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61404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0
  • 出版时间:2009-01-01
  • 条形码:9787508614045 ; 978-7-5086-1404-5

本书特色

中国中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 常振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 巴曙松;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钟伟;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长、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师 腾泰;经济学家 向松祚 联袂推荐。
一个关于欲望、阴谋和惊人的财富的故事,一场不见硝烟的华尔街大战,一出顶级经济舞台上的高调戏剧。《金融时报》高盛年度*佳商业图书,《经济学人》杂志年度*佳商业图书**名。

内容简介

华尔街投资银行每年运作数万亿资金,从中获取数百亿的酬金,而且这些投资银行的高管们每年能拿到数千万美元。但即使与那些*强大的公司相比,拉扎德投资银行也显得如此与众不同。谨慎、隐秘和诡计是这家投行的秘密武器。一个多世纪以来,那些在公司工作的神秘“大佬”们不仅为公司积累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巨额财富和社会名望,还带来了巨大的权势。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他们过于膨胀的自我开始拖累公司,拉扎德的大佬们开始毁灭这家他们艰苦建立起来的企业。
威廉·科汉也曾是这家华尔街公司的高层银行家,他向读者们展示了这家投行跌宕起伏的历史。书中深刻剖析了费利克斯·罗哈廷与史蒂夫·拉特勒之间的宿怨,以及掌门人米歇尔·戴维-韦尔和他选择的接班人布鲁斯·瓦瑟斯坦之间的斗争,再现了拉扎德的天才银行家如何以精妙的交易策略和对权术的玩弄创造巨额财富,以及银行内部残酷的人际关系。庞大的野心是拉扎德成功与衰败的*大动因,它驱使每个大佬为了个人膨胀的欲望,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毋庸置疑,拉扎德的故事绝对比好莱坞的故事更精彩,让我们更接近投行的真实。

目录

第1章 大佬
第2章 “拉扎德将会垮掉”
第3章 战争中的权力变迁
第4章 “你在与贪婪和权力共舞”
第5章 幕后黑手
第6章 纽约的拯救者
第7章 太阳王
第8章 总统眼里的费利克斯
第9章 贪婪的毒瘤
第10章 牧师
第11章 创造奇迹的男人
展开全部

