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的事件句和非事件句

包邮现代汉语的事件句和非事件句

1星价 ¥14.3 (4.1折)
2星价¥14.3 定价¥3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20361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2
  • 出版时间:2009-09-01
  • 条形码:9787511203618 ; 978-7-5112-0361-8

本书特色

《现代汉语的事件句和非事件句》:汇集高校哲学社会学科优秀原创学术成果搭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探索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著出版的新模式扩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影响力《高校社科文库》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各高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共同建立的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旨在为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出版学术著作创造条件。《高校社科文库》将坚持“广泛动员、集中征集、严格评审、精心编校”的工作原则,致力于通过资助优秀学术专著出版、推动学术成果交流推广等形式,让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工作者走进交流空间,进入公众视野,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积极贡献。

内容简介

“有界”和“无界”是一对重要的认知范畴,现代汉语述宾式事件句和非事件句的构成与其组成成分的有界性和无界性及其相互选择和组配序列有关。该书以语义功能语法为指导,以词和词组为基本单位,从分布特征、句法单位的组合和聚合入手,研究现代汉语述宾式事件旬和非事件句的构成。该书讨论了动词、名词和名词性词组的有界和无界的等级序列;讨论了“像”类、“等于”、“有着”等典型无界动词充任述语的非事件句的语法语义特征;讨论了非属性义名宾心理动词充任述语的事件句和非事件句;考察了宾语类和型、状语、补语等句法成分对事件句和非事件句构成的影响;考察了被动事件结构和被动非事件结构构成的条件;讨论了事件句和非事件句的整合条件。

目录

**章 绪论
1 有界、无界、事件句和非事件句
2 与事件结构和非事件结构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回顾
2.1 与事件结构和非事件结构相关的语法、语义研究
2.2 事件句和非事件句的认知研究
2.3 与事件句和非事件句相关的其他理论
3 事件句和非事件句的定义
4 我们的视角与方法
5 选题意义和目标
6 几个与本文有关的术语和符号
6.1 体、情状
6.2 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和静止
6.3 几个符号的说明
第二章 动词、名词和名词性词组的有界和无界
1 动词的有界和无界及其界定
2 名词、名词词组的有界性和无界性
2.1 引言
2.2 光杆名词、量词、数词的有界性和无界性
2.3 数量名词词组的有界性和无界性
2.4 句法结构对名词和名词性词组的有界性和无界性等级序列的选择性
2.5 小结
第三章 非事件句与典型无界动词
1 无界动词“像”作述语的非事件句的句法语义
1.1 引言
1.2 明喻的本体和喻体各自所表示语义之间的相似性和非相似性
1.3 明喻的本体和喻体所表示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似性和非相似性
1.4 本体和喻体各自所表示的意义在人的头脑中产生的意象之间的相似性和非相似性
1.5 小结
2 语义图式、语义空位、语义提取
2.1 引言
2.2 明喻所表示的意义与其本体和喻体各自所表示的意义的关系
2.3 小结
3 “等于”作述语的非事件句法结构的语义合成和提取
3.1 引言
3.2 知识的不同类型与“等于”作述语的非事件句的句法语义特征
3.3 “等于”作述语的句法结构的语义的合成和提取
4 “有着”充任述语的非事件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
4.1 引言
4.2 “有着”的分布特征和语义特征
4.3 “有着”组合中“着”的性质
4.4 “有着”的语法功能
4.5 小结
第四章 事件结构与句法成分
1 事件结构和非事件结构与宾语
1.1 名宾心理动词作述语的事件结构和非事件结构
1.2 事件结构和非事件结构与名宾小类的“类”和“型”
1.3 “-x又-x”作宾语的非事件句
1.4 “n1+v满+n2”中“n2”的结构和性质
1.5 “[动词+了]+指量名”的有界性和无界性
2 事件结构和非事件结构与状语
2.1 时间副词充任状语的事件结构和非事件结构
2.2 频度副词的小类与有标记惯常句的类型和语义
3 事件结构和非事件结构与补语
3.1 引言
3.2 不同的动趋结构和数/指量名词组构成的有界和无界结构
3.3 动词、作补语趋向动词和数/指量名宾语构成的有界和无界结构在认知上的理据
3.4 小结
第五章 被动事件结构和非事件结构
1 动宾式被动事件结构
1.1 引言
1.2 “pbc”的构成
1.3 被动事件结构的表述功能
2 被动非事件结构
2.1 被动非事件结构对动词和动词性结构的选择
2.2 被动非事件结构的表述功能
2.3 小结
第六章 与连接成分相关的事件和非事件结构
1 “一边p(v/vp),一边q(v/vp)”对动词和动词性结构的选择
1.1 引言
1.2 事件结构、事件下位成分、事件变元
1.3 “一边p(v/vp),一边q(v/vp)”对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小类的选择
1.4 小结
2 “一会儿p,一会儿q”的语义类型与分句的结构类型之间的关系
2.1 引言/206
2.2 “一会儿p,一会儿q”的语义类型与分句的结构类型之间的关系
2.3 与“一会儿p,一会儿q”相关的表并列的关系词语
2.4 小结
3 “p了又p”格式的有界性和无界性
3.1 引言
3.2 “p了又p”格式的有界性和无界性
3.3 连续、间断与“p了又p”的有界和无界的理据性
3.4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中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现代汉语的事件句和非事件句》内容简介:“有界”和“无界”是一对重要的认知范畴,现代汉语述宾式事件句和非事件句的构成与其组成成分的有界性和无界性及其相互选择和组配序列有关。该书以语义功能语法为指导,以词和词组为基本单位,从分布特征、句法单位的组合和聚合入手,研究现代汉语述宾式事件句和非事件句的构成。该书讨论了动词、名词和名词性词组的有界和无界的等级序列;讨论了“像”类、“等于”、“有着”等典型无界动词充任述语的非事件句的语法语义特征;讨论了非属性义名宾心理动词充任述语的事件句和非事件句;考察了宾语类和型、状语、补语等句法成分对事件句和非事件句构成的影响;考察了被动事件结构和被动非事件结构构成的条件;讨论了事件句和非事件句的整合条件。

作者简介

王红斌,男,1969年生,山西省长治人,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汉语语法学,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在《语文研究》、《语言与翻译》、《汉语学习》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语言学论文35篇。2001年获台湾中流文教基金会、喜马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大陆青年学者”基础研究奖助,2003年获南开大学光华教育基金一等奖,2005年被列入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6年被列入北京市教委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获“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