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81081680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2
- 出版时间:2008-03-01
- 条形码:9787810816809 ; 978-7-81081-680-9
节选
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后,被企业组织普遍接
受和应用,并在管理中带来了实际效果。随后,
各类组织竞相探讨如何成为学习型组织。然而,
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可否应用于高校则是教育学家
及学校行政管理工作者*为关心的问题。彼得·
圣吉对学校转型为学习型组织持肯定的意见,他
指出在建立共同愿景以及学习如何改变既定的心
智模式方面,学校应该可以比企业组织做得更
好。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习型学校的研究逐
步兴起。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的素质教育改
革至今仍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为什么当我们提出教育改革的理念时,没有人不
赞同,但具体到实践领域中,受各界一致赞同的
理念却无法实施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
育改革所倡导的理念与现行的学校管理模式存在
着根本性的冲突。很多学校开始把彼得·圣吉的
系统思考原理应用于学校的重建,人们开始探索
在学校管理中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本书为读者
介绍学习型高校出现的时代背景和必然性,并构
建了学习型高校组织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包括
五个子系统,即学习子系统、组织子系统、人员
子系统、知识管理子系统和技术子系统,这五个
子系统相互支撑,相互作用,促进高校学习的发
生和发展。学习子系统介绍了如何构建学校的核
心学习能力;组织子系统包括了学校愿景、文
化、策略和组织结构;人员子系统则把学校中的
领导、教师、一般管理者、学生,以及政府、企
业和社会团体都视为构建学习型高校不可缺少的
重要成员;知识管理子系统和技术子系统包括知
识的获取、流动和共享以及如何应用技术提高学
习和知识管理的效率。希望这些内容能为学习型
高校的构建提供一点帮助。
刘 吴
2007年12月
第三章 学习型高校中的学习系统
对大多数人来说,“学习”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词。在很多人的头
脑中,谈到学习,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在教室里上课,或是看书识字学
文化。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概念是狭义的学习概念,主要指文化
科学知识的学习。然而,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其涉及的范围广
泛,形式多样,而又层次不一,加之各领域、各派别的学者对学习的解
释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如何科学地理解和界定学习概念,
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而本书对学习的定义只做一般的介绍。
学习型高校的核心子系统就是学习本身。学习的速度、质量以及学
习过程与内容所产生的杠杆作用,对学习型高校的其他子系统起到有力
的支持和延伸作用。
**节学习型高校中的学习
一、学习的相关理论
1.学习的原理
一般来说,当人们渴望达成某一个具体的目标或获得一种东西时,
学习效果会更好,其效果要好于单纯鼓励人们进行学习,因此将学习与
业务目标挂钩将比抽象的学习更为有效。同时当人们全身心投入学习
时,能充分调动大脑、感官、情绪甚至潜意识、价值观等因素,学习应
该是*彻底的。并且学习是从计划、执行到行动反省的一个循环、迭代
的过程,如果可以在行动进行完之后马上进行反思,学习效果则会更
好。
在知识经济社会,知道自己必须知道什么,然后按照自己的方式去
学习,是一项很关键的生存技能。人们通常更易于接受他们参与创造的
知识,而且能比别人更好地掌握以这种方式获得的信息。然而,对我们
自身进行评估是非常困难的,并且如果这种评估会导致自我认识的改
变,人们通常会不自觉地抵制这种努力。
2.什么是学习
“学习”这个词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高校里的师生来说是一个再
熟悉不过的词语,如各种学校里的学习、阅读、培训等。但是这些只是
“学习”内涵的**层面,即“学”的层面,还没有达到“习”的层
面。实际上,学习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学习指单纯的理
论、知识的获取。而广义的学习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学”,
即与狭义的学习同义,是感性的认识;其二是“习”,即将所学的知识
应用于实践,并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过程,所以从广义来看,学习是一个
“学一习一学”循环的过程。
中国*早将“学”与“习”联系起来,并探讨二者关系的是孔子,
他在《论语-学习》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不过这
里的“学”和“习”尚未直接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复合词,但孔子揭示
和强调了“学”与“习”之内在联系,“学”是“习”的基础与前提,
“习”是“学”的巩固与深化。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早在两千多年
以前,孔夫子就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知行统一,以及由此所获得的喜悦
的情感体验,而这恰恰是学习的本质所在。详细地讲,“学”是指从感
性认识能动地上升为理性认识;“习”是指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
活动。如果只单纯地注重其中某一环节都是不足取的,只“学”不
“习”,易流于形式,不能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只“习”不“学”,则
难以把实践中的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
3.什么是学习力
20世纪90年代中期,学习力理论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
的一项前沿的管理理论,并受到组织各级管理者的重视。
学习是成长的方式,没有学习力就没有竞争力。选择学习就是选择
进步,提高学习力就是增强生产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学习力是什么?有很多文献把它定义为:“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学
习的毅力、学习的能力的总和。”但笔者认为还应增加“学习的转化能
力”和“学习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完整的学习力应该是指一
个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毅力、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转化力和学习的创新
力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共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是衡量一个组织和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真正尺度。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学习目标、兴趣和动机,是学习主体进行学习的
前提,没有动力,其他要素就毫无意义。学习动力可能由于学习主体对
社会的认知程度而产生,认知程度越高,所要实现的目标就越高,从而
学习的动力就越大;也可能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而产生,竞争越激
烈,压力就越大,从而迫使学习主体学习的动力就越大。学习的毅力来
源于学习精神、心理素质、智力、意志和价值观等学习主体能持续学习
的意志力,具备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是能否实现目标的必要保证。学习
的能力来源于学习方法,包括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学习效率等学
习主体的自身领悟和吸收能力,这种禀赋的高低客观上决定了学习主体
能否学得更快、学得更好或是学得更全。学习转化力就是指学习成果的
转化能力,只有将所学的东西转化为生产能力,从而增加竞争力,这样
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学习的创新力指在总结前人理论、经验的基础
上,利用系统思考,创造新的知识的能力。
学习力的几大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
形成完整和现实的学习力。学习力从学习的主体来讲,可分为组织学习
力和个人学习力。组织学习力是指组织、成员具有共同愿景,并能为一
个有机整体运用多种方式,对信息快速地采集、整理、摄取及交流,从
而使组织具有朝着正确方向创新发展的能力。个人学习力是组织学习力
的基础,组织学习力是个人学习力的有机整合。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不良情绪应急处理包--孤独感
¥12.9¥30.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7.5¥49.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不良情绪应急处理包--就是有点不开心
¥12.9¥30.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2.6¥58.0 -
不良情绪应急处理包--精神内耗
¥12.9¥30.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她们
¥16.8¥46.8 -
姑妈的宝刀
¥9.9¥30.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8.7¥55.0 -
小说家的假期
¥34.2¥52.0 -
八仙得道传
¥12.0¥40.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28.0¥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7.5¥49.8 -
不良情绪应急处理包--大自然饥渴症
¥12.9¥30.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战争与和平(上下)
¥32.9¥78.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41.5¥68.0 -
东京梦华录
¥17.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