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一多诗歌艺术研究-黄海潮学术文库

包邮闻一多诗歌艺术研究-黄海潮学术文库

1星价 ¥15.8 (7.9折)
2星价¥15.8 定价¥2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506606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58
  • 出版时间:2009-11-01
  • 条形码:9787305066061 ; 978-7-305-06606-1

目录

引 言
**章 创作论
 **节 人生感悟的形象化抒写
 第二节 炽热情绪的浪漫式倾诉
 第三节 深沉思情的艺术性表达
第二章 诗学论
 **节 意蕴丰厚的幻象说
 第二节 新颖独特的格律论
 第三节 中西诗艺的融合观
第三章 诗法论
 **节 精湛的意象艺术
 第二节 多样的象征笔法
 第三节 强大的情感张力
第四章 渊源论
 **节 中国传统诗艺的熏陶
 第二节 美国意象主义的影响
 第三节 西方其他诗潮的浸润
第五章 比较论
 **节 闻一多与郭沫若的浪漫诗风
 第二节 闻一多与徐志摩的新格律诗
 第三节 闻一多与李金发的象征诗艺
附 录
 附录一 闻一多与美国意象派研究述评
 附录二 闻一多领袖诗坛的意识与追求
 附录三 闻一多新诗创作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全部

节选

《闻一多诗歌艺术研究》内容简介:在高校所承担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及社会服务这三大功能中,学术研究无疑是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推进器,学术研究的状况将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服务的水平。在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中,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高校被推上了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处在时代发展的前沿。身在主战场能否发挥主力军作用,处在前沿能否引领社会前行,关键就看学术研究能否不断创新,与时俱进。21世纪将注定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新世纪,改革创新将注定是21世纪中国的主旋律,而学术研究的本质就在发现、就在创新。

相关资料

《雨夜》是闻一多创作得*早的一首诗,诗中先写雨夜之中“雷雨”、“浮云”、“狂风”肆虐的场景:浮云依仗着隆雷暴雨的势力扫尽了满天的星月,狂风呼啸着用那凶狠的魔爪摧残着软弱的树枝,树枝痛苦呻吟,曙天泪痕满面。然后写“我”“厌恶”这真实的场景,寻求梦境甚至“剜心求梦为友”。这首诗的构思灵感源自宋代诗人黄庭坚《宜阳别元明用觞字韵》中的诗句,化用并充实、拓展了“千林风雨莺求友”的意境。诗人想起此诗恐怕不会是偶然的。这场景也许是诗人曾经历过的,令人惊惧,因而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诗人显然不是为写自然而写自然,而是有感而发。虽然现在没有可靠证据证明诗人是因何具体事件触发灵感,但联系“五四”之后军阀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腥风血雨,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显然是十分“厌恶”的。不过诗人作为一个青年学生对此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只能采取逃避的方法——幻想做梦:“假使梦这时要来找我,/我定要永远拉着他,不放他走;/还剜出我的心来送他作贽礼,/他要收我做个莫逆的朋友。”其中的剜心为礼,可见诗人求梦为友的渴望之殷切,更见诗人厌恶现实的心情之深挚!当然诗人深知在当时的境况下这样的梦也是做不成的,怅然、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不过诗人并没有痴迷于梦幻,也没有沉溺于失望。在这首诗中,虽然“我”的好梦心理、留梦念头等带有儿童心理特征,但对“雨夜”的感受与情感、对“梦”的认识与理解,显然不是一个儿童的视域所能产生的,而是一个有思想的成人才能达到的境界。 后记 《闻一多诗歌艺术研究》的书稿终于完成了。看着眼前凝聚着自己心血的书稿,就像25年前端详着刚刚出生的儿子一样,自然是喜不自禁。回想起从1999年开始构思与撰写研究闻一多的**篇论文至今已经整整10年时间了,这10年里有许多独特的经历与感受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南京新华书店发现12卷的新版《闻一多全集》时不惜花掉吃饭乘车的费用;在外地高校工作的同学或进修的同事寄来有关闻一多的资料时一定会感激不已;在书店里看到有关闻一多的书籍时往往会觉得眼前一亮;在读书过程中发现有关闻一多的内容时常常会感到心头一热;在网络上搜索到有关闻一多的新信息时总有一种立刻占有而后快的欲望;在台灯下看书写作经常熬到黎明时分仍会乐此不疲;在通过研究思考获得一点新见或完成一篇论文之后总要以某种方式庆贺一番;

作者简介

卢惠余 男,江苏东台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主编、参编高校教材与参考书6种,主持完成江苏省教育厅与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曾4次获得盐城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两次被评为“盐城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