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

包邮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

1星价 ¥18.6 (4.9折)
2星价¥18.6 定价¥3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495334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9 页
  • 出版时间:2009-12-01
  • 条形码:9787504953346 ; 978-7-5049-5334-6

本书特色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573042)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7AJY014)阶段性成果,国家“211工程”项目第三期阶段性成果之一。

内容简介

简介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573042)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7ajy014)阶段性成果,国家“211工程”项目第三期阶段性成果之一。

目录

导论 哲学的主客体与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章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复杂性及对金融衍生产品价值认识的复杂性**节 金融衍生产品的虚拟性及复杂性特征第二节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复杂性认识系统第三节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的复杂性基础第二章 金融衍生产品的概念、特征及产生发展历史**节 金融创新的概念、内容及其产生动因第二节 金融衍生产品的定性、分类及其一般特征第三节 金融衍生产品产生的外部环境第四节 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五节 典型国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兴起、发展与动因第六节 金融衍生产品的迅猛发展呼唤着对风险的重视第三章 金融衍生产品核心理论的积极作用以及对次贷危机的推动**节 哈里·马柯维茨(HarTyMarryMakowitz)的有效组合理论第二节 威廉·夏普(williamShalpe)的资本市场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第三节 布莱克(FisherBlack)和斯科尔斯(MyronScholes)的期权定价模型第四节 金融衍生产品几个核心理论的意义评价第四章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风险的各种形态及其本质属性**节 风险的内涵第二节 风险的构成与归类第三节 风险的性质与衡量第四节 金融风险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风险属性第六节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经济属性第七节 虚拟经济、金融虚拟性及金融衍生产品的虚拟效应第八节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存在形态及其关系第五章 价值的本质及对价值的客观认识**节 价值内涵及本质的合理性解释第二节 价值类型的划分方法第三节 对价值认识及价值正负效应的客观认识第六章 技术认识论的发展及其局限性**节 认识活动的选择过程第二节 技术认识的方式第三节 客体的能动性第四节 主客体相互制约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第七章 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节 对技术工具风险的科学认识第二节 对技术工具风险的技术认识第三节 对技术工具风险的价值认识第八章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的意义**节 对金融衍生产品的乐观认识及价值认识第二节 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悲观认识及价值认识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从对技术的认识及认识发展的历史,从客体能动性的质的性质及内在联系入手,阐述了客体的内在能动性是如何影响主体一客体关系的。用能动性和受动性这对哲学范畴描述了主客体之间制约的相互性,即通过“能动性是主体对客体的正向制约和受动性是客体对主体的反向制约”的原理,说明了主客体之间相互制约的机制,探讨了金融衍生产品在金融市场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依据哲学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以金融衍生产品在金融市场中的创新实践及美国次贷危机作为市场活动分析的主线,通过对金融衍生产品在市场活动中的五种风险形态,从技术工具价值的多层面、多视野、多角度特征的负作用和负效应作为切入点,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对金融市场中金融衍生产品本身科学求真的终极价值理念已经被功利化的工具价值所遮蔽、僭越而臼渐弱化现象进行了揭示。《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通过对金融衍生产品其技术工具价值的多维考察,从科学认识、技术认识和价值认识的角度分析了金融衍生产品的负作用、负效应对风险的影响。笔者认为,把金融衍生产品视为一种绝对的真理,这种偏激的价值认识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学、金融及金融工程学、金融市场上的主流意识和绝对支配。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终爆发,实际上就是对过度彰显的金融创新工具理性的一种清算。笔者强调,追求金融衍生产品正负价值的统一,追求其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在实践中相互引导、促进和彼此趋近于对方的特征,寻求科学与技术、经济与金融、社会与人类相互协调发展的规律,建立公正、合理、规范的金融市场的新秩序,既是人们所要追求的互含和互渗的动态形式,也是《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价值认识》所要达到的*终目的。

作者简介

祝敏毅,1955年5月出生,江苏苏州人。哲学硕士、经济学硕士。曾任沈阳理工大学校长秘书,现任沈阳理工大学科技产业处副处长、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
曾讲授“企业逆境管理学”(一门揭示逆境成因和运动规律,以及研究企业如何摆脱逆境的应用性基础理论和实践的课程)。注重将哲学的理性思维运用于解决各种复杂的经济矛盾过程之中。执笔完成各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诊断评估、产品市场开拓、企业理念文化与发展战略报告数十份。
白钦先教授,1940年生,山西省清徐县人,我国著名资深金融学家。辽宁大学经济学教授,金融学专业和政策性金融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任导师,应用经济首席学术带头人,曾被聘为中山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属、第五届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攀,亚太金融学会(国际)中国理事: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西南财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十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聘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曾多次获得辽宁大学*高奖——振兴奖,沈阳市劳动模范。
从事高等院校金融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近三十年,在比较金融学、政策性金融学和以金融资源学说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等领域有开拓性研究,近几年又将上述三者统一在发展金融学的框架下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专著十余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1工程”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主持人,成果或专著多项获国家级奖或部委级奖,代表作有:《比较金融学》、《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比较》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导论》。
经济日报“神州学人”称白钦先教授“为人惟诚、为学惟新、为道惟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