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知识分子的幽灵
¥20.5¥39.8 -
中国馔馐谭
¥13.6¥23.0 -
茶经(黑白版)
¥18.4¥48.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梁晓声解读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磅新作
¥18.1¥39.8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被颠覆的文明-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升级版)
¥13.6¥42.0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12.2¥26.0 -
经典常谈
¥13.7¥39.8 -
寻味中国
¥19.0¥38.0 -
瓷都拾遗-景德镇瓷业习俗
¥10.6¥30.0 -
徐志摩和新月诗人-摇晃的梦想-侧看民国
¥13.5¥39.0 -
国学入门
¥16.4¥48.0 -
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八品)
¥13.5¥39.0 -
中国文明的密码/何新文选
¥15.4¥48.0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柏杨杂文精选集-吓人的国粹教育
¥9.9¥24.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6.5¥22.0 -
黄河上的古都
¥18.0¥46.0 -
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
¥24.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