节选

第1章 大佬
即使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等华尔街著名投行相比,拉扎德投资银行也显得非常与众不同,它毫不掩饰自己在同行面前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在过去的157年里,拉扎德投资银行一直都业绩超群。它不同于其他华尔街投行之处在于,它精于智取,绝不用金融资本硬拼,在经受千锤百炼后,它建立起了一个独立而隐秘的王国。简而言之,它的战略就是汇集“大佬”的智慧为客户服务。这些大佬都是经验过人、世界顶级的投资银行家。他们绝不冒险下注,只需要提供*具原始力量(即竞争性)的理念即可。理念越上乘,达到目标所需的眼光和技巧越独到,那么拉扎德投资银行这个备受尊敬和信赖的顾问就能赚取越多的利润,而拉扎德投资银行的大佬们也就能从公司分得更大一杯羹,赚个盆满钵满。对于那些跻身华尔街*顶端的少数几个幸运儿,他们(要注意,一直都是他们,而不是她们)总被描述成雄心勃勃、绝顶聪明的人物,但同时又被说成是心狠手辣、毫无道德感可言的家伙。拉扎德投资银行是全世界*优秀的一家投资银行,它有着谜一般的历史,这种隐秘性使得拉扎德投资银行的传统智慧在外人眼中成了难解的疑团。毫无疑问,那些载入拉扎德投资银行发展史册的大佬们都累积了巨额财富。除了内心深有体会外,他们绝不会告诉任何人在追逐这些巨额财富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残酷争斗。他们只是很平淡地讲述身为佛罗伦萨协会成员的感受,谈论他们向国家领袖和世界顶级公司的CEO们提出的种种建议,与此同时,他们始终不会向外人提及拉扎德投资银行独有的神话般的理念。他们竭力希望公众相信一个同样令人费解的个人保证:不管其他人如何道德败坏,他们会一直洁身自好。
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拉扎德投资银行所采取的这种大佬智慧的策略开始严重过时,它的对手们都已高度资本化,实力变得更强大,反应也更敏捷。在拉扎德投资银行内部,以费利克斯·罗哈廷为代表的新一代明星投资银行家和以史蒂夫·拉特勒为代表的老一代纽约上流社会砥柱的对抗开始日益加剧。在接二连三的策略失误下,这些内斗使得该行的境况更是雪上加霜。而一手掌控着拉扎德投资银行的法国亿万富翁米歇尔·戴维一韦尔,在煽动他所创建的王国的内斗后,越发感到苦闷和孤立无援,他的行为也开始显得极为怪异。在内斗达到白热化的时候,布鲁斯·瓦瑟斯坦这个大投机分子开始过来掏米歇尔鼓鼓囊囊的口袋了。*终,在经历了几十年混乱的家长制管理后,拉扎德投资银行的结局出人意料:它不再受它的创始人控制,其股权和其他投资银行一样可被公开买卖。这样,拉扎德投资银行的种种运营缺陷和肮脏的盈利手段*终都被暴露在了阳光之下——它的崇高地位从此一去不复返。
拉扎德投资银行的历史是一个从内部倾轧、毁灭到复苏的故事。这充分证明了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著名理念“创造性毁灭”还一直活跃在经济和社会中,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
在拉扎德投资银行的所有大佬中,费利克斯·罗哈廷是*优秀的,无人能出其右。他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全世界*杰出的投资银行家,是他把华尔街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金融泥潭中拉了上来,然后又把纽约市政府带出了困境。在20世纪*后30年中,他是拉扎德投资银行非正式的掌舵人。他尽力帮拉扎德投资银行转型,使之成为一家华尔街*受尊崇而又神秘莫测的合伙制投资银行。但在1997年夏的某天,身处华盛顿的费利克斯在拉扎德投资银行的生涯将要结束了。他即将面临一场听证,要在参议院的专门委员会面前证明自己的能力,以为他长期所在的一个职位获得委任许可。
“今天能站在诸位面前,这是我莫大的荣幸。克林顿总统提名我为美国下一届驻法大使,我希望能征得诸位的许可。”69岁的费利克斯面对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欧洲事务附属委员会成员们如是说道,“对我而言,这是一段满载感情的经历,基于多种因素……诚如各位所知,我是一名于1942年从遭受纳粹迫害的欧洲逃离到美国的流亡者。回想起那段黑暗的日子,我一直记得成为一名美国人就是我*初的梦想。后来我有幸达成了我的梦想,而美国给予我的比我期望的还要多。如今,代表我现在的祖国成为一名驻法大使将成为我职业生涯的顶点;我在法国度过了一段童年时光,此后无论在业务方面还是在私人感情上,我都与该国保持着长久的联系,
因此现在总统提名我为驻法大使,这是我过去做梦都不敢奢求的大喜事。”
但事实上,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眉毛粗重、牙尖嘴利的费利克斯一直在为更高的目标而四处奔走。他非常清楚,自己并不仅仅只配当一名大使,过去他还一度戏称大使就如男管家呢。费利克斯不仅是拉扎德投资银行的大佬,还是20世纪后半期进行重大并购交易的先锋人物。作为拉扎德投资银行的*高领袖和财富创造者,费利克斯多年来凭一人之力为自己和合伙人们创造了数亿美元的收入,他因此得以将其同事和下属控制在畏惧和贪婪交织而成的甜蜜之网中。
毕竟,谁又敢去反抗费利克斯这样的大人物呢?他让合伙人赚得腰包鼓鼓囊囊,自己所拿的却远少于自己应该得到的。因此,只要费利克斯造访位于洛克菲勒中心的拉扎德投资银行办公区,他的合伙人们都会放下所有事务,将注意力迅速集中到他身上,并同意他的任何见解。多年以来,费利克斯一直保持着超强的交易能力,同时他还主动贡献出自己的宝贵时间和无与伦比的独到眼光,来帮助解决美国在20世纪后半期的两大金融危机。
首先,在20世纪70年代初,他24小时连轴转,全力以赴收集方案来应对“后台危机”(back-office crisis)所产生的损失,当时后台危机正困扰着华尔街各大经纪公司。在实施一系列艰难而又不乏勇气的并购后,费利克斯*终有效防止了证券行业众多企业的垮台。其次,使纽约市在1975年免受破产之灾的金融拯救方案几乎完全是由费利克斯独立设计的。虽然福特总统拒绝施以帮助,但该方案帮助纽约市渡过了难关。然而在这些问题*终得以妥善解决后,费利克斯却成为了里根总统和布什总统当改期间的哈姆雷特,成了一名被流放在外的民主党人士。但是他仍然在《纽约书评》(New YorkReview of Books)中力劝政党履行自己的职责。他在第五街举行上流社会沙龙,并在南安普敦的庄园进行寻找复活节彩蛋活动,然后他在这些沙龙和活动中结交当时的大家和权贵。可以说他是大佬中的典范。
1992年克林顿当选总统时,费利克斯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当财政部部长,而且也认为该职位非自己莫属,甚至可能有人已经向他承诺了该职位。无论如何,有人认为,在克林顿当政前,费利克斯就觊觎财政部部长的职位了。如果吉米·卡特能够再次连任,而费利克斯在文章、言论和访谈中对他的批评不再像以前那样尖锐,那么费利克斯很有可能已经当上财政部部长了。但在1980年的选举中卡特遭遇了惨败,罗纳德·里根获胜。因此,费利克斯只有顽强地熬过两届里根的当政期和随后布什的当政期,以重新迎来民主党入主白宫的日子。1992年11月克林顿当选为总统时,费利克斯的机会终于来临了。为了能当上财政部部长,他开始大力游说,用上了先前为此目的而设的多个秘密渠道以及多年来熟练操控杠杆的本事:他那一人分饰三角(公司领导、纽约社交界红人以及新闻热门人物)的传奇本领让投资银行家和公司律师们又妒又羡。
不过,费利克斯*终还是棋差一着,个中原因也说明了美国*有权势(但不那么挑剔)的大人物之一费利克斯的内心非常微妙,而且隐藏着众多矛盾。克林顿在1992年的选举期间参观了费利克斯在拉扎德投资银行的办公区。在那间挂满照片的小办公室里,费利克斯对克林顿的接待显得冷淡而僵硬,他显然低估了克林顿日后的强大权势。当时他更看好第三党派的候选人H·罗斯·佩罗·得克萨斯州的亿万富翁和电子资讯系统公司(EDS)的创始人,她是费利克斯从前的客户。
……

