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传媒.现代性和科技新的地理学

- ISBN:978781127808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6
- 出版时间:2010-01-01
- 条形码:9787811278088 ; 978-7-81127-808-8
本书特色
《传媒、现代性和科技:"新"的地理学》:欧洲新闻与传播学名著译丛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跨学科的研究视角,从地理和历史两个维度理解“现代性”以及手机等新媒体科技对于公共和私人领域的文化意义;汇集了多年以来在媒体和文化研究领域出现的有关研究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的诸多论争;论述涉及众多学科和理论,包括文化地理学、人类学和人种学、设计研究,文学理论、艺术史以及后殖民主义理论和地区研究等。内容颇具创见性、辩证智慧与思考厚度,学术价值极高。
目录
**章 所谓“文化研究”:一个学科的终结与重生
第二章 文化研究与媒体研究:关于两个学科的发展脉络、边界和政治
第二部分 方法论的困境:跨学科视角的发展
第三章 打开黑匣子:方法论与研究实践
第四章 揭示肉眼看不到的真实:当代人种志艺术
第三部分 现代性的地理问题与未来世界的定位
第五章 欧美整体论、现代性、理性和异己观念:西方之后是什么?
第六章 超越全球化抽象:区域理论与历史的空间化
第四部分 家居性、媒介化与新科技之“新”
第七章 公共议题和私密历史:媒介化、驯化和时空的挪移
第八章 崇高科技的象征意义:科技理性的悖论
第五部分 科技人类学:偶像、图腾与恋物行为
第九章 电视:从视觉媒体到视觉物体
第十章 魔力四射的科技:崭新、闪亮和象征性
第六部分 结 语
第十一章 神奇与幻想:现代性、传统和科技
致谢
译者后记
节选
《传媒、现代性和科技:"新"的地理学》通过跨学科的研究视角,从地理和历史两个维度理解“现代性”以及手机等新媒体科技对于公共和私人领域的文化意义;汇集了多年以来在媒体和文化研究领域出现的有关研究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的诸多论争;论述涉及众多学科和理论,包括文化地理学、人类学和人种学、设计研究,文学理论、艺术史以及后殖民主义理论和地区研究等。内容颇具创见性、辩证智慧与思考厚度,学术价值极高。
作者简介
戴维·莫利(英),David Morlev,当代英国“文化研究”领域重要代表学者之一。现任英国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媒体与传播系教授。近年来,研究议题多涉及媒介消费、新传播科技、文化理论与全球化以及文化地理学。另著有:《家庭领土媒体、移动和身份》(2001)、《认同的空间》(同凯文·罗宾斯合著,1996)、《电视、观众和文化研究》(1992)、《“全国范围”的观众》(1980)等。
译者简介:
郭大为(主译兼统稿)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讲师,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在读博士。研究兴趣:观众研究、科技发展与传媒文化。常怡如英国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国际传媒硕士,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访问学者,中央电视台英语国际频道主任编辑。
徐春昕,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访问学者,北京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主任编辑。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3.7¥39.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性心理学
¥24.3¥5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乡土中国
¥13.5¥26.0 -
文言浅说
¥8.2¥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