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语言与城市社会

包邮新闻语言与城市社会

1星价 ¥19.8 (7.9折)
2星价¥19.5 定价¥2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740283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30
  • 出版时间:2008-05-01
  • 条形码:9787807402831 ; 978-7-80740-283-1

内容简介

本丛书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各专业骨干教师通力合作而成,是他们在相关艺术专业课程教学基础上的*新学术结晶,内容涉及传播学理论及广告传播、影视传播、民俗传播等广泛领域,深具学术的前瞻性与理论的新锐性,并且可读性强,是传播学专业学生**的参阅书籍,也是传播业各界人士提升自身理论品位的极佳之作。

目录

前言
**章 新闻语言与城市
**节 新闻语言滋长的土壤——城市言语社区
第二节 新闻语言生存的背景——城市语言竞争
第二章 新闻语言与语文现代化
**节 新闻语言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新闻语言的语言规划
第三章 新闻语言的语域分化
**节 新闻语言的媒体语域分化
第二节 新闻语言的报道语域分化
第四章 新闻语言的社会现象解读
**节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第二节 新闻语言的道德现象
第三节 新闻语言的社会认同
第四节 新闻语言的性别现象
第五节 新闻语言的“马赛克现象”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新闻语言与城市
斯宾格勒曾说过:“人类在城市生活中创造了所有伟大的文明和文化。”在城市中孕育产生的文明与文化都深深打上了城市的烙印。大众传播媒体就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产物之一,因而其在根子上就具有城市的印记。换个角度说,大众传播媒体,包括其各个组成部分,都是城市中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下的产物。新闻语言作为大众传播媒体*重要的载体,其形成也是在城市中各种力量,特别是语言力量的竞争与妥协中形成的。新闻语言从根本上说,就与城市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
  **节 新闻语言滋长的土壤——城市言语社区
人们共同的生活经历,有利于形成共同的言语交际习惯。经常性的言语交际活动又促使人群中言语社区的形成,真可谓是“言以类聚”。言语社区的范围可大可小,从理论上讲,小可以到一个家庭,大可以到一个国家。这正如语言学家甘柏兹所说的那样:“大多数持久的集团,不论是小到面对面交往的伙伴,还是大到可以分地区的现代国家,或是同业公会、地段团伙,只要表现出值得研究的语言特色,均可视为言语社区。”社会语言学把根据语言变项的运用特征、言语交往密度、自我认同等方面划分出来的言语交际范围叫做言语社区。它显然不同于传统方言学上把根据语言结构的特征划分出来的言语使用区域——方言区。
 ……

作者简介

蒋冰冰,女,安徽人,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系系主任,副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上海市语文学会理事、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方言学和传播语言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研项目等近十项;出版专著《吴语宣州片方言音韵研究》和《传播语言学》,合著《地方戏曲音韵研究》等;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