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分
包邮浮世绘影——李唐 刘松年 马远 夏圭传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21303603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98
- 出版时间:2007-11-01
- 条形码:9787213036033 ; 978-7-213-03603-3
内容简介
《浮世绘影: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传》着力于对南宋四家的相关史料做画史、画论著述范围之外的新的收集,并选择有关生平事迹的重要史料在书中作了排列记述,以求史料的相对集中完整,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检索的方便。《浮世绘影: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传》对画家生活于其间的自然、社会、时代环境做力所能及的分析探究,在适当弥补画史资料不足的同时,也期望能为绘画史研究提供更为广泛的探索领域和参照背景。
“李唐白发钱唐住,引出半边一角山。”中国绘画史上的 一个著名流派——以南宋四家为代表的南宋院体山水画派,就 从李唐的来到南方开始……
读马远的画,看得见他“经营”山水的艺术匠心和他心中充满灵性和诗意的艺术感受。可以说:马远,是一个职业的绘画者,更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西泠桥畔,绘画大师黄宾虹的塑像面湖而立,很容易让我们想起众多与他一样的西湖画人和西湖悠久的绘画传统。南宋著名画家刘松年,无疑是这个艺术传统*早的开启者。
在夏圭清幽简净的山水画中,流泻出在山水之间安放心灵的艺术气质,看得见画家意绪与连绵溪山的融合。淡岚轻烟间,诗意浓郁,至今散发着艺术的馨香和光辉。
前言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据我们的粗略统计,元明清三代中,浙江一省的文学家皆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而现代史上,浙江文化名人之多、涵盖领域之广更使人瞠目结舌!面对这么一块丰厚的文化宝藏,今天如果不做点什么,岂不愧对先人!
开辟鸿蒙,旧事难具论。但据新的研究成果,可知约在十万年前,“建德人”已在浙江大地上活动。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六七千年前的胜景,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则透出了文明时代的曙光,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多中心起源说。不过,与后来得到迅猛发展又逐渐被确认为华夏文化核心的中原文化相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早期的浙江文化弱势地位明显,良渚文化的神秘消失,也许就是这种弱势地位的原因或者结果。
尽管到西汉,浙江一带仍被视为“方外之地”,但是,即便从较狭窄的中原文化的角度看,浙江文化也已经能够成为那曲多声部合唱中的一个声部了。春秋时期的范蠡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洞明世事的经济学家。而王充,则以他的《论衡》震动了汉末的京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两宋时期的两次从北到南的人口大迁徙,以及吴越钱氏保境安民,是浙江文化后来得以繁茂的关键。这其间的安史之乱,也是北南文化彼消此长的关节点。自此,浙江这块美丽的土地开始得到大规模和深层次的开发,优美的山水给了艺术家、诗人,乃至高士高僧无尽的灵感。浙江人才迭出,各展其技,已然引起全国的注意。艺术家王羲之、王献之、曹不兴、智永、虞世南、褚遂良、燕文贵,文学家谢灵运、沈约、骆宾王、孟郊、寒山、拾得、罗隐、周邦彦,宗教界的智■、杜光庭,科技界的沈括、毕昇、朱肱,都是对中国文化卓有贡献的人物。
