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农耕技术民俗的传承与变迁研究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0048152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346
- 出版时间:2009-09-01
- 条形码:9787500481522 ; 978-7-5004-8152-2
本书特色
《农耕技术民俗的传承与变迁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以田野调查为基础,以辽宁省东部山区本溪满族自治县沙河沟村为个案,研究特定时空坐落中的农耕技术民俗的择定机制、技艺操作及传承特征。作者将农耕技术民俗视为民众生活层面的一种文化事象,描述技术与民俗之间的融合互动,指出技术民俗理应作为民俗研究的重要对象,认
目录
节选
本书以田野调查为基础,以辽宁省东部山区本溪满族自治县沙河沟村为个案,研究特定时空坐落中的农耕技术民俗的择定机制、技艺操作及传承特征。作者将农耕技术民俗视为民众生活层面的一种文化事象,描述技术与民俗之间的融合互动,指出技术民俗理应作为民俗研究的重要对象,认为技艺操作是技术民俗的核心表象,是学者观察和研究技术民俗的基本尺度。在对20世纪初期尤其是50年代以后农耕生产民俗的变迁情况进行描述过程中,探讨引发农耕生产民俗变迁的诸种因素,指出技术民俗在民俗系统中的底层定位及其变迁规律,揭示变化的技术与生活方式的背后存在着民众永远不变的生活俗制。这一不变的生活俗制即是民俗的本质,它是适宜于特定区域的民众的生存框架,始终具有向所有民众开放的临场发挥的特性。关注民众*基本的生活方式,强调民众作为社会行动的主体对生产技术的理解及其日常生活选择的合宜性,是本书的观察基础与研究宗旨。
相关资料
其次,借鉴以表演理论为代表的重视文本与语境关系的研究方法,突出特定民俗系统内部各种民俗事象间的"互释性"特征。技术民俗作为民众生活层面的文化事象,它一旦被特定区域内的民众所择定并运用,必定会与该民俗系统相互融合。它不仅在民俗系统的建构及运行中处于*基层地位,同时,还与民俗系统中的其他民俗事象之间发生交流与互动。在本书研究中,笔者一方面将生产技术的技艺操作视为一种行为的艺术,探讨其行为实践中传达出的民俗信息与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在对技术民俗的传承场域描述中,不仅指出农事生产对人际关系网络的根本性建构意义及其建构情境下的传承机制,同时,还十分注重生产技术与农耕祭祀、口承叙事等心意民俗事象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且,一旦一项技术行为被纳人民俗生活系统之中而转变为一种文化行为时,它往往又会反过来对经济行为产生一定的制约和控制作用。……
作者简介
詹娜,女,1978年出生,满族,辽宁本溪人。2000年毕业于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2003年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
常见树木图鉴
¥14.0¥48.0 -
流行草花图鉴
¥4.8¥13.0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科技系列:中国古代农具
¥18.4¥58.0 -
中国古代农业
¥9.0¥25.0 -
种菜关键技术121题
¥5.6¥17.0 -
中国粮食经济史(国家出版基金)
¥42.2¥75.0 -
中国畜禽种业发展报告2024
¥69.4¥120.0 -
农业科技翻译
¥28.6¥40.0 -
(高职高专)园艺植物研究法
¥72.1¥81.0 -
见证百年草木华兹:绿植中的红色故事[彩图]
¥31.2¥48.0 -
蔬菜种植实用技术
¥21.6¥29.8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15.8¥45.0 -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
¥25.5¥75.0 -
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问答
¥24.4¥32.0 -
蜈蚣养殖实用技术
¥12.0¥20.0 -
身边常见的600种树木识别速查图鉴
¥63.5¥88.0 -
北方清洁供暖透视
¥15.4¥48.0 -
向日葵遗传与育种
¥290.7¥368.0 -
海葵鱼生物学和繁殖技术
¥21.1¥64.0 -
黄河菌草生态治理
¥33.0¥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