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110367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8
  • 出版时间:2010-03-01
  • 条形码:9787121103674 ; 978-7-121-10367-4

本书特色

《诚信与未来》从阐述诚信的内涵和作用入手,从诚信为人.诚信求学、诚信创业三个方面对诚信的重要性、作用以及渗透的领域做了全面的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行为要求。全书对中职学生在诚信教育方面起到告诫.警示和启迪教育的作用。本教材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内容简介

为了加强对中职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本书作者从阐述诚信的内涵和作用入手,从诚信为人、诚信求学、诚信创业三个方面对诚信的重要性、作用以及渗透的领域做了全面的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行为要求。列举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相关案例并附插图全书对中职学生在诚信教育方面起到告诫、警示和启迪教育的作用。
本教材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目录

**章 诚信的内涵和作用
一、诚信的内涵
二、诚信的作用
第二章 诚信为人
一、抛弃谎言,真诚待人
二、诚实守信,有诺必行
三、知错就改,勇于负责
四、遵纪守法,严以律己
第三章 诚信求学
一、实事求是,勤学好问
二、踏实求学,诚信应考
三、求学之路,诚信为本
第四章 诚信创业
二、互惠互利,诚信守业,
三、正视自我,诚信择业
四、恪守行规,诚信就业
名言警句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为了加强对中职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诚信与未来》作者从阐述诚信的内涵和作用入手,从诚信为人、诚信求学、诚信创业三个方面对诚信的重要性、作用以及渗透的领域做了全面的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行为要求。列举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相关案例并附插图全书对中职学生在诚信教育方面起到告诫、警示和启迪教育的作用。本教材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相关资料

插图: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代书籍中就有很多对诚信的论述,如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早期古籍中提到的“诚”指的是人们笃信鬼神的虔诚的心理,后来逐步发展为意指“真实无妄”,就是强调人们应当尊重、认同和遵循客观规律,按照人的本性去生活。“信”的本意是“从人”、“从言”,指人所说的话、许下的诺言和誓言等。“诚”和“信”有相通和互训的含义。博观约取,今天我们说的诚信,指的是诚实守信。诚实就是指诚实无欺,真实无妄,不说假话,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守信用,讲信誉的意思。具体地说,它要求达到三个一致:一是言论与其反映对象的一致。要真实地传达自己所掌握的客观情况,言不背实,真实表达自己的主观想法,口不违心。二是言与行一致。对自己所宣扬、倡导的东西,要身体力行,付诸实践;对自己所做出的承诺和达成的某种契约,务求守诺,自觉践约。三是前后诺言的一致。作为一个主体,在表达了某种信息后,不能轻易变动,即使是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确有必要对之前的言语、契约做出调整,也应该毫无隐瞒地做出说明,与客体及时协商,求得谅解和一致。诚信是一种道德。人的道德有很多方面的要求,诚信是其首要的部分,它制约着其他一切道德要求。没有诚信,任何道德都将是不真实、不道德的。这正如古人所说的“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无信,何以为言?”由此可见,诚信体现的是一种信守承诺的责任感,是对自身行为后果负责的道德感。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诚信,就如同连根拔起的树木,失去了立足的土壤。诚信也是一种规范。它不仅满足于自身人格的提升和情操的高尚,更重要的是一条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精神纽带,它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规范,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人与人之间交往只有讲诚信,才能相互信任,和谐共存。一个人、一个集团、一个国家一旦弱化和丧失了诚信意识,各种不道德和腐败现象必然产生,也必然会阻碍社会的文明和经济的发展。诚信还是一种制度。诚信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和人际关系调节的手段,需要利用制度加以巩固。诚信作为一种制度,不仅是一种道德制度,也是一种经济制度和法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