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吸收外资30年

包邮中国吸收外资30年

1星价 ¥13.2 (5.5折)
2星价¥13.2 定价¥24.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3000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1
  • 出版时间:2008-12-01
  • 条形码:9787510300066 ; 978-7-5103-0006-6

本书特色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丛书”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涵盖了改革开放30年来商务领域的主要工作。全书由《中国对外贸易30年》、《中国吸收外资30年》、《中国对外经济合作30年》和《中国现代流通30年》4本组成,分别对30年来外贸、外资、外经和现代流通领域的开放历程、伟大成就与主要经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梳理,并对这些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前瞻分析。二是兼顾了30年中国特色对外开放理论与实践。 本书系统回顾了中国吸收外资3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了3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理性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内容简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现了从政策性开放向制度性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开放型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贸易飞跃发展,利用外资不断扩大,对外投资增速加快,现代流通全面推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振兴、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同时显著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并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与发展经验,需要好好总结。我欣喜地看到,由商务部研究院编写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丛书出版了。虽然这套丛书的主编和写作以研究院的青年研究人员为主,但其中也蕴含着研究院老中青三代的传帮带精神。我为他们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到自豪,并向他们辛勤的劳动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系统回顾了中国吸收外资3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了3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理性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目录

**篇 理论篇
 **章 中国吸收外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节 中国吸收外资理论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中国吸收外资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第二章 国内对于吸收外资的认识不断深化
  **节 关于社会主义与外商投资是否相容的讨论
  第二节 关于外资对中国影响的讨论
  第三节 关于如何更好地吸收外资的讨论
第二篇 历程篇
 **章 中国外商投资的起步发展阶段
  **节 我国外商投资的开始
  第二节 开放地区外商投资的快速发展
  第三节 港澳台华商的踊跃投资
  第四节 外商投资加工贸易的兴起
 第二章 中国外商投资的快速发展阶段
  **节 外商投资服务业的逐步开放
  第二节 外商投资国民待遇的不断调整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不断投资
 第三章 中国外商投资的新阶段
  **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投资环境的全面改善
  第二节 服务外包的新兴发展
  第三节 我国外资并购的快速发展
  第四节 产业指导目录的重新修订
第三篇 成就篇
 **章 外商投资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节 外商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
  第二节 外商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节 外商投资与中国技术进步
  第四节 外商投资与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
  第五节 外商投资与中国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章 外商投资与中国社会发展
  **节 外商投资的就业效益
  第二节 外商投资的环境效益
  第三节 外商投资的文化效益
 第三章 外商投资与国内制度建设
  **节 外商投资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育
  第二节 外商投资与中国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三节 外商投资与中国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四篇 经验篇
 **章 中国吸收外资的战略经验
  **节 立足国情,坚持渐进式吸收外资
  第二节 立足自身,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吸收外资
  第三节 全面开放,融人全球经济
 第二章 中国吸收外资的实践经验
  **节 吸收外资法律先行
  第二节 吸收外资要遵循国际规则
第五篇 展望篇
 **章 外商投资发展趋势分析
  **节 中国吸收外资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
  第二节 中国吸收外资新趋势
 第二章 中国吸收外资新战略
  **节 中国外资战略调整的指导思想和方向
  第二节 新时期中国吸收外资的战略目标
 第三章 中国外资战略调整的政策取向
  **节 全面提高吸收外资质量
  第二节 健全外资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篇 理论篇
  第二章 国内对于吸收外资的认识不断深化
  **节 关于社会主义与外商投资是否相容的讨论
  三、洋浦风波
  1988年4月,海南建省,并成为中国*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政府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参考国际通行的商业惯例,提出了引进外资,由外商成片开发,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大胆设想,并在同年6月与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协议,确定海南在洋浦半岛上划出30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开发区,其土地使用权一次性出让给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期限为70年;区内一切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全部由外商负责。“洋浦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一是国内*早的将开发区大面积土地由外国大财团承包的地区;二是这片土地实行封闭式管理,实行近于国际自由港的政策。中国以往搞特区、开发区都是自己出钱进行设施建设,而后招商办企业。“洋浦模式”却是依靠外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再由其招商,这在当时的改革开放中是个重大的突破。《嘹望》撰文评价:“洋浦模式”作为一条全新的思路,不仅使洋浦本身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从一定意义上看也使中国的对外开放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海外舆论也把“洋浦模式”看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开放的*高程度的举措。
  但同时,这种模式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公开指责,不少人将“土地大面积承包给外商”的商业行为与晚清政府在英国武力胁迫下割让香港的丧权辱国行为联系起来,甚至将两者划上等号。1989年3月,全国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有的委员对“洋浦模式”表示了极大的不满,*终酿成“洋浦风波”。不久,“洋浦风波”迅速波及全国,并且在日本、美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引起强烈的反响。上海《解放日报》率先对此作详尽报道,围绕着出租外商土地70年、由其成片开发的“洋浦模式”是否是“卖国行为”、是否吃亏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