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学概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学用书

中医学概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学用书

1星价 ¥27.8 (8.7折)
2星价¥27.8 定价¥3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93398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0
  • 出版时间:2008-05-01
  • 条形码:9787500933984 ; 978-7-5009-3398-4

本书特色

本教材的编写内容,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及诊疗基本技能两个方面。全书分为十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包括,中医学的发展史及其基本特点,哲学思想,中医学正常人体观,疾病观等;诊疗基本技能方面包括,诊察技术,治疗原则与治法,中药、方剂等。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结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今后工作的实际需求,坚持少而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确保充分阐明中医学基本理论特点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度取舍和重点突出,在*后一章介绍了内服、外用的伤科常用方药。另外,在第三章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中又引入了相关的图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书后附有方剂索引及参考文献,以资查阅。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十章,包括中医学的发展史及其基本特点,哲学思想,中医学正常人体观,疾病观等;诊察技术,治疗原则与治法,重要、方剂等。

目录

**章 导论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第三章 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第四章 病因病机第五章 四诊第六章 辨证第七章 防治原理与治法第八章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第九章 方剂基本知识第十章 伤科常用方药附录:方剂索引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教材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套规范的、系统的教材建立,
标志着一个专业发展的成熟。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自1990年建立至今,已有17年的
发展历程,目前本专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不少体育院校、医学院校相继建立了该
专业,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教材建设却相对滞后。尽快组织编写本专业课程的系列教
材,是众多专家的强烈呼声,是专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对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所规定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
规格以及学生所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厚基础、
宽专业、强能力、重创新、高素质、广适应”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我们对教材编写的
原则、纲目进行了反复调研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及多次集体讨论后,编写了这本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材《中医学概论》。
    本教材的编写内容,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及诊疗基本技能两个方面。全书分为十
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包括,中医学的发展史及其基本特点,哲学思想,中医学正
常人体观,疾病观等;诊疗基本技能方面包括,诊察技术,治疗原则与治法,中药、方
剂等。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结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今后工作的实际需
求,坚持少而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确保充分阐明中医学基本理论特点的基础
上,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度取舍和重点突出,在*后一章介绍了内服、外用的伤科常用
方药。另外,在第三章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中又引入了相关的图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
握。书后附有方剂索引及参考文献,以资查阅。
    本教材由首都体育学院周军教授任主编,成都体育学院熊若虹教授任副主编,首都
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禾津体育学院、集美大学体育学院、人民体
育出版社等单位对本书的编写、出版工作给与了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
谢。本书编写过程中,马丽华、焦波、李蕊等同志在资料整理、文字录入、勘误中做了
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教材编写是一件科学严谨且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它不仅要求编写者具有相应的学
识和文字表述水平,而且还必须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经过我们的努
力,本教材虽得以成文付梓,但限于我们的水平,书中的错误与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
请各院校师生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学用书
    《中医学概论》编写组
    2008年元月于北京

