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12454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38
  • 出版时间:2009-01-01
  • 条形码:9787811245400 ; 978-7-81124-540-0

本书特色

失败的人在每次挫折中只找到借口,成功的人在每次挫折中都看到机会。让生命中的挫折,转变成你的助力。
  如果无法避免挫折,不如把它当做是“上帝的礼物”。
  没有一个悲观的人发现过星星的秘密,寻找过一个从未在地图上出现的大陆,或者向人类打开一扇新的通往天堂的大门。
  当一扇门关上的时候,另一扇门就会打开,可是我们常常如此长久地、怀着懊恼的悔恨顶着那扇关上的门,以至于看不见那扇正在向我们敞开的门。

内容简介

有谁愿意遭受挫折?谁不希望自己的一生一帆风顺?谁不希望成功的喜悦永远伴随着自己?但是挫折和失败就像是人生的必修课,在期许和幸福之间,我们难免要经过一条满是经济的坎坷之路。
  本书围绕“挫折”这一主题,讲述了挫折对人生的意义,指出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将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教导读者正确积极地面对挫折,从而使人生路上的挫折变成转折。

目录

**章 水杯是半空,还是半满
 ◎ 上帝关上门的同时打开了一扇窗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病床外的风景
 ◎ 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没有不带伤的
 ◎ 被上帝咬过的苹果
 ◎ 南瓜的力量
第二章 每次挫折都是机会
 ◎ 安于现状等于画地为牢
 ◎ 将失败写在背面
 ◎ 平等是成功的绊脚石
 ◎ 没有不经历失败的成功
 ◎ 惩罚的力量
 ◎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第三章 彩虹总在风雨后
 ◎ 从“世上*不幸的人”到总统
 ◎ 犯错是成功的开始
 ◎ 两块泥巴的命运
 ◎ 一切皆有可能
 ◎ 绝处必能逢生
 ◎ 英雄存在的意义
第四章 挫折是一所学校
 ◎ 想想你的目标
 ◎ 不要再打碎花瓶
 ◎ 事先为什么没有想到?
 ◎ 是自己,还是别人出了问题?
 ◎ 方法一定有问题
 ◎ 马后炮的意义
第五章 笑对挫折
 ◎ 让视野变得开阔
 ◎ 倾诉胜于一切
 ◎ 停止自我折磨
 ◎ 寻求顿悟
 ◎ 让你的身边充满关爱
 ◎ 保持幽默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水杯是半空,还是半满
  ◎ 上帝关上门的同时打开了一扇窗
  古时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他不知是吉兆还是凶兆,便叫来王后给他解梦。王后一听,大惊失色,说道:“山倒了暗示江山要倒;水枯了暗示民众离心,因为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就不能航行了,也就是说,百姓不再拥戴国王了;花谢了暗指好景不长了。”国王听后,惊出一身冷汗,从此病倒了,而且病情日渐严重。
  一位大臣来看望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了他的心事,大臣昕后,竟然大笑道:“这梦是大吉大利啊!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了,真龙就要现身了,国王,您是真龙天子啊!花谢了——花谢见果呀!”国王听后,舒心地笑了,身体很快就康复了。
  这就如同“水杯是半空,还是半满”的辩证道理一样,拥有积极心态的人看见半杯水,会说:“啊,原来还有半杯啊!”;而悲观之人则会叹息:“唉!怎么只有半杯呢?”同是失去半杯水的挫折,却有两种不同的声音。这不仅是悲观者和乐观者的差异,也是一种心态的差异。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距!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距就是成功和失败。”
  有一个关于“成败”的故事。
  威尔逊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事务所的小职员做起,经过多年奋斗,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办公楼,并且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有一天,威尔逊先生从他的办公楼走出来,刚走到街上,就听见身后传来“嗒嗒嗒”的声音,那是盲人用竹竿敲打地面发出的声响。
  威尔逊先生愣了一下,缓缓地转过身。
