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操作指引与典型案例研究

包邮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操作指引与典型案例研究

1星价 ¥18.2 (6.5折)
2星价¥18.2 定价¥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684917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4页
  • 出版时间:2010-07-01
  • 条形码:9787806849170 ; 978-7-80684-917-0

本书特色

《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操作指引与典型案例研究》:财政部重点会计科研课题系列丛书(2010)

目录

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操作指引与典型案例研究(课题主持人:刘跃珍王鹏)前言**章 引言一、实际工作中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的问题二、会计职业判断相关概念三、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概念四、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的内涵第二章 研究背景一、理论背景二、现实背景第三章 会计职业判断一、会计职业判断目标、原则和标准二、会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三、会计职业判断方法和程序四、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第四章 企业内部控制一、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原则和标准二、企业内部控制方法、形式和内容三、企业内部控制构建要素与实施机制四、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与企业风险管理第五章 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一、会计职业判断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机结合二、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构建要素三、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第六章 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操作指引设计一、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流程设计二、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操作指引体系设计第七章 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一、案例线索二、案例分析附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会计职业判断(建议稿)参考文献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操作指引与典型案例研究(课题主持人:于长春)前言引言**章 会计职业判断基本理论一、会计职业判断的内涵二、会计职业判断范围的界定三、会计职业判断的特征四、会计职业判断环境影响因素五、会计职业判断理解的差异性六、检验会计职业判断正确性的标准第二章 从契约论视角看会计准则制定导向与会计职业判断一、契约理论探源二、会计的契约性三、会计准则的契约性四、会计准则制定的导向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关系第三章 新准则下会计职业判断的核心内容一、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原则理解与协调中的运用二、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政策选择中的主要运用三、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估计中的主要运用第四章 案例研究——新准则中会计职业判断对企业的影响一、通过数据分析会计职业判断给企业财务状况带来的影响二、招商银行购并永隆银行的长期股权投资三、金融街2007年年报和变更公告的分析——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四、哈空调采用迁移模型方法计提应收款项坏账准备五、A公司之子公司B公司是否持续经营的案例第五章 会计职业判断的内部控制建议一、完善会计职业判断约束机制二、完善会计职业判断内部约束机制三、提高职业判断质量的内部控制建议附录附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号——会计职业判断(建议稿)附录2:会计职业判断与企业内部控制调查问卷参考文献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操作指引与典型案例研究(课题主持人:夏成才应唯)引言**章 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一、会计职业判断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内部控制目标三、会计职业判断的内部控制要素四、会计职业判断的控制手段五、会计职业判断的关键控制点第二章 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的问卷调查一、调查目的二、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三、会计职业判断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四、会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五、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要素的调查分析第三章 企业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一、武钢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二、凯迪公司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三、关于武钢与凯迪公司建立和实施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的启示第四章 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操作指引研究一、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制定的基本原则二、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框架设计三、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若干关键问题的定位附录附录1:会计职业判断调查表附件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号——会计职业判断(建议稿)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会计职业判断内部控制:操作指引与典型案例研究》内容简介:为落实中国会计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科研规划,繁荣中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中国会计学会组织实施了财政部重点会计科研课题(2008)的研究。本次重点会计科研课题是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和会计准则建设以及理论研究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等予以立项的,共有25个课题项目、59个课题组中标。

相关资料

插图: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会计职业判断就显得非常重要。无论是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它的执行都需要判断程序。本课题试图从契约论视角探讨会计准则制定的导向与会计职业判断的相机抉择,揭示出会计职业判断的起源与特征。一、契约理论探源契约作为规制人类各种交易活动*基本的社会制度之一,对交易安全的维护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谓有目共睹。所谓契约就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对交易各方权利、义务进行规制的一种制度设置,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古往今来,契约范畴的复杂多样性使它备受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当今社会,人们对契约的认知又有了极大的拓展,从而使契约理论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形成了系统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现代契约理论主要包括企业契约理论、委托代理契约理论和财务契约理论等。(一)企业契约理论企业契约理论由科斯于1937年始创,后人又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和完善。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企业本身是“若干契约的联合”,其组织行为是“若干契约的形成过程”,因此企业必定具有契约性。根据企业契约理论可以把企业看做是理性主体之间的一组契约。主体可能有不同的偏好或不同的资本、技能和信息禀赋,但主体却是理性的,这意味着在其机会和信息的约束范围内,他们不会故意地选择不太情愿的行动方针。契约要求每个主体都要向企业贡献资源——资本、技能或信息,作为回报,允许每个主体从企业中获得资源。企业所联结的契约关系人至少应当包括:(1)股东,股东向企业投入权益性资本,要求其权益性资本得以保全,并得到满意的股利回报;(2)债权人,债权人将资金提供给企业使用,要求企业按期还本付息;(3)经理,经理运用其丰富的管理知识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要求得到满意的工资、报酬等;(4)职工,职工为企业提供劳动,要求能够得到满意的工资和报酬;(5)供应商,供应商向企业提供原材料、产品或劳务,要求得到相应的价款;(6)顾客,顾客将款项交给企业,要求企业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7)审计人员,审计人员为企业提供审计服务,要求得到约定的审计收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