相关资料

这是一个思想深刻、栩栩如生的故事,它一方面讲述了如何控制个人欲望的膨胀,另一方面则讲述了建立团队的挑战。这部著作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启示。
——劳埃德·布兰克凡,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本书极其扣人心弦,深入揭示了华尔街著名顶级银行高管之间的权力斗争。它研究深入,叙事引人入胜。想要了解华尔街的运作,这部作品是必读书目。
——莱昂内尔·巴贝尔,《金融时报》编辑
拉扎德银行的故事是血腥的战争、灾难和复兴故事之一,它完全证明了澳大利亚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创造性毁灭”的说法在今天的美国资本主义中仍然存在着。
——《纽约时报》
科汉的作品给了拉扎德和华尔街其他投行一个极大的震撼。
——《华尔街日报》
本书揭开了华尔街*有故事的投行的大幕。
——《名利场》
威廉·科汉将对内幕进行探索的热情和讲述故事的方法精妙结合,创作出了本书。它详尽地介绍了拉扎德投资银行高深莫测的历史。
——彭博新闻社
本书揭露了国际投资银行背后、甚至整个华尔街都参与的肮脏秘密。作者对拉扎德进行了一丝不苟的研究,精彩刺激地叙述了拉扎德银行的沉浮。
——《财富》
本书的主题是:永无休止的野心,百万美元的财富,阴谋与权力的纷争,以及隐秘的丑闻。
——《金融时报》
权力、尊严、阴谋、交易,以及数以亿计的金钱,华尔街金融业*引人入胜的元素在本书中得到了完美展现。
——《新闻周刊》
威廉·科汉的《*后的大佬》无疑是交易行业近十年来的必读书。
——《交易者杂志》
本书是《虚荣的篝火》、《门口的野蛮人》和《六月的风暴》的精彩绝伦的混合物。如果你想了解今日的资本主义,看看这本书吧,提醒一句,它会让你触目惊心。
——《卫报》
这远不是一部如史诗般美好的悲剧。本书所描写的故事完全只关乎金钱和对金钱如饥似渴的追逐者。但是科汉对该公司的主要合伙人的描述——他们对金钱的惊人胃口以及反复善变的习性成为了本书剧情的内在推动力——又使得这本书成为了一部别具一格的史诗。
——《国际先驱论坛报》

作者简介

威廉·科汉,曾是一位多次获奖的调研记者,后到华尔街开始了17年的投资银行家生涯。他在纽约的拉扎德投资银行工作了6年,之后成为摩根大通公司的董事总经理。毕业于杜克大学,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研究所和商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和MBA学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