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医患问答

包邮糖尿病医患问答

1星价 ¥10.4 (5.2折)
2星价¥10.4 定价¥2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12315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9
  • 出版时间:2009-01-01
  • 条形码:9787509123157 ; 978-7-5091-2315-7

内容简介

本书以问答形式选取医疗过程中糖尿病病人及其家属经常提出的问题,共分5部分,包括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相关实验室检查常识、糖尿病的防治、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和特殊人群糖尿病。

目录

一、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1.看糖尿病应该去哪科?
2.到底什么是糖尿病?
3.正常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有哪些?
4.为什么正常人血糖都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5.糖尿病是怎么被发现的?
6.患糖尿病的人多吗?
7.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8.患了糖尿病会影响寿命吗?
9.糖尿病能遗传吗?前几天我父亲被诊断为糖尿病是不是我也会患糖尿病呢?
10.怎么知道我患的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
11.为什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可是患糖尿病的人却越来越多?
12.听说有个叫瑙鲁的小岛国家,国民有一半以上都患有糖尿病,这是怎么回事?
13.诱发糖尿病的因素是什么?
14.与l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哪些?
15.1型糖尿病的发生过程是怎样的?(
16.“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属于1型糖尿病吗?有哪些特点?l
17.2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
18.2型糖尿病有什么特点?
19.1周前医生诊断我患了2型糖尿病,我是不是刚刚患上的糖尿病呢?
20.我从小就特别爱吃糖,可是前几天听朋友说多吃糖就会得糖尿病,是这样吗?
21.其他类型糖尿病有哪些?
22.年轻起病成人型糖尿病有哪些特点?
23.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有哪些特点?
24.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25.糖尿病有哪些不典型表现?
26.我肥肥胖胖,吃得香,喝得多,又无明显不适,医生说我得了糖尿病,会不会是搞错了?
27.女性糖尿病特有的警示是什么?
28.糖尿病的发病类型有哪些?
29.糖尿病的临床分期有哪些?
30.什么是空腹血糖调节受损?
31.糖耐量减低是怎么产生的?
32.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糖耐量减低有什么联系?
……
二、相关实验室检查常识
三、糖尿病的防治
四、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
五、特殊人群糖尿病
展开全部

节选

44.我国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以前代谢综合征在我国发病情况并不多见,因为那时的生活水平并不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已有肥胖病人700万人,特别是青少年肥胖的人越来越多。高血压病人在我国大概有l亿人,糖尿病病人有3000万~4000万,所以代谢综合征的病人在我国的发病情况目前也很高。 45.治疗代谢综合征需要控制哪些危险因素? (1)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是一个整体的疾病。对于高血压的病人来说,应该把血压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但有代谢综合征的病人,血压控制要比一般要求更严格一些。对于普通的高血压病人,我们把他们的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就可以了,但是对于代谢综合征的病人,他们的血压就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另外不能单独考虑控制血压的问题,还要考虑控制血脂,如果同时降脂,不但血压有进一步下降,血脂也可以下降到正常水平,有利于减少病人大血管病变。比如病人有高血脂和糖尿病,在控制血糖升高的同时,又调节血脂代谢紊乱,确实能起到互助的作用,不但血糖能够控制,血脂的代谢紊乱也能够得到纠正。经临床验证,治疗高血压使用钙拮抗药以后,动脉粥样硬化有所减轻,再合并他汀类药物,效果更好。总的来说,要注重全面的治疗。 (2)肥胖。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肥胖病人可以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病人往往是胖在腹部上,脂肪特别多,在腹部上的脂肪可以释放出许多胰岛素抵抗因子。胖人如何减肥呢?首先是控制饮食,其次是增加体育锻炼,消耗过多的能量。 (3)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很高,在国外有超过50%的人有血脂异常,在我国40多岁的有12%左右有代谢综合征,一些特殊的人群发病率更高,比如2型糖尿病病人有50%以上是含有代谢综合征的。合并血脂异常越严重的病人,大血管病变越多,比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而他们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越强。这种病人如果不很好地控制血脂异常,它可以影响胰岛B细胞功能,加重糖尿病和大血管病变。所以如果现在有血脂异常的病人,我们就要求一定要控制好各种异常。 (4)心血管合并症。我们知道高血压里面特别强调心血管的危险因素有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还有吸烟、饮酒等,再加上年龄,比如男性大于55岁,女性大于45岁等。这些本身都是危险因素,有些因素是不可改变的,比如年龄,但是有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我们如果改变了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大大降低高血压的心脑血管合并症,所以我们强调对于有这样危险因素的高血压病人应该综合地考虑和控制。现在提到的代谢综合征本身就是多种危险因素在一个病人身上集合起来,这样我们对其控制就要更加严格一些。高血压病人本来合并有糖尿病的话,那么他患心脑血管病的机会大大增加,这样看起来好多因素是互相关联的。

作者简介

姜潮,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辽宁省卫生厅厅长。兼任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辽宁省医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预防医学会副理事长、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理事会理事。1991年起着力从事精神卫生的流行病学研究,特别是在心理与疾病的关系研究方面,承担了国家科技部“九五”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心理与疾病关系的研究1998-2001)、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NH/NIMH(美国国立卫生院)的中国自杀与抑郁症的研究等重要国内和国际研究课题。曾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际、国内期刊上发表有重要价值的论文50余篇,编写著作5部。 李占全,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辽宁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辽宁省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兼任辽宁省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曾被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9年赴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专修介入心脏病学。于1992年回国后致力于心脏病介入诊断与治疗工作,在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成绩卓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攻关课题、国家人事部课题、省科技攻关课题等8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项。 单忠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辽宁省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2000-_2003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做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内分泌自身免疫病。主要是1型糖尿病和自身免疫甲状腺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分课题1项、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启动基金1项、省市课题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发表论著及综述40余篇。 董玉梅,教授。现任辽宁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辽宁省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内分泌学会委员。擅长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治疗。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治,以及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肥胖、内分泌性高血压的诊治。主译《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参与编著《甲状腺病理与临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