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社会退缩的特征及教育干预研究

幼儿社会退缩的特征及教育干预研究

1星价 ¥9.8 (3.5折)
2星价¥9.8 定价¥2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46333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1
  • 出版时间:2008-01-01
  • 条形码:9787500463337 ; 978-7-5004-6333-7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幼儿社会退缩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幼儿社会退缩的发生发展机制,揭示了幼儿社会退缩以关系为外因,以交往自我效能感为内因的发生发展过程。基于这些研究,编制了以关系和情绪调动为基础、以交往自我效能感提升为关键,将退缩幼儿行为改变和环境重建并重的生态化、半结构化的幼儿园游戏干预方案。然后,采用个案和实验研究,实施和检验游戏干预方案的效果,并阐述了干预的作用机制。

目录

**部分 绪论
 **章 文献综述
  一 儿童社会退缩研究的兴起
  二 儿童社会退缩的概念界定及辨析
  三 儿童社会退缩的分型研究
  四 儿童社会退缩的干预研究
  五 儿童社会退缩的其他相关研究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
  一 幼儿社会退缩研究工具的问题
  二 幼儿社会退缩的群体特征问题
  三 社会退缩幼儿的适应状况研究问题
  四 幼儿社会退缩的干预研究问题
 第三章 研究的总体设计及其意义
  一 研究的总体设计
  二 研究的意义
第二部分 幼儿社会退缩特征及适应性研究
 研究一 幼儿社会退缩教师问卷的编制
  **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结果
  第五节 讨论与分析
  第六节 小结
 研究二 幼儿社会退缩的筛选和诊断标准研究
  **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结果
  第五节 分析与讨论
 研究三 幼儿社会退缩群体特征研究
  **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结果
  第五节 讨论
  第六节 小结
 研究四 社会退缩幼儿的适应状况研究
  **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假设
  第三节 方法
  第四节 结果
  第五节 讨论
  第六节 小结
第三部分 幼儿社会退缩游戏干预研究
 **章 幼儿社会退缩的游戏干预方案的设计
  一 干预方案设计的依据(兼析发生发展过程)
  二 干预方案设计的总体构想
  三 干预的策略和代理人
  四 干预游戏的设计
  五 游戏干预的策略
  六 干预的程序
 第二章 幼儿社会退缩游戏干预实施及效果检验
  研究一 个案研究
  研究二 实验研究
第四部分总讨论
 **章 幼儿社会退缩特征及适应性研究的主要发现与讨论
  一 主要发现
  二综合讨论
 第二章 幼儿社会退缩游戏干预研究的主要发现与讨论
  一 主要发现
  二 综合讨论
 第三章 对于本研究方法及缺陷的认识
  一 对于本研究方法的认识
  二 本研究的缺陷
  三 有待研究的问题
附录
 附录一 幼儿社会退缩项目搜集访谈提纲
 附录二 幼儿社会行为教师问卷(原始问卷)
 附录三 幼儿社会行为教师问卷(正式问卷)
 附录四 儿童游戏观察编码表(Rubin,1989)
 附录五 幼儿社会退缩游戏干预后的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六 幼儿教师对游戏干预的反馈
 附录七 不同阶段的干预游戏
 附录八 游戏干预笔记摘录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文献综述
  一 儿童社会退缩研究的兴起
  一般认为,儿童社会退缩研究的兴起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发展心理学对同伴互动及其关系的研究;二是发展病理心理学对个体社会适应不良原因和过程的研究。
  (一)同伴互动及其关系的研究
  对同伴关系的研究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初是一些思辨性的理论研究,主要研究群体在个体行为形成、保持和改变中的作用(邹泓,1998)。
  20世纪30年代,在皮亚杰理论和研究的推动之下,人们认识到,儿童可以通过探究、建构、讨论,协商来学习关于社会和人际间的知识,形成和表达不同的观点,当时的研究开始关注这样的一些主题,如婴儿和学步儿社会互动的研究,学前儿童的社会参与、同情和利他行为、反社会倾向、领导、友谊、伙伴网络及其结构等,所发表的成果大多是对早期儿童的研究,但一般基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所发表的成果大多是对早期儿童的研究,但一般基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当时的研究大多探讨儿童如何进行交往,而较少关注同伴关系中的个体差异。
  “二战”前后,关于同伴关系中个体差异的研究开始出现,如尝试运用同伴提名法来考察儿童在伙伴中的地位,开始探讨同伴小组的结构、组成、人际间的吸引力、排斥和漠视等。但是,除皮亚杰、米德和沙利文以外,很少有人反思同伴交流互动儿童正常成长和发展的价值。20世纪60年代,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阐明了同伴对儿童发展所具有的直接、稳定的影响,并逐渐得到了公认,这一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同伴关系的研究,同时,在实证研究的支持之下,同伴关系的研究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同伴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

作者简介

叶平枝 女,河南省平顶山市人,汉族,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南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所所长,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河南省高校系统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幼儿问题行为的预防和教育干预、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曾主持幼儿社会退缩教育干预的追踪研究、河南省幼儿园创新教育体系研究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心理科学》、《教育科学》、《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研究》等国内有影响的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得多项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奖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