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改进论:转型期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机制研究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0100654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2 页
- 出版时间:2007-10-01
- 条形码:9787010065458 ; 978-7-01-006545-8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关于研究“转型期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的专著,全书以制度为主线,以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为灵魂,从概念界定到一般机制和特殊机制又到机制构建,始终贯穿了“制度*重要”的思路,既保持了逻辑上的内在一致性,同时对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见解也是深刻而独特的,可以说大体构建了一个制度经济学的实现“分享式改进”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新框架。
内容简介
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从理论上说属于区域经济趋同问题,迫切需要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认识的深化和拓展,尤其是深入探讨实现区域经济趋同的一般机制和特殊机制问题。从实践上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加速转型,特别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加速转型,区域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区域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十分突出,迫切需要统筹和协调区域发展,以化解各种矛盾。基于此,《分享改进论:转型期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机制研究》试图以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的两个重大转型为背景,以制度考察为视角,以协调“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为灵魂,从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界定、机制探寻以及构建机制的制度创新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中国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在《分享改进论:转型期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机制研究》的核心概念“区域协调发展”及其动态形式“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的界定上,《分享改进论:转型期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机制研究》通过把动态与静态、相对与绝对、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等结合起来,从多维的角度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进行了深刻而透彻的考察,认为区域协调发展就是协调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实现区域利益的“分享式改进”或“共赢”,*终走向共同富裕。
目录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理论背景和价值
1.1.2 实践背景和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2.1 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
1.2.2 制度分析法
1.2.3 一般分析与特殊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2.4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2.5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3 基本思路与结构
1.4 创新之处
2 概念界定
3 区域经济趋同理论及其揭示的一般机制
4 世界各国协调区域发展的实践和经验启示
5 转型中国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的特殊机制
6 中国各区域市场化体制转型差异现状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7 转型中国构建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实现机制的制度创新(一)
8 转型中国构建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实现机制的制度创新(二)
9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中国发展经济学是我们创建的一门新的学科,其研究的对象是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问题。具体说来,是研究我国现
阶段如何实现“八化”(工业化、城市化、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国
际化、信息化、现代化),以及为了实现“八化”必须正确处理的“十大
关系”(即: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配制度与经济发展
的关系;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三农”问题与经济发展
的关系;新型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国际经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域经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资
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政府职能、法制和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
的关系)。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转型期内,我国三大
区域(东部、中部、西部)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机制问题,对我国现阶段
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王琴梅同志是我指导的博士生,她的博士论
文正是在以上思想的指导下进行选题、研究和*终完成的,经评审答
辩委员会通过为优秀博士论文。
《分享改进论——转型中国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机制研究》一
书是在王琴梅同志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属于“中国发展
经济学研究丛书”的一本。该书是在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
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机
制、尤其是探讨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及其构建
问题的一本有创意、有特色的著作,对中国发展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发
展都具有建设性的意义。本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新意和
特色:
1.对“区域协调发展”及其动态形式“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的
界定有创意。作者认为区域协调发展就是协调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
“效率”与“公平”,实现区域利益的“分享式改进”或“共赢”,*终走
向共同富裕。“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是动态形式的区域协调发展,
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并非时时都要达到“效率”与
“公平”的均衡,各区域并非时时都要“共赢”,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一
段时期突出效率,让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些、获利多一些;另一段时
期突出公平,给另一部分地区补偿多一些,二者波浪式前进。这种界
定,抓住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真实内涵,尤其是“分享式改进”概念的
提出,是在“帕累托改进”和“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基础上进行
的一个创新。
2.引入“转型期”概念进行分析,切入点新颖,结论更具针对性
和应用价值。本书把研究的焦点锁定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探寻及
其构建上,并选择以制度考察为视角,尤其是引入“转型期”的概念,
在一般考察的基础上通过重点考察处于双重转型中的中国经济的实
践,使我们在认识了区域经济趋同的一般机制后,能够深刻地把握转
型中国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区域协调发展的特殊机制。分析结论
