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应链通用件库存管理

包邮供应链通用件库存管理

1星价 ¥10.9 (3.4折)
2星价¥10.9 定价¥3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094298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8
  • 出版时间:2008-01-01
  • 条形码:9787560942988 ; 978-7-5609-4298-8

节选

nbsp;   言
    库存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了解供应链
管理环境下库存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对于组织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物流活动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零部件通用策略作为一种可以缩短产品研发、生产、交
货周期的策略日益得到重视的情况下,研究其相应的库存模型和管理方法具有十
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以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竞争的环境为出发点,从传统企
业生产运作管理模式下的库存管理人手,深入、系统地阐述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
库存管理的基本内容、零部件通用策略及其不同条件下的库存模型等核心内容。
    供应链环境下进行库存管理将产生很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传统的库存管
理思想、方法无法解决的。供应链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就是需求信息放大效应问题,
即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需求信息逐级放大,这也相应导致库存积压。传统的库存
管理思想和方法更多地是从企业内部的角度考虑库存问题的,而在供应链环境下,
强调从供应链的角度系统地考虑库存问题,因此供应链环境下的多级库存的优化
问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它对于解决供应链中的需求信息放大效应具有明显的作
用。供应链中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交货期和库存之间的协调问题。在市场需求瞬
息万变的环境下,要想缩短交货期就要提前备货,而库存的积压会给企业带来资金
风险,如何缩短交货期同时降低库存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库存模型将提
前期作为一个固定量,而现实中大多数情况下提前期是一个随机变量,将提前期作
为随机变量引人传统库存模型(如(Q,厂)、(Q,s))有助于解决供应链环境下缩短
交货期的问题。
    目前市场导向的供应链竞争中,客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是一个发展趋势。而
要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就要生产多样化的产品,这又会要求不同种类零部件的
支持,结果就是企业必须持有大量的、不同种类的零部件库存。如何降低零部件库
存种类及库存水平,并且有效满足客户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这在供应链管理中是一
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需求,在生产线上采用零
部件通用策略可以达到产品异质性延迟的效果,更好地满足产品定制化的需求,提
高企业的快速响应能力,也可以通过共用相似零部件,即通过风险共担降低零部件
的库存水平,实现库存成本的优化。它已经成为定制化大量生产模式的一个主要
 技术方法,日益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和企业的实践应用。如何选择通用件,如何确
定通用件库存水平,如何确定通用件的安全库存水平,在服务水平约束条件下采用
 通用件对库存费用有何直接影响等问题是其中的关键。同时,零部件通用策略也
 可以达到缩短交货期的目的。在将提前期作为随机变量引入一般通用件库存模型
后,单周期和多周期、单一产品和多产品、单阶和多阶之间采用零部件通用策略会
有一定的区别。而在按订单装配生产方式下,综合考虑补货提前期和承诺提前期
能够让通用件的应用更加完善和全面。尤其是在全球供应链竞争的环境下,采用
零部件通用策略以后会对多周期多工厂的网络配置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硕士研究生乐小娟、陈凯、郑阿美、阎阅、桂宁、陈曦、李
超、王友奎承担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乐小娟、陈凯、郑阿美还参与了*后
的统稿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感谢马士华教授在我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对我的指导,马老师的渊博知识、创
新思维和踏实风格让我受益匪浅;感谢香港理工大学的刘黎明教授在通用件库存
管理领域对我的启发和指导;感谢英国加的夫大学的周莉博士为本书提供的论文
资料。
    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国内外*新研究成果,已尽可能在参考文献中列
出,在此对这些研究者表示真诚的感谢。如有疏漏,作者表示万分歉意,并愿意在
得知具体情况后予以纠正。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对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零部件通用策略及其库存
模型等相关领域的认识和研究都还在继续深入,因此本书难免会有疏漏和谬误之
处,真诚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不吝赐教,以便在今后的修订中改正过来。
    .    著者
    2007年春于武汉喻家山下

