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120319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1
- 出版时间:2008-01-01
- 条形码:9787212031961 ; 978-7-212-03196-1
本书特色
一个学科是否有生命力,它的影响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该学科对社会的贡献。我国的心理学发展,既需要加强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不断从国际学术界汲取营养,也需要立足本国,研究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学问题。这样,我国的心理学发展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我国的心理学才能站立于心理科学的*高峰。本书依据大量的社会调查资料和作者对进城农民进行心理咨询的实践,全面地阐述了进城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心理问题,以及进行心理调适和疏导的方法,并为社区如何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提供了解决方案。
内容简介
随着城市化进程回忆,大批失地农民成为城市居民。部分失地农民进城后,心理角色仍然没有改变,因而很难适应城市生活环境,在就业、恋爱婚姻,与人交往等方面出现困难。 《进城农民市民化心理转型》依据大师的社会调查资料和作者对进城农民进行心理调适和疏导的方法,并为社区如何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提供了解决方案。
目录
节选
nbsp; 序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对某个人的行为、思想和情绪感到困惑时,往往会
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是怎样想的?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例如,如果你家
里有人早晨无精打采而夜里却睁大眼睛躺在床上不睡,你肯定会想到“他晚上
是怎么啦?为什么这样呀?你可能还会推测”他闷头不语,肯定早饭吃得不香。
因为我们都知道晚上失眠会影响食欲。心理学家在探寻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
原因时通常也会提出这类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业
余心理学家。
心理学家所研究的心理现象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熟悉的。也许正是这个
缘故,有人以为心理学只不过是一般的常识。但是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心理学
是一门科学。它所要回答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常识。自1879年科学心
理学诞生以来,心理学已发展出了以多种研究取向和多种研究方法来回答关
于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种种问题,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今的心理学研
究范围涉及我们的一切所思、所感和所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包括许多心理学
分支的学科体系。例如,以被研究的对象而命名的分支学科,如消费心理学、儿
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动物心理学等;以从业者的领域而命名的
分支学科,如教育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军事心理学、咨询心理学、运动心理学
等;以某种心理现象而命名的分支学科,如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情绪心理
学、人格心理学等。可以想见,心理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
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的目标是描述、解
释、预测和控制心理与行为,应用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造
福于人类。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心理学家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方
面都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特别可喜的是,自2004年9月
党中央**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后,我国心理学家就对构
建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学问题进行研究。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
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明确指
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
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和保健,健全心理
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心理学与我们》
这套丛书的出版,正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决定的精神,让心理学走向大众,走
进社区、走入家庭,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促进
人的心理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我相信,广大读者将会喜爱这套书,并
从中受益。
一个学科是否有生命力,它的影响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该学科对社会
的贡献。我国的心理学发展,既需要加强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不断从国际学术
界汲取营养,也需要立足本国,研究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学问题。这样,我国
的心理学发展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我国的心理学才能站立于心理科学的*高
