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12428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33
  • 出版时间:2008-10-01
  • 条形码:9787811242843 ; 978-7-81124-284-3

本书特色

《航空燃气轮机摩擦学》主要为有关的设计研究人员、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和高校教师提供参考。

内容简介

《航空燃气轮机摩擦学》既结合了航空燃气轮机的工作特点,又结合了有关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既注意到典型应用的前沿进展,又注意到理论基础的传承延伸。理论基础部分(第1~5章),着重介绍了现代摩擦学中的流体膜润滑力学的建立雷诺方程这一技术科学;典型应用部分(第6~12章),介绍了转子系统的典型摩擦学零组件的设计分析,特别是其流体动密封的设计分析。
  《航空燃气轮机摩擦学》主要为有关的设计研究人员、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和高校教师提供参考。

目录

上篇 理论基础
 第1章 导论
  1.1 现代摩擦学的定义及其挑战问题
  1.2 航空燃气轮机摩擦学概要
  1.3 现代摩擦学的三个层次与本书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雷诺方程的建立
  2.1 雷诺方程的理论导出
   2.1.1 流体膜滑块支承雷诺方程
   2.1.2 流体膜曲面支承雷诺方程
   2.1.3 挤压膜支承雷诺方程
  2.2 不可压流雷诺方程及其实验验证
   2.2.1 不可压流雷诺方程
   2.2.2 有关实验验证
  2.3 带有圆进动的雷诺方程
  2.4 本章的研讨
  参考文献
  附录2.1 流体的物理特性
  附录2.2 通过有效法向速度导出雷诺方程
  附录2.3 简化N-S方程和流速方程
  附录2.4 三点研讨拙见
 第3章 流体膜润滑的典型解法
  3.1 动压润滑性能的一维分析
   3.1.1 无限短径向轴承稳(静)态性能
   3.1.2 短轴承油膜刚度和阻尼系数
  3.2 动压润滑性能二维计算
   3.2.1 二维有限差分法
   3.2.2 二维有限元素法
   3.2.3 非圆轴承的间隙函数和雷诺方程
   3.2.4 有限长轴承稳态性能
   3.2.5 有限长轴承油膜刚度和阻尼系数计算
   3.2.6 多油楔径向轴承刚度和阻尼系数
  3.3 径向轴承稳定性分析的一个典型例子
  参考文献
  附录3.1 几种解法的比较
  附录3.2 轴承无量纲性能图线和算例
  附录3.3 短轴承无量纲刚度和阻尼系数
 第4章 特殊效应下的雷诺润滑理论
  4.1 原雷诺方程物理简化假定
  4.2 特殊效应下的雷诺润滑理论
  4.3 特殊效应雷诺润滑理论的验证
  参考文献
  附录4.1 线、点接触EHL膜厚方程
 第5章 边界润滑、混合润滑与磨损
  5.1 边界润滑
  5.2 混合润滑的分析模型
  5.3 边界润滑、混合润滑中的磨损
  参考文献
下篇 典型应用
 第6章 端面气膜密封特性设计分析
  6.1 概述
  6.2 端面气膜密封的高性能端面结构
  6.3 端面气膜密封动力特性系数的计算
  6.4 气膜端面密封角向摆动自振稳定性
  6.5 本章小结和研究预测
  参考文献
  附录6.1 端面气膜密封修正准一维可压流分析
  附录6.2 端面流体膜密封角向摆动自振及其半频
  特性的力学阐释
  参考文献
 第7章 柱面气膜密封特性设计分析
  7.1 性能需求、工况特点和本章内容
  7.2 研究进展和挑战问题
  7.3 大柔性支承浮环柱面气膜密封的设计构想
  7.4 设计分析和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7.1 第二流动(道)密封的涵义
  参考文献
  附录7.2 柱面气膜密封系统的设计分析要点
 第8章 刷密封设计分析
  8.1 结构、应用和模型
  8.2 轴对称纵轴面的设计分析
  8.3 三维近完整模型的设计分析
  参考文献
 第9章 流体膜的阻尼与消振
  9.1 概述
  9.2 流体膜的密封和阻尼器的雷诺方程
  9.3 挤压油膜阻尼器的不平衡响应设计分析