第4章  零部件通用策略及其库存模型
    目前的市场要求企业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在
这种情况下,保持大量的产品库存是不明智的,而储存足够多样化的零部件,并在
客户需要的时候根据其个性化需求进行产品的装配(*后加工)是*近应用比较广
泛的方法。为了实现产品定制化,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
过实施延迟(postponement)策略来实现这些目标。尤其是零部件通用(compo—
nent commonality)策略在生产制造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更是得到了理论界和企业
界的高度重视。在生产线上使用通用件可以获得产品异质性延迟的效果,更好地
满足产品定制化的需求,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库存成本的优化,这已经
成为定制化大量生产模式的一个主要技术方法,日益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并在企
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章主要介绍零部件通用策略及其基本库存模型。
    4.1  产品多样化与零部件通用策略
    如何实现定制化大量生产是目前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热点。延迟策略和零
部件通用策略的应用是企业有效管理多样化产品和在供应链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的有力武器。
    为了实现产品定制化,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
延迟策略,也就是说,制造商事先只生产中间产品或可模块化的部件,在用户对产
品的功能、外观、数量等提出具体要求后,才完成生产与包装的*后环节(Richardo
等,2000)。这里重点阐述零部件通用策略在实现定制化大量生产模式下的应用
问题。
  4.1.1定制化大量生产与产品多样化
  1.定制化大量生产模式
  到了21世纪,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定制化大量生产(mass customization,
MC,或称为客户化大量生产)时代(Pine II,199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
提高,客户对产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求市场能够提供更多种类的产品,提
供外形及功能多样化及智能化的产品;同时,客户在消费过程中更喜欢彰显自己的
个性,追求与他人不同的特性。在时间方面,客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能够在
**时间拿到自己所订购的产品。以上种种市场需求给企业增加了新的压力。任
 何企业要想在当今国际化、剧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根据市场
的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
    实践的需要促进了管理方法的发展。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采用大量生产
(1ll,qSS production,MP)模式的企业因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正逐渐陷入困境。一方
面.客户希望他们的需求能够尽快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越来越个性化。即使不使产品客户化,一些企业电已经无法在可接受成本的基础
上快速满足客户的需求。在这样的一个新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竞争的不断加
剧、越来越个性化的客户都要求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都必须做到定制化(Coates,
1995)。毫无疑问,现在已经实现定制化的企业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其他企业
的标杆(Kotha,1995)。
    传统的标准化生产模式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企业开发出一种产品,然后组织
规模化大批量生产,用一种标准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然而,这种生产模式
已不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现代企业必须具有根据每一个客户的特
别要求定制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即所谓的“一对一(one—to-one)”的定制化服务
(customized service)。为了能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继续保持发展,针对客户多样化、
个性化的产品需求特征,企业纷纷转变生产管理模式,采取措施从大批量生产转向
定制化大量生产。
    “定制化大量生产”一词由戴维斯首先创造。他从哲学中的矛盾论等理论出
发,提出“大量”是“整体”,“定制化”是“部分”,这两者在企业中不是“对立”的关系,而
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因而认为MC是一个“合成词”。MC系统可以像大量生
产时代一样以低价格吸引客户,同时却又像前工业化时代那样独立地对待客户的个
性化需求。后人在戴维斯的基础上将MC的定义升华为一种能力:通过高度敏捷、柔
性和集成的过程,为每一个客户提供独立设计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它的核心思想
之一是要求企业以类似于MP模式的时间和成本去生产出具有个性化(客户化)的产
品来。它是一种指导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哲理,要求企业时刻从长远利益角度考虑
与客户的关系,以让客户满意作为*高的追求目标之一,从而吸引并永远留住客户。
    定制化大量生产模式对于制造业来说是一个新的生产模式,多样化、客户化的
产品挤掉了标准化产品;异质化、分片的市场从同质化的市场环境中涌现出来,而
产品生命周期和开发周期的概念也正在淡化。实质上,定制化大量生产模式集成
了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互相冲突的两个管理观点:大量生产和定制化产品。定制化
生产模式强调通过柔性、快速反应能力来实现多样化、客户化的要求,*终达到开
发、生产、销售客户化的产品给尽可能多客户的目标。
    定制化大量生产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设计者能够知觉和捕
捉到*新的市场机会,并且具备开发不同产品满足目标客户的技术水平。因此客
户化大量生产模式的关键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快速反应能力、客户化、规模效益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成功的客户化大量生产模式依赖于下面三个因素之间的平衡:
产品特征、成本、生产计划。
  2.产品多样化
  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客户需求个性化日趋明显的全球市场环境,企业必须
对快速变化的全球市场需求做出反应,以*短的时间、*快的响应速度满足客户的
需求。需求的预测和计划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Coates,1995)。产品多样化的
管理成为定制化大量生产模式的瓶颈。
    很多研究市场营销以及相关领域的学者都论述了产品类型及客户化问题。他
们不仅提出了产品定制化的类型,而且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定制化类型与企业组织
问题之间的关系。
    Shapiro早在1977年就定义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产品:①专有产品和分类产
品;②定制化制造的(custom-built)产品;③定制化设计的(custom-designed)产
品。
    Konijnendiik(1993)用按库存生产、按定单生产、按订单装配的生产类型来分
类,同时涉及了物流问题,强调产品的特殊性是按库存生产方式面l临的*大问题。
    而Sharma(1987)建议把产品分为以下两类。
    (1)标准化产品,包括:①没有变换选择的;②有客户定义的变换选择的;
③可调整至符合客户要求规格的。
    (2)定制化产品。在对汽车行业的研究中,Fisher等(1994)区分了基本多样
化(fundamental variety)与次要多样化(peripheral variety)两个类别,后来又将次
要多样化细分为包装型选项和单一型选项。这也可以看做是Shapiro的定制化制
造的产品的细分。
    Lampel和Mintzberg(1996)提出了定制化产品的五个层次,逐渐从定制化的
分销走向定制化的设计,从而将重点慢慢转移到供应链的上游。这些对产品定制
化分类的研究可以总结为表4-1。



作者简介

p>作者简介
    林勇,管理学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现任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生产运作与物流管理系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助
理,2001年曾赴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系研修,2007年在英国剑桥大
学工程系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计划与
库存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包括面向缩短交货期的零部件通用策略及
其库存模型研究,汽车行业BTO模式下OTD周期时间压缩策略及其模型研究
等。现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0502015),曾作为第二负责人
和主要完成者多次参与国家863/CIMS、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并多
次主持和参与企业合作项目,包括与TCL 、海尔、双星、中外运、神龙、武钢等公司
的咨询合作项目。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为《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