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多元一体的设计文化

包邮中国古代多元一体的设计文化

1星价 ¥15.6 (3.9折)
2星价¥15.6 定价¥4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740199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暂无
  • 页数:386
  • 出版时间:2007-11-01
  • 条形码:9787807401995 ; 978-7-80740-199-5

本书特色

本书是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框架为依托,来阐明中国设计文化特有的多元一体结构;同时也是从设计文化的角度,来具体地论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多元”不是简单地以民族划分,而主要是指文化的多元。关于中国文化的论著已有不少,大多着重于思想文化方面,着眼于精神观念,厘清了中国文化的思想之源。还有从考古学文化方面去论证中国文化的,主要是着眼于物质形态,为研究人类文化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内容简介

本丛书由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各专业骨干教师通力合作而成,是他们在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基础上的*新学术结晶,内容涉及中外艺术史、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技法等广泛领域,深具学术的前瞻性与理论的新锐性,并且可读性强,是艺术学专业学生**的参阅书籍,也是广大艺术爱好者提升自身理论品位的极佳之作。

目录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三、研究视角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范围、思路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章 中国古代多元一体设计文化结构的创始
 **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早期设计文化的影响
  一、被高原、沙漠、森林、海洋合围的大地理区
  二、多样的地形和气候
 第二节 远古时期多元的设计文化结构
  一、中华文化的肇始
  二、异彩纷呈的区系设计文化
  三、不同区域设计的传播和交融
  四、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文化的凝聚
 第三节 先秦南北方农牧业分化形成的文化结构
  一、华夏族的兴起和农业设计文化的初具规模
  二、游牧民族的产生和南北方农牧业分化
  三、农业文化和牧业文化的设计表现及艺术特征
 第四节 秦汉帝国多元一体设计文化结构的创立
  一、大一统帝国的建立为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创造了条件
  二、汉文化为主流地位的农业设计文化
  三、多元的鲜卑、滇、夜郎、邛都、羌、西域各族的设计文化
  四、丝绸之路的拓通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始兴
第二章 中国古代多元一体设计文化结构的发展
 **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多元文化互动与设计文化结构的重组
  一、十六国北朝多民族设计文化的交会
  二、十六国北朝外来文化的输入对设计艺术的影响
  三、思辩活跃的东晋南朝设计文化
  四、汉族和少数民族设计文化的互动
  五、胡汉交融中设计文化的更新
 第二节 隋唐多元一体设计文化结构的再创和辉煌
  一、各民族和谐一体的设计艺术
  二、外来文化影响下的华丽精美的设计风格
  三、唐代晚期设计文化的内敛与演变
第三章 中国古代多元一体设计文化结构的再组和成熟
 **节 五代、两宋和辽、金、西夏、元以二元为主体的设计文化的发展和互动
  一、继承发展晋唐传统的五代两宋设计文化
  二、辽、金、西夏多元共存和交汇的设计文化
  三、五代、两宋与辽、西夏、金设计文化的互动
  四、多元共存的元代设计文化
 第二节 明清时期相对稳定的多元一体设计文化
  一、以汉文化为主体受多元文化影响的明代设计文化
  二、清代稳定的多元一体设计文化
  三、清代中西设计文化的交流与冲突
第四章 中国古代多元一体设计的思想文化特征
 **节 “和而不同”是古代多元一体设计文化的思想基础
  一、商周王朝与方国的九州四海一统思想
  二、儒家的礼治与中和思想
  三、东西南北中对应的五行观念
  四、史书中反映的大一统思想
 第二节 传承有绪是多元一体设计文化的思想脉络
  一、汉文化传承之脉
  二、各族文化互动之络
 第三节 兼收并蓄是多元一体设计文化集大成的理念
  一、兼容各地域文化
  二、多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
  三、多种宗教共处
  四、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吸收外来文化
第五章 中国古代多元一体设计的艺术特点
 **节 多层次复合的中华文化共性设计形态
  一、象征中华的龙凤造型
  二、寓意神州大地的五色土社稷坛
  三、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宝鼎
 第二节 多民族文化共存发展的个性设计形态
  一、因地制宜的民族建筑样式
  二、不同生产方式的民族生产工具和日用器具
  三、集物质和精神文化为一身的民族服饰
 第三节 寓意深厚的意象表现方法
  一、“包罗万象”与“小中见大”相结合的设计思维
  二、表现宗法伦理的标志性纹样
  三、多重意象复合的吉祥图案
第六章 中国古代多元一体设计的工艺技术交流和材料发展
 **节 多民族工艺技术的交流和融合
  一、汉族工艺技术对少数民族设计艺术的影响
  二、少数民族染织技术对中国染织设计的贡献
  三、北方骑马民族对马具制造的促进
  四、少数民族金银器加工工艺的发展及成就
 第二节 外来工艺技术的集纳和发展
  一、外来金银器工艺及制品对唐宋器物造型的影响
  二、外来釉料工艺对中国陶瓷设计艺术的影响
  三、外来织金、缂织工艺对中国染织设计艺术的影响
  四、外来石构、砖构建筑技术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图片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
中国文化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多元一体文化,中国文化有着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国古代设计文化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高度结合的文化,也*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多元一体结构。对于中华民族文化观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曾经有过的大一统王朝体系观、汉族正史观等观念,至今对中国文化史的研究还产生一定的影响,对设计文化史的研究也不例外。因此,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的多元一体结构,对中华民族文化结构从整体上进行新的审视,阐明中国文化史是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才能更科学地认识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它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框架是费孝通教授在1988年年底提出来的,费孝通教授指出:“我将把中华民族这个词用来指现在中国疆域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一亿人民。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它们虽则都称‘民族’,但层次不同。”中华民族既是中国民族的总称,又概括了中国各民族的整体认同。中华民族与中华民族当中的数十种兄弟民族,是不同层次的民族共同体辩证统一的民族结构。费孝通教授认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逐步发展形成的,先在各区域建立起初级的统一体,然后又融会成“北牧南农”两大统一体,经过几千年多元之间的交流和渗透,形成以汉族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格局。
……

作者简介

张晶,1973年12月出生,江苏常州人,艺术设计学博士,专业方向为艺术设计理论研究及中国画创作研究。现为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著有《设计简史》、《彩绘霓裳——民国时装人物彩绘瓷器》、《民间美术欣赏》等专著及教材;在国内各学术刊物发表多篇专业论文;中国画创作作品曾多次入选官方美术展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