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中国转型期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实证研究

- ISBN:978750587366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9
- 出版时间:2008-08-01
- 条形码:9787505873667 ; 978-7-5058-7366-7
本书特色
货币政策足否有效的争论
供给与需求作用的结果决定货币政策地区效应
中国地区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实证研究与原因分析
货币政策效应呈现东、中、西梯度减弱的趋势
测度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相对指数及其应用
实行不同的区域货币政策缩小地区效应差异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运用
构建*优货币区的经验分析
本书研究在总体上采用从理论到现实、由现象到本质的研究路径。
在具体论述中,使用逻辑推理与统计计量分析柑结合,综合运用区域
经济学、金融学、数理经济学及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或研究…
方法对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地区效应进行系统研究。
本书的创新和突破。
一是从理论上论证了地区总供给曲线的存在性,并从实证上检验
了它的规实性,为研究货币政策地区效应提供r一个基础性的前提。
二是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构建研究货币政策地区效应完整的理论与
实证框架,j避免笼统地判断货币政策无效性或有效性的传统研究范式。
三是深入剖析在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下各地区居民消费储蓄行
为,并测定了影响人们这一行为背后的心理指标值,。部分地说明了我
国高储蓄、低消费的原因。
四是实证分析区际的货币政策效应差异,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
标体系,为今后进一步分析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各地区之间的效果及其
“科学评论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工具和参考。
五是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双重非对称性向
题,同时说明了东、中、西部地区对同一一货币政策的反应弹性不同。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在总体上采用从理论到现实、由现象到本质的研究路径。在具体论述中,使用逻辑推理与统计计量分析相结合,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金融学、数理经济学及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或研究方法对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地区效应进行系统研究。 本书的创新和突破:一是从理论上论证了地区总供给曲线的存在性,并从实证上检验了它的现实性,为研究货币政策地区效应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前提。 二是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构建研究货币政策地区效应完整的理论与实证框架,避免笼统地判断货币政策无效性或有效性的传统研究范式。 三是深入剖析在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下各地区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并测定了影响人们这一行为背后的心理指标值,部分地说明了我国高储蓄、低消费的原因。 四是实证分析区际的货币政策效应差异,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进一步分析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各地区之间的效果及其科学评论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工具和参考。 五是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双重非对称性问题,同时说明了东、中、西部地区对同一货币政策的反应弹性不同。
目录
导言
0.1 问题的提出
0.2 文献回顾
0.2.1 国外研究文献
0.2.2 国内研究文献
0.3 概念界定
0.4 研究内容与框架
0.5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0.5.1 研究方法
0.5.2 主要创新
第1章 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理论阐述
1.1 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理论争论
1.1.1 货币政策有效论
1.1.2 货币政策无效论
1.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3 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
1.4 货币政策效应理论述词
第2章 货币政策地区效应:对地区总供给曲线的考察
2.1 总供给曲线的理论背景与部分经验研究简述
2.2 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存在差异的可能性的理论解释
2.2.1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模型
2.2.2 影响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差异的因素分析
2.3 实证检验
2.4 小结
第3章 货币政策地区效应:对地区总需求曲线的考察
3.1 各地区总需求结构的变化特征
3.2 各地区消费需求对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影响
3.2.1 各地区消费倾向比较分析
3.2.2 各地区消费需求的利率弹性比较分析
3.2.3 各地区消费储蓄行为的微观基础研究
3.3 各地区投资需求对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影响
3.3.1 投资理论的发展
3.3.2 各地区企业投资对货币政策反应差异的制度分析
3.3.3 两种不同类型企业投资理论模型
3.3.4 各地区投资需求利率弹性差异的实证检验
3.4 小结
第4章 货币政策地区效应:基于中国地区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
4.1 理论回顾与国内货币需求的经验研究
4.1.1 货币需求函数区域差异的理论背景
4.1.2 部分实证分析和研究成果简述
4.2 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地区差异分析
4.2.1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地区间收入的差距
4.2.2 利率调整对不同地区货币需求作用力度
4 2.3 证券交易对不同地区居民金融资产的影响有 较大差别
4.2.4 国家对金融的控制能力在不同地区间的表现
4.2.5 经济货币化程度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4.3 实证检验
4.3.1 变量的选取
4.3.2 数据来源
4.3.3 计量模型与实证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货币政策地区效应:基于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研究
5.1 货币供给性质的理论与经验研究的简要回顾
5.1.1 货币供给性质的理论发展
5.1.2 部分国内外货币供给性质的经验研究成果
5.2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5.2.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2.2 检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5.3 货币供给内生性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
5.3.1 从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分析货币供给性质的区域差异
5.3.2 从货币供给的构成因素分析区域货币供给的性质差异
5.4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6章 货币政策地区效应: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6.1 引起货币政策不同效应的因素
6.2 基于中国省际制造业传导效应的panel data实证分析
6.3 小结
第7章 中国货币政策的识别及其地区效应的实证分析
7.1 理论基础
7.2 实证分析
7.2.1 模型设定和数据选择
7.2.2 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7.3 小结
第8章 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效应的区域差异
8.1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运用情况的简要回顾
8.1.1 传统计划型政策工具的运用
8.1.2 现代市场型政策工具的运用
8.2 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效应的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
8.2.1 统一的存款准备金率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
8.2.2 统一的公开市场操作效果的区域差异分析
8.2.3 再贴现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分析
8.2.4 再贷款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
8.2.5 统一货币信贷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
8.2.6 统一货币利率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
8.3 货币政策工具与区域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的相关性分析
8.3.1 货币政策工具单项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