峰。我希望,《心理学与我们》这套融学术性、应用性和可读性为一体的丛书,在
国内同行的大力扶植下会有更多更优秀的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心理学著作
面世,同时也为我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是为序。
进城农民的就业心理问题
就业期望太高
不少新居民表示他们能接受的工资至少要一千多,而且对苦、脏、累的工
作不屑一顾。如果找不到这样的工作他们宁愿在家里闲着,这样就导致了“高
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一部分是由于有些地区新居民在失地过程
中获得了政府不菲的资金赔偿,而且能够分到不错的房子,不少人靠这点老本
.和出租房屋维持生计。因为没有暂时的生计危机,所以他们宁愿在家等着也不
愿意去工作。
新居民作出期望的依据是按所在城市当时的消费水平,而不是自己所能
创造的的价值。在这些人的观念中自己变成了居民,就应该过上好日子,不能
再像以前一样干脏活、累活了。
就业动力不强
如前面提到的,现在的新居民拥有一定的政府补贴和住房,暂时还没有生
计危机,而且由于传统的“小富则安”的小农思想的影响,他们很能安于现状,
因此就业动力不强。不少四五十岁的居民表示自己不想找工作,等自己到了六
十岁就能吃劳保了。
也有一些愿意找工作的,但他们没有主动去找而是存在一种“等”、“靠”、
“要”的思想,觉得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替他们安排好的工作,自己没有必要去找。
就业信心不足
有些年纪较大的进城农民不敢正确面对就业,自信心不足。一方面,这些
居民以前专门从事的是农事,很少或是几乎没有工作的经验,因此对找工作有
一定的恐惧心理。且这一类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这样更加
重了他们的自卑心理。在调查中不少居民表示没有用人单位会要自己的,自己
也没去找过工作。部分中年人表示“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没有人要的。厂里都要
文化高的,要大学生”。
职业意识不强
职业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新居民在工作中的适应情况。不少居民抱怨工
作没有自由,压力大,还要受领导管制、责备。也有一些居民因为不能跟领导很
好相处而毅然辞职。一些用人单位表示不少居民不怎么看重自己的岗位,炒企
业“鱿鱼”的事件频频发生。这些因素不仅不利于新居民就业,而且还存在一些
隐形失业问题。
新居民在就业工作中没有以职业的高度来看待自己的岗位,不少人还存
在以前的传统思想,认为工作应该是自由轻松,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缺乏
一种职业意识。
就业观念需调整
很多居民表示自己愿意从事的工作是保安、门卫、清洁工等,而且工作地
点*好近一点。这是大多数居民的心声,然而这类职业本身招的人不多,用人
单位很难消化进城农民这批就业大军。很遗憾,在调查过程中很少有人提到要
自己创业,更多的人安于打工的现状。
进城农民的就业心理差异
考虑到新居民间职业心理的差异性,笔者在访谈对象的选择上考虑了三
个因素,即年龄、征地前的职业、性别。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进城农民职业心理的年龄差异
青年新居民(大约18—35岁)的职业在征地前后变化不大,甚至部分青年
人表示:“我们的工作没有变化,只是住的地点变了而已。”这一年龄阶段新居
民的职业心理特点是:
(1)对职业的适应力相对较强。访谈过程中,几乎没有这一年龄阶段的居
民抱怨“他们不能适应固定时间上、下班的工作”;在问及“征地后,对你的职业
有影响吗”,一般的回答是“影响不大,反而觉得上班方便了”。
(2)职业信心相对较足。不管是自主创业还是找工作,访谈中,几乎没有青
年人说:“我找不到工作。”但也有部分人表示:“对是否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信心不足。”因此,这一年龄阶段的新居民,虽然没有绝对的信心,但至少他们
不存在自卑感。他们认为在职业竞争中,与城市老居民相比,他们并没有处在
劣势的地位,“是城市老居民还是新居民,我认为在应聘的时候,这个身份背景
对找工作应该没什么影响”,他们这样表示。
(3)对于自身职业的发展,主动性更强。访谈中了解到,部分青年人在电大
在职学习,参加一些考证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某些培训。“我是宁波职校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现在在电大修行政管理。”一位26岁的女性新居民这样
说。这一年龄阶段的新居民,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尤其是30
岁以下的新居民,对自己的职业也有一些简略的规划。相对来说,他们较主动
寻求职业的发展。
中年新居民(大约36岁一退休前)的职业在征地前后变化较大,这一年龄
阶段的新居民的职业心理呈现如下特点:
(1)就业追求轻松稳定。“主要是喜欢自由,上不上班都随自己,不想出去
工作。”一位40岁左右的社区协警说。“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还是比较满意,
因为离家近,比较方便。”一位社区绿化工人这样说。“现在的工作很轻松,自己
也挺满意的。自己找工作的标准就是要轻松一点,离家近一点,工资现在这样
也差不多了。”一位门卫如是说。遗憾的是,访谈中我们没有接触到自主创业的
中年居民。但大部分中年新居民在职业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追求轻松、稳定、
自由、离家近的工作。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女性生存战争
¥20.8¥66.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自卑与超越
¥14.3¥39.8 -
性心理学
¥18.4¥58.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4.3¥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1.6¥36.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6.2¥49.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5.3¥39.8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0.2¥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文言浅说
¥10.1¥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23.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