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书系统:独特的管理辅助系统(2008/7)

包邮秘书系统:独特的管理辅助系统(2008/7)

1星价 ¥13.6 (3.4折)
2星价¥13.6 定价¥4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110488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15
  • 出版时间:2008-07-01
  • 条形码:9787811104882 ; 978-7-81110-488-2

内容简介

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我20世纪80年代就初读过。1992年,王千弓先生提出地域性“学术群落”问题。这当然还不是“范式”问题,两年后却引发了刘翔飞先生对“秘书学理论研究的两个群落”的探讨。刘先生认为:“学术群落不应单纯地按地域的自然分布划分,而应按其形成的社会基础,所持的基本观点,研究的总体方向和趋势作为划分的标准”。其中的分析虽没出现“范式”字样,但实际上已经涉及“范式”问题。l995~1996年,我在《秘书学科学定位研究》中也探讨过“两大研究群体研究侧重点的差异”,但并没有认定“两个群落”就是“两种范式”:原因之一,当时仅有“秘书工作范式”已基本形成,“秘书活动范式”尚在形成中,“管理辅助活动范式”则刚刚步入“理论创建阶段”,各家差异明显,但“对立”或“对抗”并不十分严重,所以关注得比较多的是彼此的“沟通”。原因之二,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主要是就常规科学而言的,当时的秘书学“正日益临近由前科学向常规科学转化的界点”,是否存在“范式"问题还需要审慎研究。
基本认定当代秘书学研究存在“范式”差异,是在“双线规律问题”、“学科对象问题”论争之后。前面我说了,那时“管理辅助活动范式”的研究理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已基本形成,当代秘书学研究三大范式的差异乃至对立已相当明显;在对这“三大范式”的具体研究和对托马斯·库恩晚期学术观点的研读中,我也拓展出这样的认识:“在前科学阶段,诸范式及‘准范式’纷争,统一范式尚未形成;所以,要尽力使争论中的某一理论取得绝对优势,形成主导范式”。

目录

一位学者的探索轨迹(代序)
**方阵 系统观
 系统结构:秘书纵向分层研究
  秘书的纵向分层与秘书功能的有效发挥
  技术操作层秘书的兴起及影响
  行政执行层秘书的第三种流向
  处于决策圈边缘的决策助理层秘书
  多能化与秘书纵向分层
  两种类型秘书的职等差
 系统功能:秘书功能研究
  秘书的功能
  秘书的参谋功能
  秘书的监督作用
 主辅系统:秘书行为与领导行为关系研究
  敬谅帮:领导者与秘书的关系准则
  现代领导者用秘书的要诀
  正确认识秘书与领导者的关系
第二方阵 系统之科学
 科学结构:秘书学科学定位研究
  秘书学:研究“辅助领导”活动规律的科学——秘书学在科学学科结构中的定位
  秘书学:以学科常态衍生分布的科学——秘书学在科学形态结构中的定位
  秘书学:临近常规科学界点的科学——秘书学在科学演化结构中的定位
 科学核心:秘书学核心理论研究
  秘书学核心理论的“核”
  秘书学核心理论的“心”
  秘书学核心理论的构成
  秘书学核心理论的价值
 科学问题:秘书学学科问题研究
  秘书学学科对象问题再探讨
  秘书学学科体系研究
  秘书学学科体系的科学特性
  秘书学学科类型辨析
  秘书学专业的归属、名称与结构
 科学发展:秘书学学科发展研究
  我国秘书学理论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我国21世纪秘书学理论研究的方向
  秘书学基础理论研究
  秘书学研究状况的结构分析
  《中图法》的定位与秘书学的突破
  中国当代秘书学研究:第三次爬坡
  当代秘书学研究的范式选择
第三方阵 系统研究之拓展
 主体变奏:**方阵 研究之拓展(上)
  “秘书新闻”与秘书的社会类型化
  认识秘书的三个误区
  虚功效与辅助决策
 ……
第四方阵 系统研究之观照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我20世纪80年代就初读过。1992年,王千弓先生提出地域性“学术群落”问题。这当然还不是“范式”问题,两年后却引发了刘翔飞先生对“秘书学理论研究的两个群落”的探讨。刘先生认为:“学术群落不应单纯地按地域的自然分布划分,而应按其形成的社会基础,所持的基本观点,研究的总体方向和趋势作为划分的标准”。其中的分析虽没出现“范式”字样,但实际上已经涉及“范式”问题。l995~1996年,我在《秘书学科学定位研究》中也探讨过“两大研究群体研究侧重点的差异”,但并没有认定“两个群落”就是“两种范式”:原因之一,当时仅有“秘书工作范式”已基本形成,“秘书活动范式”尚在形成中,“管理辅助活动范式”则刚刚步入“理论创建阶段”,各家差异明显,但“对立”或“对抗”并不十分严重,所以关注得比较多的是彼此的“沟通”。原因之二,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主要是就常规科学而言的,当时的秘书学“正日益临近由前科学向常规科学转化的界点”,是否存在“范式"问题还需要审慎研究。
基本认定当代秘书学研究存在“范式”差异,是在“双线规律问题”、“学科对象问题”论争之后。前面我说了,那时“管理辅助活动范式”的研究理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已基本形成,当代秘书学研究三大范式的差异乃至对立已相当明显;在对这“三大范式”的具体研究和对托马斯·库恩晚期学术观点的研读中,我也拓展出这样的认识:“在前科学阶段,诸范式及‘准范式’纷争,统一范式尚未形成;所以,要尽力使争论中的某一理论取得绝对优势,形成主导范式”。