  那盲人感觉到前面有人,上前说道:“尊敬的先生,您一定发现我是个可怜的盲人,能不能占用您一点点时间呢?”
  威尔逊先生说:“我要去会见一个重要的客户,你要什么就快快说吧。”
  盲人在一个包里摸索了半天,掏出一个打火机,递给威尔逊先生,说:“先生,这个打火机只卖1美元,这可是*好的打火机啊!”
威尔逊先生昕了,叹了口气,掏出一张钞票递给盲人:“我不抽烟,但我愿意帮助你。这个打火机,也许我可以送给开电梯的小伙子。”
盲人用手摸了一下那张钞票,竟然是100美元!他用颤抖的手反复抚摸着,嘴里连连感激着:“您是我遇见过的*慷慨的人!仁慈的富人啊,我为您祈祷!上帝保佑您!”
威尔逊先生笑了笑,正准备走,盲人拉住他,又喋喋不休地说:“您不知道,我并不是一生下来就瞎的,是因为23年前布尔顿的那次事故!太可怕了!”
威尔逊先生一震,问:“你是那次化工厂爆炸中失明的吗?”
盲人仿佛遇见了知音,兴奋得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您也知道?这也难怪,那次光炸死的人就有93个,伤的人有好几百!”
盲人想用自己的遭遇打动对方,争取多得到一些钱,他可怜巴巴地说了下来:“我真可怜啊!到处流浪,孤苦伶仃,吃了上顿没下顿,死了都没人知道!”他越说越激动,“您不知道当时的情况,火一下子冒了出来!仿佛是从地狱中冒出来的!逃命的人都挤到一起,我好不容易冲到门口,可一个大个子在我身后大喊:‘让我先出去!我还年轻,我不想死!’他把我推倒了,踩着我的身体跑了出去!我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就成了瞎子,命运真不公平呀!”
威尔逊先生冷冷地道:“事实恐怕不是这样吧?”
盲人一惊,呆呆地对着威尔逊先生。
威尔逊先生一字一顿地说:“我当时也在布尔顿化工厂当工人。是你从我的身上踏过去的!你长得比我高大,你说的那句话,我永远都忘不了!”
盲人站了好长时间。突然一把抓住威尔逊先生,爆发出一阵大笑:“这就是命运啊!不公平的命运!你在里面,现在出人头地了,我跑了出来,却成了一个没有用的瞎子!”
威尔逊先生用力推开盲人的手,举起了手中一根精致的棕榈手杖,平静地说:“你知道吗?我也是一个瞎子。”
威尔逊先生和故事中的盲人,便是同一挫折的不同结果。
  诚然,威尔逊的成功和不懈的努力密不可分,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却在于他面对挫折的心态。是什么原因让他在遭受打击后能再次站起来呢?假如威尔逊没有一种乐观的心态,那么当双目失明的时候,任何梦想都会随之破灭。 “我看不见光明,看不见色彩,更看不见成功。”按照这种思维逻辑,他很可能就此安守本分,做一个普通的盲人,在自怜和贫寒中度过一生。然而威尔逊的想法却是:虽然我看不见,但我还能听,还能触摸,除了视觉我什么都没失去。上帝让我失去光明,是为了告诉我,我曾经做的努力还不够,而且被太多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我现在要做的是,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这样我会变得更强大,这既是成功路上的一次考验,也是一次契机。
乐观的人遇到挫折,总会把它变为一种转折。而乐观并不等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意味着否认问题的存在,或逃避直面痛苦的责任。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面对挑战的态度。乐观可以使我们看到:未来是有希望的,也是可以去争取的,它促使我们说“我能”,而不是“我不能”。它让我们看到一只半满的杯子,而不是半空的杯子。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对自己和世界的乐观看法。就像一副坚固的盔甲,他能保护我们不被抑郁、自卑、失望和挫折所压倒。乐观者的心胸是开阔的,白天能照进阳光,夜晚能仰望星空;而悲观者则相反,哪怕只是一块窗帘挡住了光明,他们也会认为世界一片漆黑。正如海伦•凯勒所说:“没有一个悲观的人发现过星星的秘密,寻找过一个从未在地图上出现的大陆,或者向人类打开一扇新的通往天堂的大门。”而发明电话机的贝尔曾说:“当一扇门关上的时候,另一扇门就会打开可是我们常常如此长久地、怀着懊恼和悔恨盯着那扇关上的门,以至于看不见那扇正在向我们敞开的门。”
当上帝关上门的时候,一定在某个地方打开了一扇窗。上帝关上这扇门,是警示你选择的道路和方法错了;为你打开一扇窗,是为你展现新的愿景和出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至今仍然为人津津乐道。我们提到这个故事的目的,不是让大家再次感受塞翁人生的大起大落,也并非借此说明“人生本无常,祸福全由天”,我们只是想要你转换思维,思考一下:假如你是塞翁,你会怎么做?
