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国际金融中心历史经验与未来中国-上中下卷

- ISBN:978754321736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全3册
- 出版时间:2010-03-01
- 条形码:9787543217362 ; 978-7-5432-1736-2
本书特色
《国际金融中心:历史经验与未来中国(套装全3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笔者*初涉及国际金融中心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参与我的导师陈彪如先生主持的上海市政府“九五”规划课题中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项目研究。后来我在1999年和2004年分别主持完成了上海市政府“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大课题。2003年10月我还参与了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组织的考察团赴新加坡、伦敦和法兰克福等地考察和总结现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在这些决策咨询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也对全球范围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演变和内在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2005年我从华东师范大学调到上海交通大学工作,并确定了此项系列研究计划。整个研究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王方华院长的大力支持,并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985项目”二期的经费资助,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在研究团队近5年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系列研究项目,并在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颁布,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得以明确并加快实施的历史性时刻,付梓出版,与读者见面。
目录
序
**章 导论
**节 国际金融中心的概念及层系结构
第二节 国际金融中心系列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国际金融中心系列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国际金融中心系列研究的结构安排
上篇 历史分析
第二章 13—18世纪国际金融中心的起源
**节 意大利城邦: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热那亚
第二节 阿姆斯特丹的兴衰
第三章 19世纪伦敦的蠕起
**节 15—18世纪伦敦金融的成长
第二节 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确立(1795—1814—1914)
第四章 双城记:纽约的崛起及纽约与伦敦问的竞争
**节 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
第二节 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变迁一从衰落到复苏(1914—1957)
第三节 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重新崛起
第五章 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演变
**节 1900—1975年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兴起
第二节 金融国际化与东京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崛起
第三节 东京国际金融中心崛起的条件
第四节 东京国际金融中心各个子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五节 泡沫经济的破灭与日本经济和金融体制的问题
第六节 日本金融振兴计划——1998年金融体制改革法与2007年金融产品交易法
第六章 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趋势
**节 离岸金融中心基本特征和类型
第二节 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离岸金融中心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
第四节 国际社会对离岸金融中心加强监管的努力
下篇 理论分析
第七章 金融中心形成的新古典经济学解释
**节 早期的区位理论
第二节 金融机构的区位选择理论
第三节 聚集经济和规模经济理论
第八章 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金融地理学解释
**节 金融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信息外部性与信息腹地理论
第三节 金融中心形成的地域根植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第九章 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全球城市理论
**节 全球城市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sassen的全球城市理论
第三节 世界城市网络理论及其实证分析
第十章 国际金融中心:历史经验与理论总结
**节 国际金融中心演变的历史经验
第二节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总结
参考文献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中心:实证分析(1980-2006)
**章 国际金融中心实证研究概述
**节 已有计量研究综述
第二节 本书设立的国际金融中心指标体系
第二章 伦敦国际金融中心
**节 1980年以来伦敦金融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金融业各市场发展状况
第三节 影响伦敦金融中心发展的因素
第四节 对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协整分析
第三章 纽约国际金融中心
**节 1980—2006年间纽约金融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金融业各市场发展状况
第三节 影响纽约金融中心发展的因素
第四节 对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协整检验
第四章 东京国际金融中心
**节 1980—2006年间东京金融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金融业各市场发展状况
第三节 影响东京金融中心发展的因素
第四节 对影响东京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第五章 全球金融中心的国际比较
第六章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
第七章 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
第八章 香港和新加坡区域国际金融中心比较
第九章 金融中心演进影响因素和福利效应的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国家战略与城市规划
上篇 战略背景
**章 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中心未来格局的影响与中国的金融强国机遇
**节 金融危机的全球结构性原因和制度根源
第二节 全球金融危机的中长期影响:更为平衡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酝酿和发展
第三节 全球再平衡过程中中国的金融强国机遇
第二章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中国经济转型
**节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初级阶段的基本宗旨: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经济的成功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构建经济和金融协调发展所需要的制度条件
中篇 国家战略布局
第三章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优势互补的功能定位
**节 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历史基础与现有条件
第二节 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优势互补的功能定位
第三节 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协调政策与香港规划建设的重点领域
第四章 中国地区性金融中心的甄选与布局
**节 地区性金融中心甄选与布局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第二节 社会经济与金融基础条件的地区比较
第三节 地区性金融中心所在区域的甄选
第四节 地区性金融中心候选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分析
第五节 中国地区性金融中心的甄选结果
下篇 城市规划
第五章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推进领域
参考文献
附录
节选
《国际金融中心:历史经验与未来中国(套装全3册)》包括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历史与理论分析·上卷》、《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中心:实证分析(1980-2006)·中卷》和《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国家战略与城市规划·下卷》。笔者*初涉及国际金融中心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参与我的导师陈彪如先生主持的上海市政府“九五”规划课题中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项目研究。后来我在1999年和2004年分别主持完成了上海市政府“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大课题。2003年10月我还参与了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组织的考察团赴新加坡、伦敦和法兰克福等地考察和总结现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在这些决策咨询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也对全球范围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演变和内在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2005年我从华东师范大学调到上海交通大学工作,并确定了此项系列研究计划。整个研究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王方华院长的大力支持,并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985项目”二期的经费资助,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在研究团队近5年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系列研究项目,并在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颁布,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得以明确并加快实施的历史性时刻,付梓出版,与读者见面。
-
经典名著大家名译·精装本理智与情感典藏版
¥25.3¥45.8 -
故事力法则
¥16.3¥48.0 -
领导学全书柯维领导培训中心
¥19.4¥68.0 -
金字塔原理
¥56.3¥88.0 -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16.5¥42.0 -
贼巢-美国金融史上最大内幕交易网的猖狂和覆灭
¥48.6¥139.9 -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29.0¥65.0 -
影响力3
¥36.4¥68.0 -
广告, 艰难的说服--广告对美国社会影响的不确定性
¥7.8¥27.0 -
图解博弈论
¥12.4¥38.0 -
逆势突围
¥22.8¥68.0 -
行动学习从入门到精通
¥18.4¥58.0 -
设计的力量
¥15.7¥42.0 -
情境销售
¥14.5¥45.0 -
她们-女性的镜像与觉知
¥13.9¥38.0 -
绝不雷同-小米雷军和他的移动互联时代
¥16.7¥58.0 -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
¥23.1¥69.0 -
促销
¥20.2¥69.8 -
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35.9¥69.0 -
极简博弈论
¥18.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