南宋政权定都杭州后,浙江文化旋即在中国文化的舞台中心进行了令人崇敬的表演。这一表演一直延续到了清代。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后半期,浙江素领风骚,对中国文化贡献卓著:在思想学术领域,涌现出永康学派陈亮、永嘉学派叶适等重事功、重现实的思想巨擘,他们的主张在今天仍然成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王阳明的心学独树一帜,引领了明代思想解放的滔滔洪流;黄宗羲对政治社会的深刻反思,击中了传统中国的根本弊病。而黄氏与章学诚,则为中国史学的重镇。文学领域,则有陆游、朱彝尊、龚自珍等大诗人,更有高明、徐渭、李渔、袁枚等与市民阶层有深刻联系能道时代之先声者,亦有刘基、宋濂、于谦等在政治领域大有建树且文学亦可观者。艺术大师也极多,如马远、夏珪、赵孟颊、黄公望、吴镇、王蒙、陈洪绶等,不仅为一代名家,亦可为后世垂范。诸多的藏书家、刻书家和文献大家如范钦、严可均等为文化之邦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氛。在与海外文化的交流沟通上,浙江也处于领先地位:陈元赟、朱舜水为中国文化远流日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李之藻、杨廷筠、李善兰等则师法西方科技,开中国文化近代化之先声。
西风东渐,古老的中华从沿海泛起新浪。这一次在文化史上几可媲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使浙江有幸再一次位居中国的发展前沿,浙江文化在20世纪再次放射出异彩。转型期的文化大师,浙江有了王国维、章太炎、蔡元培。而鲁迅更以其超凡的艺术感受力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巨人。举凡文学、艺术、教育、出版、学术、新闻,浙江无不人才济济,傲视全国,如茅盾、夏衍、郁达夫、吴昌硕、潘天寿、夏丐尊、张元济、胡愈之、钱玄同、陈望道、邵飘萍、曹聚仁等等,皆可谓自成一家的文化巨擘。在新兴的科学技术界,浙江亦出类拔萃,有竺可桢、金宝善、姜立夫、严济慈、童第周、赵忠尧等著名科学家。20世纪已经逝去,但我们完全可以期望浙江的文化在新千年发扬光大,再放异彩。因为时代需要,因为中国需要,我们更希望因为世界需要!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学术机构,一方面以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秉承浙江文化的传统优势,总结浙江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为文化的创新发展竭尽绵薄。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下,我们毅然启动“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一百部这个我院建院以来*大的科研项目。通过为浙江文化名人立传,既可借以反映浙江文化发展的总体面貌,也有利于今人见贤思齐,努力进取。 目前丛书正在陆续面世,我们一定团结各方力量,坚持学术标准,争取近年内完成这个浩大的学术工程。
本丛书共为一百部,其中古代五十部,20世纪五十部。本丛书中之文化名人,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准则选取;(1)生在浙江,或其主要文化成就在浙江完成者;(2)卒年在2000年底前者;(3)在某一文化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在全国有重大影响者。另外,丧失民族气节者不入选,个别资料奇缺者亦暂不入选。其中选目,若有不甚恰当者,希社会各界批评指正。
本丛书从创意始,就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财政厅的正确指导和真诚帮助,得到了诸多学术界前辈的支持,得到了各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更值得一提的是,得到了众多文化名人的亲属及有关人士的无私协助。在此良好氛围下,我们唯有在今后几年焚膏继晷,埋头苦干,将这项工作尽可能做好,庶几不负社会之公望!
是为序。
目录
小引
**章 主要史料汇集
第二章 宋徽宗年间的行迹
考入翰林图画院
画院里的创作
琐事杂记
第三章 国破时分
覆巢之下
南渡路上
初至临安
第四章 都城临安的艺术生活
都城临安
宋高宗与皇室的艺术修养
南宋画院
建炎、绍兴年间的宫廷画师们
第五章 水墨淋漓的图卷
借历史图景以宣帝王心迹
安乐的牧歌
风格之变
第六章 艺术价值和地位
李唐绘画与南宋画院
身后传承
刘松年传
小引
**章 画家生平
主要史料汇集
生平事迹的探寻
第二章 西湖画人
南宋的西湖风月
西湖的绘画传统
刘松年的西湖画卷
第三章 画中日月
皇家生活的记录者
文人士夫的情趣与情怀
世外的心境
济世的热望
都城生活的描述者、热爱者
第四章 绘画特色
路径明晰的师承
丰富多样的题材
鲜明独特的风格
总体评价
马远传
小引
**章 马远和他的绘画世家
主要生平史料汇集
史料中的问题
马氏家族世系辨析
马远生平
第二章 宫廷画师
与帝王的密切关系
绘画中的宫廷生活场景与趣味
第三章 艺术家
精严工致的笔墨技巧
妙于造景的构图布局
创意丰富的艺术灵感
诗意浓郁的艺术风格
第四章 绘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夏圭传
