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1星价 ¥17.6 (6.5折)
2星价¥17.6 定价¥27.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20012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4页
  • 出版时间:2010-07-01
  • 条形码:9787513200127 ; 978-7-5132-0012-7

本书特色

《中医内科学(供乡村医生培训用)》是新世纪乡村医生培训教材之一。

目录

总论各论**章 肺病证**节 感冒第二节 咳嗽第三节 肺痈第四节 哮病第五节 喘证第六节 肺胀第七节 肺痨第八节 肺痿第二章 脾胃病证**节 胃脘痛第二节 呕吐第三节 呃逆第四节 噎膈第五节 腹痛第六节 泄泻第七节 痢疾第八节 便秘第三章 肝胆病证**节 胁痛第二节 黄疸第三节 积聚第四节 鼓胀第五节 疟疾第四章 心脑病证**节 心悸第二节 胸痹第三节 头痛第四节 眩晕第五节 中风第六节 颤证第七节 不寐(附:多寐)第八节 痫病第九节 癫狂第十节 痴呆第五章 肾膀胱病证**节 水肿第二节 淋证(附:尿浊)第三节 癃闭第四节 遗精第五节 阳痿第六节 耳鸣、耳聋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节 郁证第二节 血证第三节 自汗、盗汗第四节 消渴第五节 内伤发热第六节 虚劳第七节 厥证第八节 饮证第七章 经络肢体病证**节 痹证第二节 痿证第三节 痉证第四节 腰痛附:中医内科学常用方剂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医内科学(供乡村医生培训用)》内容简介而: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卫生部、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各省、自治区相继开展了乡村医生中医学专业的培训工作,以满足广大的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对实用性技能型中医药人才的迫切需求。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性技能型中医药人才,教材的选用是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乡村医生培训教材。

相关资料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作为中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中医内科古称“疾医”、“杂医”、“大方脉”,说明中医内科学研究的范围很广,传统将其研究的疾病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一般说来,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及《温病学》所说的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它们主要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内伤病主要指《金匮要略》及后世内科专著所述的脏腑经络病、气血津液病等杂病,它们主要由七情、饮食、劳倦等内伤因素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随着时代的前进、学术的发展、学科的分化,原来属于中医内科学范畴的外感病如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已另设专科,内科的部分急症则编人《中医急诊学》。本教材所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内伤杂病和部分外感病,按其体系分为肺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心脑病证、肾膀胱病证、气血津液病证、经络肢体病证。每一病证包括概述、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转归预后、预防与调摄以及医案精选。二、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自远古至“五四运动”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在同疾病的斗争中不断实践、探索,由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不断发展提高,创建了中医学,同时也创建和发展了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史,大体经历了萌芽阶段、奠基阶段、充实阶段和成形阶段。(一)中医内科学的萌芽阶段(殷周时期)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斗争的同时便开始了原始的医药活动,“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修务训》)。随着医药活动的增加,中医内科学开始萌芽,在殷代的甲骨文里已有“疾首”、“疾身”、“疾足”、“风疾”、“疟疾”、“蛊”等一些内科疾病的记载,殷商时期已发明汤液、药酒治疗疾病。周朝对医学进行了分科,有了疾医、疡医、食医、兽医分工不同的医师,其中的疾医可谓*早的内科医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