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自我与社会
读者评分
4分

包邮心灵、自我与社会

1星价 ¥15.1 (4.3折)
2星价¥15.1 定价¥3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fij***(三星用户)

心灵、自我与社会

这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的代表作。主要内容是自我的社会化后成为新的自我的过程。米德对后来的社会学发展影响很大。

2011-01-19 15:59:02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74507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
  • 页数:347 页
  • 出版时间:2008-01-01
  • 条形码:9787532745074 ; 978-7-5327-4507-4

本书特色

《心灵、自我与社会》是米德讲授社会心理学30年的记录,体现了其社会心理学体系的基本轮廓,可以代表其*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尤其是其*著名的贡献即“符号互动论”。该书通过有选择的译介,旨在增进文化积累,拓展学术视野,丰富研究课题,为了解和研讨现代西方哲学提供系统而完整的**手资料,以利于我国理论界、学术界深化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和批判。

目录

编者序言编者导言**篇 社会行为主义的观点 1.社会心理学与行为主义 2.态度在行为主义研究中的意义 3.姿态在行为主义研究中的意义 4.平行论在心理学中的兴起 5.平行论与“意识“的歧义性 6.行为主义的纲领第二篇 心灵 7.冯特与姿态这个概念 8.模仿以及语言的起源 9.有声的姿态与表意的符号 10.思想、交流和表意的符号 11.意义 12.普遍性 13.反思智能的本质 14.行为主义、华生主义与反思 15.行为主义与心理学平行论 16.心灵与符号 17.心灵与反应及环境的关系第三篇 自我 18.自我与有机体 19.自我产生的背景 20.玩耍、游戏、泛化的他人 21.自我与主体 22.“主我”与“客我” 23.社会态度与物理世界 24.作为社会过程之个体输入的心灵 25.作为自我的两个方面的“主我”与“客我” 26.自我在社会情境中的实现 27.“客我“与“主我“的贡献 28.突现的自我的社会创造力 29.个人主义自我理论与社会自我理论的对比第四篇 社会 30.人类社会的基础:人与昆虫 31.人类社会的基础:人与脊椎动物 32.有机体、共同体与环境 33.思想与交流的社会基础及功能 34.共同体与制度 35.“主我”与“客我”在社会活动中的融合 36.民主与社会中的普遍性 37.对宗教态度和经济态度的进一步思考 38.同情的本质 39.冲突与整合 40.人格与理性在社会组织中的作用 41.理想社会发展中的障碍与前景 42.概要与结论补充论文 1.意象在行动中的作用 2.生物学个体 3.自我与反思过程 4.伦理学片断乔治·赫伯特·米德著作表译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心灵、自我与社会》作者米德是美国实用主义和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心灵、自我与社会》展现了米德社会心理学体系的基本轮廓,是他讲授社会心理学30年的记录。米德的理论和思想奠定了社会心理学及相关哲学流派的研究主题。在书中,米德从进化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人的心灵和自我从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的理论。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心灵、自我与社会》已成为多个学科的经典。

相关资料

插图:**篇 社会行为主义的观点  1.社会心理学与行为主义  一般地说,社会心理学已从有关个体经验的心理学观点出发论述了社会经验的各个方面。我想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其要点在于从社会的观点、至少从社会秩序所必需的交流的观点出发来论述经验。根据这一观点,社会心理学包括从个体的观点出发研究经验,不过它还必须对这一经验的内容作出说明,因为个体本身属于一种社会结构,属于一种社会秩序。  在社会心理学与个体心理学之间不可能划出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社会心理学特别关心的是社会群体对于决定个体成员的经验与行动所具有的影响。如果我们抛弃生来便具有个体自我的独立存在的心灵这个概念,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个体自我的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在其经验范围内的发展,乃是社会心理学家的主要兴趣所在。心理学的某些方面注意研究个体有机体与其所属社会群体的关系,这些方面构成了一般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即社会心理学。因而,在研究个体有机体或自我的经验与行为对其所属社会群体的依赖关系时,我们便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作出了一种限定。  虽然心灵与自我本质上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经验的社会性的产物或现象,作为经验基础的生理机制对心灵与自我的发生及存在却决不是不相干的,事实上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个体的经验与行为无疑是社会的经验与行为的生理基础:后者的作用过程与机制(包括对心灵与自我的产生及存在必不可少的那一些)在生理上依赖于前者的作用过程与机制,并依赖于它们的社会功能。不过,个体心理学显然概括了某些情境因素,而社会心理学对于情境则从其具体的总体上作了更为仔细的研究。我们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的观点探讨这后一领域。  从约翰?B?华生那里我们看到行为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心理学理论。我们将要采用的行为主义比华生所采用的更加充分。这个更广义的行为主义便是根据个体的行动、特别是(但并非只是)能被他人观察到的行动来研究个体的经验的方法。从历史上看,行为主义经由动物心理学之门进入心理学。在那里,人们发现用所谓内省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人们不可能诉诸动物的内省,而必须根据外在的行动来研究动物。早期的动物心理学还对意识与行动的关系作出推论,甚至许诺要找出意识在行动中出现的位置。这个推论或许有不同程度的可能性,但它不能用实验检验。因此就科学研究而言,这个推论只能被丢在一边。它对于研究个体动物

作者简介

乔治·H·米德(George H.Mead,1863-1931),美国实用主义和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毕业于奥伯林学院。1887-1888年进哈佛大学深造。1888-1891年留学欧洲,曾在莱比锡大学、柏林大学进修心理学、生理学和哲学。1891-1894年与杜威同时任教于密歇根大学,结成密友。1894年随杜威到芝加哥学派。1904年杜威离开该校后接任哲学系主任,直至逝世。其教学声望卓著,但著述不多,其同事和学生在他死后将他的讲稿、速记稿和札记等加以编辑整理出版。主要著作有:《当代哲学》(1932)、《心灵、自我与社会》(1934)、《19世纪思想运动》(1936)、《行动哲学》(1938)。

赵月瑟,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为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负责“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等哲学人文经典的编辑工作。主要译作有:《波普尔思想自述》、《心灵、自我与社会》、《当代美洲神学》、《有约束力的关系》、《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合作)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