8.3.2 货币政策工具综合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
8.4 小结
第9章 测试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相对指数及其应用
9.1 理论与现实意义
9.2 货币政策效应的理论背景
9.3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的微观变量及其相关指标的描述
9.4 相对指数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9.5 小结
第10章 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的双重非对称性
10.1 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的统计观察
10.2 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的经验研究
10.2.1 数据与平稳性检验
10.2.2 模型设定与估计结果分析
10.3 稳健性检验
10.3.1 具有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的结构
10.3.2 具有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的估计与相关性分析
10.4 小结
第11章 构建*优质币区
11.1 国外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经验
11.1.1 美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经验
11.1.2 日本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经验
11.2 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地区经济与金融的融合
11.2.1 统一货币政策框架下实施区域政策操作的必然性
11.2.2 中、西部地区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
11.2.3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结束语
附表
参考文献
节选
《中国转型期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实证研究》研究在总体上采用从理论到现实、由现象到本质的研究路径。在具体论述中,使用逻辑推理与统计计量分析相结合,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金融学、数理经济学及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或研究方法对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地区效应进行系统研究。
《中国转型期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实证研究》的创新和突破:一是从理论上论证了地区总供给曲线的存在性,并从实证上检验了它的现实性,为研究货币政策地区效应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前提。
二是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构建研究货币政策地区效应完整的理论与实证框架,避免笼统地判断货币政策无效性或有效性的传统研究范式。
三是深入剖析在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下各地区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并测定了影响人们这一行为背后的心理指标值,部分地说明了我国高储蓄、低消费的原因。
四是实证分析区际的货币政策效应差异,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进一步分析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各地区之间的效果及其科学评论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工具和参考。
五是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双重非对称性问题,同时说明了东、中、西部地区对同一货币政策的反应弹性不同。
相关资料
第1章 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理论阐述
1.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政策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畅通有效。这些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都是以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为背景发展起来的。由于经济-金融环境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相应发生变化,因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转型国家,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其特殊性。因此,对国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阐述只是为构造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货币政策区域传导机制理论提供借鉴。
威克塞尔货币均衡理论中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核心,即利率上下波动是引起生产、投资、消费、储蓄变化,物价水平波动,经济扩张或收缩的主要原因。
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吸收了威克塞尔货币均衡理论中以利率为核心作用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货币政策经由利率及有效需求影响经济活动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其基本框架是:货币政策-利率-有效需求-投资、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其特点:一是货币政策首先改变货币市场的均衡,改变货币利率,并通过利率变动改变实际投资,*终影响产出,这种改变是间接而迂回的;二是利率是整个传导机制的核心,货币供给增加后,利率是否随之降低以及降低的程度决定了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及其效应的大小,即货币政策效应大小取决于货币供给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即货币供应量变动对利率的影响程度、利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程度和投资乘数之大小。
货币主义者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与凯恩斯理论有较大的区别。他们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并不是通过利率迂回进行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名义收入的变动。如果货币政策措施通过银行储备的变化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则货币资产的持有者会发现他们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多于其希望持有的数额,于是他们会将多余的货币用于购买多种资产,既包括金融资产,如债券、股票等,也包括地产、消费品等实物资产。这一调整过程会引起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需求的变化,对实物资产需求的增加和价格水平的上涨必然会使生产者增加名义收入。此过程持续下去,生产的增加和实物资产价格的上涨将逐渐吸收多余的货币,直至真实的货币需求和名义货币需求趋于平衡,实现新的货币均衡。
货币学派有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观点可以概括为:(1)货币供给的传导过程是通过资产结构的调整而达到的,资产结构的调整会影响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影响总支出,*终影响到收入的变化;(2)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3)利率不作为中介目标,因为利率是不真实
-
第一次发现 手电筒系列 夜行动物
¥9.7¥19.8 -
颐和园园林有害生物测报与生态治理
¥119.0¥350.0 -
MBA系列教材--生产管理
¥28.5¥37.0 -
民事诉讼法在线学习教程(基础理论版)
¥50.0¥68.0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挂牌仪式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演讲录
¥50.4¥69.0 -
幼儿园主题墙布置设计图集·冬天篇
¥25.4¥42.0 -
白牙(动物小说大师系列)
¥6.1¥16.0 -
学步集-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与制度研究论文集
¥48.5¥99.0 -
液压传动
¥17.5¥47.0 -
用记忆术记英语单词:成人高考单词
¥21.7¥28.8
-
经典名著大家名译·精装本理智与情感典藏版
¥25.3¥45.8 -
故事力法则
¥15.4¥48.0 -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16.5¥42.0 -
广告, 艰难的说服--广告对美国社会影响的不确定性
¥8.3¥27.0 -
金字塔原理
¥44.1¥88.0 -
领导学全书柯维领导培训中心
¥19.4¥68.0 -
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30.7¥69.0 -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29.0¥65.0 -
影响力3
¥36.4¥68.0 -
情境销售
¥14.5¥45.0 -
贼巢-美国金融史上最大内幕交易网的猖狂和覆灭
¥79.7¥139.9 -
逆势突围
¥25.5¥68.0 -
行动学习从入门到精通
¥18.4¥58.0 -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36.3¥98.0 -
她们-女性的镜像与觉知
¥13.9¥38.0 -
绝不雷同-小米雷军和他的移动互联时代
¥16.7¥58.0 -
战国时代-货币战争-4
¥13.4¥46.0 -
DEEPSEEK实战指南:从数据到财富
¥33.0¥68.0 -
设计的力量
¥15.7¥42.0 -
极简博弈论
¥18.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