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4291496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92
  • 出版时间:2007-11-01
  • 条形码:9787542914965 ; 978-7-5429-1496-5

内容简介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理论基础厚实,并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本书改变了过去以单纯的会计理论介绍、设想的会计业务内容来介绍核算方法的固定模式,而代之以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始末为线索,通俗易懂地介绍了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核算方法和相关知识;以一个企业从注册、生产到再生产过程的整个流程为例,翔实地介绍了基本的会计业务核算和实践操作,不仅能使初学者很快对“基础会计”的内容入门,而且能帮助其体会会计在经济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重要性,培养其学习会计的兴趣。
  2.注重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内容变化的复杂性与“基础会计”教材通俗性的巧妙结合。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内容是涵括了制造、商品流通、农业、证券、金融、保险、租赁及建筑建造等各种行业的业务规范,如果在《基础会计》内容中涉及准则涵盖的各行业所有内容,必然会使初学者对学习“基础会计”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学习信心。因此,本书以制造业为主,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涉及制造业内容的规范和会计科目编写,使初学者既能了解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内容,又能循序渐进地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核算方法,为后续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构新颖、图文并茂、简练明晰。本书内容除了使用文字的叙述外,还辅之以图文简练的归纳,在每章内容的*后均以图表形式一目了然地归纳出每章要点,并辅以相关的思考题(配套的《基础会计习题集》同时出版),使学生在学习每章内容后能轻松、清晰地对所学的知识作一总结,温故而知新。
  4.适用群体广泛。本书内容编排的思路是从事“基础会计”教学**线教师对多年经验的总结。因此,本书极适合作为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教材,也适合其他大专、中专、本科非会计专业的教学,还适合经济工作者在岗培训和会计后续教育以及自学者的自学。

目录

**章 总论
 **节 会计概述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第三节 会计记账基础与会计计量
 第四节 会计方法与会计循环
 复习思考题
 练习题
 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节 会计要素
 第二节 会计等式
 第三节 经济业务与会计等式
 复习思考题
 练习题
 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会计账户
 **节 会计账户的设置
 第二节 会计账户的结构
 第三节 会计账户的分类
 复习思考题
 练习题
 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 复式记账
 **节 复式记账原理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复习思考题
 练习题
 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 会计凭证
 **节 会计凭证概述
 第二节 原始凭证
 第三节 记账凭证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复习思考题
 练习题
 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 会计账簿
 **节 会计账簿概述
 第二节 会计账簿登记的要求和方法
 第三节 对账和结账
 第四节 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复习思考题
 练习题
 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 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八章 财产清查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十章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第十一章 会计工作组织
综合练习题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总论
  【学习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习者理解会计的定义;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对象、目标;认知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和会计假设;掌握会计记账基础;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了解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构成及会计循环步骤。
  **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定义
  给会计下定义,是个理论问题,人们的认识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很难得出一个国内外公认的会计定义。美国会计学会对会计下的定义是:“确认、计量和传达经济信息的过程,以使信息使用者作出明智的判断和决策。”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管理工具论”、“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管理工具论”认为,会计是一种经营管理工具,它是为管理服务的,会计本身只侧重于会计的核算或反映。“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不仅是管理经济的工具,而且它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是人们从事的一种管理活动。“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那么,究竟什么是会计?我们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因此,我们通过简单地追溯一下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从中去认识和理解会计的含义。
  (一)会计产生的基本动因
  在人类社会中,人的衣、食、住、行需要各种各样的物质资料;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各种各样的物质资料。为了满足需要,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时,一方面要创造物质财富,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要发生一定的劳动耗费,包括人力、物力的耗费。不论在何种社会状态下,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希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做到所得大于所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在社会生产中除了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外,还必须加强经营管理,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
进行观察、记录、计算、分析、比较,借以掌握生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促使人们的生产活动按照预期的目标进行。以记录、计算、分析、考核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会计正是顺应此要求而产生的。由此可见,会计产生的基本动因是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
  ……

作者简介

薛洪岩,女,1963年1月生,辽宁省阜新县人。1986年于黑龙江商学院获经济学学士,2001年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管理学硕士。现为天津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硕比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方法。
在近20年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主要讲授《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准则与制度》等多门相关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同时还兼任社会上初、中级《会计实务》的培训教学工作。
  近年来,主编《基础会计教程》、《财务会计教程》等教材5部,参编教材、工具书、专著等9部,共计100多万字;发表《知识经济与无形资产会计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等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初级会计学教学软件》等课题2项,作为骨干参研《人力资产定价》等课题3项。科研成果中,获校级奖励1项,获市级奖励2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