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翻译考察-(1966-1976)(后现代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历史反思)

当代中国翻译考察-(1966-1976)(后现代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历史反思)

1星价 ¥8.8 (5.5折)
2星价¥8.8 定价¥1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00299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3
  • 出版时间:2008-09-01
  • 条形码:9787310029945 ; 978-7-310-02994-5

本书特色

本书从“翻译的政治”这一“后现代”文化研究视域对“文革”时期的中国翻译活动进行全面梳理和整体考察,内容主要关涉翻译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的特征、翻译活动的整体状况、特定语境下的译作存在形态和译本特色、赞助人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译本的阅读和接受等。关注的焦点在于特定社会—文化系统中的政治意识形态特征,政治意识形态如何在宏观上操控翻译活动,翻译活动对政治意识形态的潜在反作用是什么,翻译在这一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内容简介

本书借助翻译研究学派的理论,将翻译研究的领域从语言学领域扩大到文化领域,对当代中国1966-1976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翻译史进行研究,主要参照了勒菲弗尔等人关于翻译受到意识形态制约的理论。

目录

**章 绪论**节 “文革”翻译史研究缘起1.1.1 “文革”翻译史的时间界定1.1.2 “文革”时期中国翻译的总体特征第二节 “文革”时期中国翻译的研究现状1.2.1 文献综述1.2.2 文献总结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l.3.1 研究意义l.3.2 研究方法第二章 “文革”时期中国翻译概貌**节 翻译活动的语境变量2.1.1 政治局势2.1.2 外交格局2.1.3 文艺动向第二节 翻译出版的总体状况2.2.1 整体趋势2.2.2 外译中出版趋势2.2.3 中译外出版趋势第三节 翻译活动的趋势特点2.3.1 对内译介2.3.2 对外译介第三章 \"文革\"时期中国翻译的“本”研究**节 翻译的委托和组织者——“赞助人”3.1.1 赞助人与主流政治意识形态3.1.2 赞助人的作用第二节 翻译的主体——“译者”3.2.1谁为\"译者\" 3.2.2 目标文本建构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3.2.3 译者与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和赞助人之间的权力关系第三节 翻译的目标受众——\"读者\"3.3.1 特殊年代的读者3.3.2 没有空白——翻译与地下读书运动3.3.3 读者的解读:禁书年代里的“美偷渡”和“心灵反叛”第四章“文革”政治话语霸权下的译本特色——翻译的文本变量考察… **节 译本选择4.1.1 外译中作品的主要内容及译介动机4.1.2 中译外作品的主要内容及译介动机第二节 翻译策略4.2.1 文本的翻译形式4.2.2 译文的遣词造句4.2.3 加注和删改4.2.4 集体翻译与特殊署名第三节 译作评论4.3.1 译本的政治化解读4.3.2 工农兵对文学译本的阐释 第五章 “翻译的政治”——\"文革\"时期中国翻译的“本性”探索**节 翻译的政治与现实的政治5.1.1 “翻译的政治”5.1.2 翻译的政治与现实政治的“重合”第二节 双重权力话语制约下的翻译活动5.2.1 有形权力与翻译5.2.2 无形权力(意识形态)与翻译第三节 翻译活动的双重追求和潜在效应5.3.1 翻译活动的双重追求5.3.2 翻译活动的潜在效应第六章 结语**节 研究回顾总结第二节 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翻译的定位6.2.1 文化稳定期与文化转型期翻译活动的“分水岭”6.2.2翻译在\"文革\"时期社会一文化大多元系统中的位置:边缘抑或中心 第三节 “文革”翻译史与西方译论:阐发与思辨6.3.1 “文革”对中国译学研究的影响6.3.2 从“文革”翻译史研究看\"文化学派\"的翻译理论6.3.3 译史研究方法论——由《翻译学归结论》所想到的第四节 余论附录l “文革”时期典型译本扫描图附录2 1966年至1976年出版翻译著作概况统计分析参考文献后记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晶,女,1964年11月生,天津市人,研究生毕业,南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翻译方向博士,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发表论文主要包括:《直译·意译·形似·神似——(汤姆叔叔的小屋)两译文对比赏析》、《美国翻译理论与教学的新发展》、《翻译与意识形态——(水浒传)英译本不同书名成因探析》、《翻译与\"眭别意识\"——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艾米莉·狄金森两首小诗的翻译》、《贯穿二十世纪中国翻译史的意识形态操控行为》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