  9.4 阻尼器的稳定性和瞬态响应分析
  9.5 流体膜的消振
  参考文献
  附录9.1 多孔质短轴承油膜环挤压膜雷诺方程
  附录9.2 油气二相流挤压膜雷诺方程
  附录9.3 二维压力分布的无量纲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系数
 第10章 主轴滚动轴承的摩擦学设计
  10.1 主轴滚动轴承的有关摩擦学设计概况
  10.2 主轴滚动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计算
  10.3 主轴滚动轴承的准动态分析
  10.4 主轴滚动轴承的稳态热分析
  10.5 主轴滚动轴承的结构设计研究集锦
  参考文献
  附录10.1 FAG航空轴承寿命算法的有关系数
  附录10.2 高速轴承寿命算法的有关系数
  附录10.3 对高速球轴承准动态分析结果的讨论
 第11章 齿轮承载能力的摩擦学设计
  11.1 齿轮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的概述
  11.2 渐开线圆柱齿轮轮齿承载能力设计计算
  11.3 航空齿轮的一些摩擦学设计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11.1 航空标准的圆柱齿轮轮齿承载能力的校核计算
  附录11.2 航空发动机体内减速器传动齿轮轮齿承载能力验算实例
  附录11.3 某航空发动机体内减速器的热(温度物)分析
  附录11.4 高速重载薄盘齿轮节径型共振断裂
 第12章 转子系统的干摩擦设计问题
  12.1 干摩擦的基本特征
  12.2 转、静件之间“环面碰摩”的干摩擦自振问题
  12.3 干接触微动摩擦阻尼器
  12.4 干摩擦下的磨损防护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第1章 导论
作为本书的阅读引导,在本章中将表述三个问题:现代摩擦学的定义及其挑战问题;航空燃气轮机(即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简称)摩擦学概要;以及现代摩擦学的三个层次与本书内容。在以后的有关表述中,也将现代摩擦学称作摩擦学。
  1.1 现代摩擦学的定义及其挑战问题
摩擦学的定义和它的挑战问题,是紧密相联系的;对这一问题的认知,将直接地关系到人们对摩擦学的传授、学习、研究和攻坚的方向问题。对它的表述,也应是随着有关的客观实践的发展以及人们的主观认识的进步,而动态地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的。
1.国外的有关认知
1966年,乔斯特(H.P.Jost)在他的调查报告中,*先提出了“摩擦学(Tribology)”一词,并定义为:是两个相对运动表面之间相互作用所发生的摩擦、磨损与润滑的总称。认为它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的、有关理论和实践的、新兴的科学和技术。
自那时以来,摩擦学一词及其概念,不仅推动了英国的,也推动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摩擦学的教育、研究和应用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人们对于摩擦学定义或内涵及其挑战问题的种种不同程度的认知与表述的差别。其中,在我国的一些认-知,至今差别甚大。
1975年,摩尔(D.F.Moree)就曾在他的专著《摩擦学原理和应用》的“**章引言”中[2],在开始的关于“摩擦学的定义和领域”一节中,他陈述了乔斯特的(1966)关于“摩擦学”定义的“总称”的表述;但又立即说“事实上摩擦学的领域比这一定义所指的要广泛得多。”
  ……

作者简介

沈心敏,1935年生。1954年合肥一中毕业,1959年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系毕业,留校任教。长期从事机械设计和流体润滑力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1982年编著了《挤压油膜轴承的力学基础》、1991年合著了《摩擦学基础》、2007年合著并主编了《航空燃气轮机摩攃学》,发表钉关比文近20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