弥补了国内外机制研究中的不足,对转型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
更具针对性和参考价值,也显示了本书的特色。
3.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独到的分
析。本书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为灵魂,从概念
界定、机制探寻,到构建机制的制度创新,始终都力图阐明区域经济
发展中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可行性和途径,能够给人以启迪。这种努
力无疑是在区域经济领域对公平与效率存在一致性关系的有益探
索,无疑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这个永恒主题的认
识,是本书的一个闪亮点。
4.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均衡与非均衡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具有说服
力的分析,突破了现有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本书比较好地处理了均
衡与非均衡的辩证统一关系,即在概念上,将“区域非均衡协调发
展”看作是动态形式的“区域协调发展”;在机制上,不仅认识到市场
机制对区域经济的调节一定是一个由非均衡到均衡的“倒U型曲
线”,而且认识到即使政府的区域干预机制,也并非时时处处都追求
均衡,而是根据公平与效率的主次变化,在不同时期向不同地区进行
倾斜性支持,往往为了均衡而选择实施非均衡;在机制构建上,点明
了我国市场化的大规模制度变迁进程就是一种渐进的由非均衡逐步
向均衡转变的过程。这无疑是本书在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上对唯物辩
证法的创造性运用。
5.本书构建了一个较为严密的逻辑体系,所提构建机制的制度
创新建议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全书以制度为主线,以转型期为独
特视角,以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为灵魂,从概念界定到一般
机制、特殊机制探寻和构建,始终贯穿“制度及其变迁*重要”的思
路,既保持了逻辑上的内在一致性,也保证了对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分
析的深刻性,可以说大体构建了一个制度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的理论新框架。本书在对区域经济趋同趋异理论、区域经济均衡
非均衡发展理论作了全面的分析铺垫后,重点对中国区域非均衡协
调发展的差异性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然后系统地提
出了构建我国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机制要从加快落后地区对外开
放、努力改善西部金融市场环境、改革我国矿产资源产权制度以及强
化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调控的权威、完善中央政府区域调控的制度
基础、推进财政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创新等方面入手。所有这些。都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研究分析具有前瞻性。
本书选题系我国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
难点问题。本书作者的研究难免还存在一些不足,但鉴于它在以上
方面取得的突破和进展,我很愿意为本书的出版面世作序,并希望读
者提出批评和指正。
何炼成
2007年春节于西北大学新村
转型中国区域非均衡协调
发展的特殊机制
从第三章的分析可以看到,尽管西方各种经济增长理论和空
间经济理论都认为,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对区域经济发展趋
同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①。但是,在那些理论中,这种良好的制度
环境只是当作已有前提,只是当作经济活动的外生因素发生作用,
它自身不会发生变迁,只是适应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动态的变量,
因而可以被剔除而不被考察。可以说,这种假设对发达的市场经
济国家是成立的,接近于它们的实际。但是,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
正在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国家来
说,这些假设前提在其转型期就不成立。因而,上述经济理论揭示
的区域经济趋同的一般机制在中国协调区域发展中的适用性也就
大受限制。但是,我们又不能等国内的市场机制和政府的区域干
预机制完善之后再去解决区域发展差距问题,对于转型期的中国
而言,如何在转型期协调好各区域的共同发展问题至关重要。可
以说在转型期,在我国追求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要认识和
遵循世界各国区域经济趋同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机制外,还应该认
识和遵循具有本国特色的特殊规律和独特机制,以保证既推进体
①发展经济学的区域平衡发展理论是以市场不完善为条件的,所以它们特
别重视政府的干预,甚至是计划化。
制转型,又实现结构转变和协调发展,使转型期的改革、发展和和
谐相得益彰。“在离开了计划经济,但还没有进入成熟的市场经济
的经济转型阶段具有相对独立性。这个阶段有明确的目标,也有
特定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对这一阶段的经济分析不能简单套用以
成熟市场经济为对象的经济学,需要建立直接面对经济转型这一
特定阶段为对象的经济学。”①本章的任务就是寻找转型期中国实
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特殊机制。为此,本书将以制度变迁理论作为
分析工具,将制度及其变迁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内生因素,首
先对转型国家体制转型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的差距二者之间存
在的正相关性进行理论分析。之后,将根据我国1978年以来的资
料,对体制转型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差距的一致性进行实证说
明。这种研究将发现,在转型国家,往往市场化的大规模制度变迁
本身就成为加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内生要素,推动体制转型
在东西部各区域的均衡化正是转型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特殊
机制。
5.1 中国经济的两个重大转型及其相互关系
我国东西部的发展差距主要是市场化制度变迁进程在东西部的
非均衡导致的。体制转型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的差距具有高度的
一致性。为了说明这一点,必须对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的两个重大转
型及其相互关系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进行深入分析。
①洪银兴:《中国经济转型和转型经济学》,《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7期。
5.1.1 中国经济正处在两个重大的转型过程当中
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处在两个重大的转型之中:一是经济发展方
式的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主题是结构性的转变,所以也可称
作经济结构转型。结构性的转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国民生
产总值的构成中,农业产值的逐步降低和下业产值的逐步增加,这是
工业化过程。另一方面是农村从业人员的减少和城市从业人员的增
加,这是城市化过程。所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主要就是指工业化
过程与城市化过程的加快。二是经济体制的转型。这是从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驯,即市场化进程的开
始和逐步加深。经济学界通常使用“过渡”、“转轨”、“经济改革”和
“市场化”等概念来描述这一进程。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1.8¥68.0 -
博弈论
¥9.9¥38.0 -
国富论
¥11.3¥35.0 -
看得懂的经济学-哈佛教授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19.7¥58.0 -
斯密评传
¥19.8¥45.0 -
图解资本论
¥15.4¥46.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10.5¥35.0 -
1949-2009-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
¥27.0¥55.0 -
资本论
¥22.7¥59.8 -
星际迷航经济学 科幻、经济学和未来世界
¥16.4¥49.8 -
中世纪商业合伙史
¥24.5¥49.0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29.6¥58.0 -
经济常识一本全
¥15.0¥35.0 -
日本的反省-走向没落的经济大国
¥18.2¥35.0 -
财富从哪来
¥20.8¥65.0 -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16.8¥48.0 -
博弈论
¥25.9¥49.8 -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修订版)2023新版
¥46.9¥69.0 -
英国的经济组织
¥12.6¥18.0 -
盐铁论
¥24.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