 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
    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防治原则和基
本治法。这些都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医疗实践活动。
    从预防学角度看,中医历来十分重视对疾病的预防,明确地提出了“治未病”的预
防思想,对人类健康和长寿具有重要意义。从治疗学角度看,中医学分为治则和治法两
大部分内容。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
神指导下,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针灸、推拿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治法,
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即治则的具体化。治则与治法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治则
是治疗疾病时指导治法的总原则,具有原则性和普遍性意义;治法则包括从属于一定治
则的具体治疗大法、治疗方法及治疗措施,其针对性及可操作性较强。中医学的基本治
疗大法,可总结、归纳为“八法”。八法是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根据方药的主要作用
特点而概括出来的。
    **节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是指预防疾病发生和治疗疾病防止其进一步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中医预防学和治疗学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
    疾病对人体健康及长寿影响极大,因此,预防疾病的发生,应成为**要务。预防
疾病应采取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措施。但疾病有时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
疾病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病求本”是中医治疗学的指导思想和核心,是任何疾
病治疗时都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而“扶正祛邪”和“调整阴阳”则是这一指导思想下
的两个治疗原则。同时治疗时也要结合“三因制宜”的原则综合考虑,这样才可能较为
全面地选择*佳的治疗方案。
    一、预防为主
    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这种“未雨绸缪”,防重于治
的理论,颇具有现实意义。
    所谓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学历来注重预防,
《内经》一书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如《素问·四气调
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
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文字说明了“治未病”的重要
 意义。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治未病”,对于健康人来
说,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病者而言,可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
生。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邪正两个方面决定的,在人体正气不足的状况下,邪气乘虚
而入,破坏了机体的相对平衡状态而产生了疾病。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
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未病先防,就必须从增强人体正气和防止病邪侵害两方面
人手。
    中医养生学的目的是通过各种调摄保养,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正气,从而增强对
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御病邪的能力,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或通过调摄保养,使
自身机体阴阳平衡,身心处于*佳状态,从而延缓衰老过程。因此,养生对于强身、防
病、延年益寿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保养防病方面,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
具特色的内容。
    1.调养身体,增强正气
    正气强弱,与体质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体质壮实者,正气充盛,多不为外邪所
伤,如《素问·刺法论》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体质虚弱者,正气不足,易受
外邪侵袭致病,故《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养生作为未病时
的一系列自身预防保健活动,可明显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人体的正气,从而增强机体
的抗病能力。《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说
明遵循养生的基本原则可使人体保持一种平衡的健康状态,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基于
此,增强体质就要做到顺应自然,调摄精神、生活起居作息的规律性,加强体育锻炼,
以及掌握一些药物、针灸、推拿的调养方法等。
    (1)顺应自然
    “天人相应”是中医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理论认识。《灵枢·邪客》说:“人与
天地相应。”即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是相适应的。人与自然界之间
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的变化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人体对这些影响又通过
各种不同的生理活动或病理表现相应地反映出来。因此,人们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就
必须在了解和掌握自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主动地采取养生措施,使人体的各种生理活
动与自然界的节律相适应,这样才能增强正气,保持健康。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
论》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里的以从其根即是遵循四时变化规
律。而顺应四时变化所进行的精神调摄、起居有常、饮食调配、动静适宜等都是顺应自
然的具体体现。   
    (2)调摄精神
    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良
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而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反之,如
果精神刺激太过,就可影响气机紊乱,导致机体的脏腑功能失常和阴阳失调,也可损伤
 人体正气,使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减退,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中医学非常强调对
精神的调摄,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
来。”即是说,人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要注意清心寡欲,安定清静,保持机体的气
机通畅,真气和顺。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而不发病。要做好精神调摄,
一是要注意避免来自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二是要提高人体自身心理的调摄能力。
    (3)顾护肾精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肾精在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因精能
化气,气能生神,神能御气、御形,故精是形、气、神的基础。‘肾精充足则精神健旺,
身体健康;肾精不足,则精神疲惫,体弱多病。因此,中医学特别强调护肾保精。保精
的重要方面是对房事的合理调节,即是说性生活要有节制,不可纵欲无度以耗竭其精。
男女间正常的性生活,是生理所需,适度的性生活对身体无害。若性生活得不到满足,
易形成气机郁滞之证。而性生活过度,必致肾精亏损而使人易于衰老或患病,故中医学
将房劳过度看做是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中医房事养生强调房事有节,其他还有按摩固
肾、食疗保肾、针灸药物调治等。
    (4)体育锻炼
    我国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形体运动,《吕氏春秋·达郁》中指出:“流水不腐,户枢
不蠹,动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也有“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夜卧早起,无厌
于日……使气得泄”等内容。因此,经常锻炼形体可以促进气血流畅,使人体肌肉筋骨
强健,脏腑功能旺盛,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并能益寿延年。传统的健身术如太极拳、
易筋经、八段锦以及各种气功和偏于健身的武术等都是很好的体育锻炼方法,它们不仅
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而且还对多种慢性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一定的
作用。
    (5)调摄饮食
    饮食,作为人体每天必须进行的环节,对机体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合理而适度的
饮食,可补益精气,增进健康,甚至防治疾病,延缓衰老。调摄饮食主要包括饮食调养
及药膳保健两个方面。
    饮食调养:一是要合理调配。不仅做到饮食的多样性,而且要注意“五味调和”,
切忌五味偏嗜,以防某脏之精气偏盛,同时影响其他脏的功能活动。正如《素问·藏气
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
气。”二是注意饮食有节,提倡饮食要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三是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不洁、腐败变质的食物或自死、疫死的家畜,防止得肠胃疾病、寄生虫病或食物
中毒。
    药膳保健:药膳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将食物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药以及调
味品相配合,通过烹制加工而成的膳食。药膳采用药物之性,食物之味,巧妙地将药食
搭配,使其食品具有保健强身、防治疾病以及延年益寿的作用。著名的药膳有茯苓饼、
当归生姜羊肉汤、银耳羹、淮药金糕、杜仲腰花等,药性多平和,可以长期服用,适应
面较广。使用药膳时,要做到辨证施膳,合理搭配以及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只有这
样,才能较好地发挥药、食二者各自之长,起到良好的作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