塞翁**次遭遇不幸,是失去了一匹马。我们细想一下,当时一匹马何其珍贵,一个农夫失去一匹马,就等于如今的上班族被炒鱿鱼,因为马是他赖以生存的资本。于是,邻居大呼小叫:“哎呀,你的运气太差了,以后该怎么办啊?”塞翁怎么回答呢?他只说了一句话:“是祸还是福,有谁知道呢?”
果不其然,塞翁丢失的马不仅失而复得,还带来了另一匹马。这时邻居又说:“哇,你的运气真好!”然而塞翁还是那句话:“是祸还是福,有谁知道呢?”
后来,塞翁的儿子骑马,摔断了腿,这看似祸害,然而却让他逃过了兵役,保住了性命。
当你读完这个故事的时候,是不是感觉那个变化无常的邻居似曾相识呢?或许他正好是你的写照。我们大多数人都很像这个邻居,总是急于判断一件事到底是好还是坏。“啊,天哪,这下可糟了。”在遭受损失和困难时,我们常常这样想,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想采取措施,试图挽救局面。然而,在紧张、焦虑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想必很多人的童年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当你打碎一个花瓶时,不知该如何向父母解释。有的小孩期望找一些看上去合理的理由,向大人证明花瓶的破碎和自己无关,但几乎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呢?这并不是因为大人比小孩更聪明,而是因为在被焦虑、急躁困扰的时候,人的思维如同一潭死水。而只有具有像塞翁这样处变不惊的心态,才能帮助我们走出失败的迷雾。
然而,有的人会这样说:“没有人能在遭遇重大损失的时候还能保持镇定,为什么塞翁不急于下判断呢?他要么缺乏判断力,要么就是脑子出了问题,或者根本就是一个神经麻木的人。”塞翁的反应其实不难解释,在东方哲学里有一个定律,即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也就是说, “清”与“浊”、“动”与“静”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这与“非黑即白”的是非观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更强调周围的环境和条件所带来的有利因素。我们不知道塞翁是否读过《道德经》,但我们可以肯定,塞翁不急于下结论,是因为他在观望,希望事态能随着时间的过去有所好转。和塞翁一样,我们没有办法去掌控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但是我们有能力决定自己的想法、判断,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心态。
波伊提乌是公元6世纪古罗马*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对人们的思想都有着重大影响,也是西方哲学的奠基石。不过,波伊提乌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他的名著《哲学的慰藉》中就向大家展示了一段他“因祸得福”的经历。
波伊提乌曾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演说家,住在东哥特王朝和罗马皇帝忒奥地利克的宫殿里。在当时,他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社会地位,与另一位名人沃伦•贝蒂相比,波伊提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外,他的家庭生活也很美满,儿子同样是个才华横溢的人。波伊提乌的生活看上去非常完美,因此大家都很羡慕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嫉妒波伊提乌,并在国王面前诽谤他。有的人甚至暗示国王说波伊提乌是叛变分子。*后,国王听信了大家的谗言,并把莫须有的叛国罪安到波伊提乌身上。一夜之间,他就由哲学家沦为了阶下囚。*开始,波伊提乌不停地呐喊,仿佛要让全世界的人知道自己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希望得到平反。然而这有什么用呢?国王能听得进去吗?那些诬告他的人可能幡然醒悟吗?平时的朋友……哦,别忘了,这是叛国罪,如果有谁要帮助波伊提乌,那么结局会和他一样。
波伊提乌不得不告别往日奢华的生活,住进了阴暗的牢房。渐渐地,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呐喊是没有用的!不过我还能思考。……

作者简介

陈林,男,心理学硕士,曾做过报社编辑和记者,目前在大学教授心理学。酷爱文字,崇尚科学,爱好阅读,坚信“心的力量是成功之源”,长期致力于心理学和成功学的研究。希望通过本书,能使读者有所收益,找到属于自己的“上帝的礼物”。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