小引
**章 生平与画艺
简略的生平
技法特征
长篇巨制与小幅山水画
第二章 笔底山川
简淡清幽的山光水色
泼墨纵笔的万里长江
来自西湖的灵感
第三章 诗意内涵
诗意的渊源
诗意内涵之表达
第四章 地位和影响
从学者众
后人的褒与贬
对日本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画史上有关徽宗专精于绘事的传闻记载,著名的有以下两则:
一曰:月季。“徽宗建龙德宫成,命待诏图画宫中屏壁,皆极一时之选。上来幸,一无所称,独顾壶中殿前柱廊拱眼《斜枝月季花》,问画者为谁?实少年新进。上喜,赐绯,褒锡甚宠。皆莫测其故,近侍尝请于上,上曰:‘月季鲜有能画者,盖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此作春时日中者,无毫发差,故厚赏之。”
二日:孔雀。“宣和殿前植荔枝,既结实,喜动天颜。偶孔雀在其下,函召画院众史令图之。各极其思,华彩烂然,但孔雀欲升藤墩,先举右脚,上曰:‘未也。’众史愕然莫测。后数日再呼问之,不知所对,则降旨曰:‘孔雀升高,必先举左’,众史骇服。”
这样一位在艺术上天纵其才的皇帝亲督画院,对画师们必然会有更严格的要求,当时的画师必须迎合皇帝的爱好作画:“宋画院众工,必先呈稿,然后上真”,“其后宝篆宫成,绘事皆出画院,上(徽宗)时时临幸,少不如意,即加漫垩,别令命思。”但徽宗既是高手,又是行家,当不至于因其专制而禁锢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在创作上,画院重视格法,要求形象描绘得精确。“图画院四方召试者源源而来,多有不合而去者,盖一时所尚,专以形似,苟有自得,不免放逸,则谓不合法度。”有的则追求精细逼真,如邓椿《画继》记一轴“画一殿廊金碧焜耀,朱门半开,一宫女露半身于户外,以箕贮果皮作弃掷状,如鸭脚、荔枝、胡桃、榧、栗、榛、芡之属,一一可辨,各不相因,笔墨精微,有如此者”。
徽宗不仅对作品的要求极高,甚至对画师的外貌、风度也要进行审美观照。当时有画师名刘益者,因相貌不扬,虽一直为皇帝代笔,却不被召见,埋名终生。
严格要求的同时,徽宗也为画院画师们创造和提供了极好的创作与生活条件。当时的画院画家不同于工匠,享有较好的工作和生活待遇,画师可以调借宫中藏画临摹欣赏,“许服绯紫官服”,到徽宗政和、宣和年间,并许佩鱼,“又诸待诏每立班,则画院为首,书院次之,如琴院棋五百工皆在下。……又他局工匠日支钱,谓之食钱,惟两局则谓之俸,直勘旁支给,不以众工待也。睿思殿日命待诏一人能杂画者宿直,以备不测宣唤,他局皆无之也”。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徽宗的个人修养使得他的识见和谋略大大地超越了时代,具体的表现就是于崇宁三年(1104)设立画学,隶属国于监。大观四年(1110)三月,将画学归并翰林图画院。其时“益兴画学,教育众工,如进士科下题取士,复立博士,考其艺能”。用今天的概念来解释,就是将绘画这种技艺之术,提升到了“画学”的理论高度,也就是进行了艺术教育的学科建设活动。
画院学生的入学考试,都是科举的范式。作品的评判标准是:“笔意简全,不摹仿古人而尽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意高韵古为上;模仿前人而能出古意,形色象其物宜,而设色细、运思巧为中;博模图绘,不失其真为下。”徽宗在其特意兴建的五岳观里,铺开宏大的场面,大集天下数百名绘画名手应诏赴试。
可能是因为徽宗自己的文学造诣和对“画外之意”、“以诗人画”的觅求之趣,所以他的试题,大多选择意境幽深、诗味悠长的诗句,考查应试者对诗意的理解和绘画语言的表现能力。由于作品今俱无传,所以其吋应试画作的笔墨、设色、意韵等皆已无从知晓。从画史的文字记录来看,“运思巧”是一个受到肯定和欣赏的重要标准,这方面画史上流传有几个生动的应考事例,可窥一斑。
试题之一:“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曰横。”这个试题十分具象,似乎不难表现。一般的构思与画面布局大多是画野郊孤舟空泊于岸边,上或立一鹭鸶,或落一乌鸦,以示无人渡舟之意。因为看似容易,便少了精思,于是都成了平庸之作。此次考试的夺魁者,则是与众不同地在船尾画了一个和衣而眠的舟子,其旁置一孤笛,不仅情态更近自然,表明不是没有舟人,而是没有行人;而且画出了舟的“孤泊”之外的“人”的孤独。
试题之二:“乱山藏古寺。”通常的画面是画山中露出的古寺的鸱吻或塔尖,或是可见的一角殿堂,但这终究“藏”得不够深入。*受称道的画家是在重山之中画一露出的幡竿,既彻底地表现了一个“藏”字,又能引起人们对那深山之中古幽静谧的寺宇的联想。
试题之三:“嫩绿枝头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出彩的画卷画了春柳掩映的楼头有一红衣美女倚栏而望,以此表现那“一点红”的动人春色。此法比起万绿丛中一枝红花的常用手法,自有出人意表的醒目效果。又有一说称是刘松年画了万顷海水和海中的一轮红日。徽宗见之大喜,喜其规模阔大,立意超绝。