相关资料

**方阵 系统观
技术操作层秘书的兴起及影响
如前所述,技术操作层秘书,是指在领导工作辅助系统中以直接办理某些具体技术事务为基本职责、主要为领导工作提供技术性服务的秘书。这类秘书实际上早已不成“型”地存在于我国近现代秘书队伍中,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秘书并未成为一种职业而基本上是一种“官职”,这类秘书一般都不具备这一“官职”,因此,人们习惯于称之为“文书”、“文秘干事”、“机要员”、“机要翻译”、“办公室打字员”等,而把他们排斥在“秘书”这个概念之外。
这类秘书作为我国秘书纵向上的一个特定层次而兴起,并迅速得到社会较为广泛的认可,这是1990年代前中期的事。初步考察表明,虽然这类秘书在我国还远未进入成熟期,但已显现出与传统秘书不同、与当代其它层次秘书亦有别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是:
从业内容单纯化。首先是工作任务单纯。这类秘书,或侧重于文书档案的管理,或侧重于文件资料的翻译、整理、保管,或侧重于各种公务材料的输、编、储、传;或上述各项任务兼而有之,并兼做些简单函电撰拟、印信管理、日常接待、通讯联络等具体事宜。他们的任务都简单明了,只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工作难度并不很大。即使是后一种兼而任之者,与以综合性地办文办会办事为基本职责的行政执行层秘书相比,其工作任务还是要单纯得多。其次是工作关系单纯。这类秘书处于特定的领导工作辅助系统(即秘书圈)的*外层,其工作位置一般距领导核心稍远,加之所做的又是相当具体的“事”,所以就工作关系而言,虽然他们也需要接触很多人,但并不需要或不太需要调理各种纷繁复杂的“人”的关系,更不会经常处于各种关系的夹击困扰中。


后记

2001年初,就有了整理这部书稿的想法;真正着手整理,已是2002年底;及至基本定夺,已是2007年初。其直接原因:一是与诸多同行(包括素不相识的读者)的频繁交流,以及多年来对秘书工作、秘书专业教育、秘书学发展状况的“趋势考察”,使我感受到潜在的“市场需求”;二是在对当代秘书学研究范式的探讨中,也深感有必要对自身的研究作系统的反思。概言之:整理、出版这部书稿,是在这种主客观统一的需求与价值判断中进行的,目的还是希望对秘书工作、秘书专业教育、秘书学学科的发展有所裨益。
整理这部书稿并不十分复杂:因为,近10多年来的研究都是比较有计划地进行的,既有的成果重心稳定、内在联系清晰,很自然地形成该书的内在逻辑和外在结构(其中“第四方阵”是归结性、佐证性文献,也是其有机组成部分)。再者,除按图书出版要求对某些细节作技术性修订,也无须再作什么“加工”。
但该书的出版却不这么简单。所以,我首先要感谢安徽大学出版社的鼎助扶持和精心运作。借此机会,我还要感谢近20多年来所有给我以鼎助扶持的人:没有你们的鼎助扶持,就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版。
缺憾还是有的:有些课题,提纲或初稿早已拟好,还是没来得及成稿或定稿;已整理出的《董继超等28家:对著者学术成果的借鉴与点评》,也因为可以理解的原因而不得不暂时“忍痛割爱”

作者简介

钱世荣,系中国现代秘书学研究三大范式之一——“管理辅助活动”范式代表人物、“管理辅助系统”理论创建者。本书以四大方阵、十四个专题逐层演进并相互呼应的方式,阐述秘书系统作为一个独特的管理辅助系统的结构、功能及主辅系统关系,探讨该系统理论的结构、核心、问题、发展,就解决该系统及其理论的诸多现实问题提出新思路、新目标、新方法。
  在同一研究领域申,本书*显著的特征是:它无意于常识或技术性操作的陈述,而着力为相关工作者、教学者、研究者提供更具魅力的新思想、大智慧。它不采用大同小异的“教科书方式”,而以中外思想者喜阐乐见的专题研究方式作精辟独到的阐述。
  全书宏微互见,前沿理论与实践发展相契合,精锐见解与晓畅文字相融通,具有鲜明的原创性、系统性、丰富性、可读性。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