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81110757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42页
- 出版时间:2010-04-01
- 条形码:9787811107579 ; 978-7-81110-757-9
目录
节选
《名物的文学价值研究》内容简介:以往的《诗经》名物研究,大都着眼于博物学范围,较少谈及其与文学、美学的关系。该书在前人与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分门别类,探讨《诗经》名物运用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艺术成就和审美趣尚。
相关资料
插图:《伊利亚特》是古希腊著名史诗,它描写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场面,展示了战争的暴烈、和平的可贵。诗中有关战争的描写,手法、风格与《诗经》迥异。具体地说,《伊利亚特》通过对战争过程、场面细致入微的描写,再现了战争的真实面目。比如描绘冲锋陷阵:“现在一大队一大队的达那俄斯人冷酷无情地冲人战阵了,就像巨大的波涛,在一阵西来飓风的催逼下,一个接一个地冲到那轰然回响的海滩上”;描写两军格斗:“两军终于接触了,盾牌、矛子和披甲战士们都冲突起来了。那些盾牌的肚脐互相碰撞,发出轰然巨响,怕死者的尖叫混合着毁灭他们的人的大言,地上流着血。譬如冬天两条泛滥的山涧,从高处的大源泉出来,滚到一个深潭里去汇合”;描写武器和头盔:“雅典娜鼓动起堤丢斯之子狄俄墨得斯的勇气和决心……她使他的盾牌和头盔都闪出一派光焰,好像那天狼星刚刚从大洋里洗澡出来,照耀得其他的一切星都黯然失色”。这样的描写,诗中很多。可见,同是写战争,《伊利亚特》重在对战斗过程的细致描述,充满着血腥;而《诗经》却精于车马名物的铺陈,不见刀光剑影。同是写战事名物,前者写盾、写矛、写头盔,其目的是以此表明战争的惨烈,突出将士视死如归的英勇;后者写车马、写旗帜,其目的是以此烘托王师之威,突出王师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诗经》战争诗中强调道德感化和军事力量的震慑,不具体写战场的厮杀、格斗,是我国古代崇德尚义、注重文德教化、使敌人不战而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表现出与世界其他民族古代战争诗不同的风格。《诗经》的德战思想与周人以德服天下的总体思想是一致的。
作者简介
吕华亮1970年出生,安徽寿县人。2005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获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获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淮北师范大学教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曾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7.6¥55.0 -
她们
¥16.0¥46.8 -
我是一只骆驼
¥12.5¥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6.4¥32.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9¥25.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4.0¥39.0 -
门
¥14.4¥42.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人间烟火收藏夹
¥42.3¥168.0 -
茶,汤和好天气
¥8.8¥28.0 -
随园食单
¥9.1¥30.0 -
到山中去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