试题之四:“蝴蝶梦中家万里。”此试题的人选画作记为画家战德淳所画,他选取汉时苏武牧羊的传统题材,而独取其在牧羊时小睡的构思,将原诗中一般的思乡之情升华为家国之思的廓大意境和民族情怀,因此受到好评。
试题之五:“踏花归去马蹄香”。一个无形的“香”字,如何用以线造型的绘画来表现,这是此试题的用意之所在。众多的画面铺满一地落红,任由马蹄践踏而去,直白的表现破坏了原诗美好的意象。其中有画家跳出窠臼,别出心裁地画了飞舞的蝴蝶追逐着马蹄,以扣“香”字,以视觉的形象表达出了嗅觉的感受,切题而又有灵动之致。
这样的考试让我们联想到了唐人做诗时炼字造句的呕心沥血,李贺的锦囊、贾岛的推敲,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同样都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精思与投入。
画学生人院后,学习有分科:“画学之业,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鸟兽,曰花竹,曰屋木。”学习吋“以《说文》、《尔雅》、《方言》、《释名》教授。《说文》则令书篆字,著音训,余书皆设问答,以所解义观其能通画意与否。仍分士流、杂流,别其斋以居之。士流兼习一大经或一小经,杂流则诵小经或读律。考画之等,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二舍试补、升降以及推恩如前法。惟杂流授官,止自三班借职以下三等。”
就这样,徽宗本人成了北宋后期画坛的领袖,宋初建立的翰林图画院,到了徽宗的宣和画院时,已然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所著名的皇家绘画机构。它云集了普天之下的绘画名家,在徽宗的亲自督导、教授下专精于绘画艺术的创造,宫廷绘画因此获得生气勃勃的繁荣和发展。
作者简介
陈野,1962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86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国古籍研究所,获硕士学位,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处处长,宁波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兼职教授。著有《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合作,副主编)、《中国南方民族文化之美》、《缘缘堂王——丰子恺传》、《缘在红尘》、《浙江绘画史》、《西湖绘画》等专著及论文数十篇,2005年至今各年度《浙江发展报告——浙江蓝皮书文化卷》执行主编。近年来主要从事宋代绘画史和浙江文化史、浙江当代文化建设研究。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8.6¥28.0 -
生命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
¥16.6¥52.0 -
加缪自述
¥10.0¥28.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7.5¥55.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8.8¥29.0 -
白居易:乐天诗雄(八品-九品)
¥10.0¥28.0 -
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传
¥10.0¥36.0 -
非常在-作为作家.还是作为女人
¥14.4¥32.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12.9¥39.8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2.3¥29.8 -
张爱玲传: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
¥10.0¥36.0 -
老派:闲话文人旧事
¥15.4¥48.0 -
悲喜同源
¥49.0¥79.0 -
毛泽东和他的高参们
¥18.4¥58.0 -
梦里不知身是客 : 李煜词传
¥10.0¥36.0 -
民国清流大师们的抗战时代-肆
¥15.9¥49.8 -
梁晓声自述
¥16.4¥48.0 -
小说家的假期
¥19.2¥52.0 -
名家经典:苏东坡传(精装)
¥27.4¥56.0 -
罗斯玛丽:肯尼迪家族隐藏的女儿
¥17.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