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一个时代的记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十章

一个时代的记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十章

1星价 ¥20.2 (7.2折)
2星价¥20.2 定价¥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135505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4
  • 出版时间:2010-06-01
  • 条形码:9787811355055 ; 978-7-81135-505-5

本书特色

《一个时代的记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十章》是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为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之专题研究。就一些有争议或被忽视的问题试作探索。如胡适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变革与发展;鲁迅小说是否“蔽于‘疗救病苦’的信条”;“萧红体”的内涵和渊源;庐隐游走于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写作;凌叔华小说在现代视野和委婉谨慎之间的微妙平衡;曹禺话剧的民族化;沈从文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理想建构;张爱玲小说的本意在俗,其质却雅等。偏重于文学史上风格独特或有争议之名家。注重通过自叙类文献及代表性作品,以本体批评、文献考证、女性主义等方法研究名家之文学观念、审美追求及艺术风格。严谨的学术性与丰富的资料性并举,重在发表新见,但又有很强的可读性。既可作为业内人士之学术参考,也可作为高校本科生、研究生之教材。

目录

**章 胡适:并非一度谛听的飘逝之音
**节 变则其久通则不乏
第二节 关乎世道不必载道
第三节 主悲剧说否团圆观
第二章 鲁迅:心事浩茫连广宇
**节 古法妙用别出心杼
第二节 海外评说略论二三
第三节 大师研究浅议初年
第三章 庐隐:历史与文本之间
**节 过渡时代的女性先锋
第二节 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女性情谊
第三节 青春赞美与时间焦虑
第四章 凌叔华:现代而谨慎的女性书写
**节 现代视野中的世态一角
第二节 跨语言的性别书写
第三节 未完成的叙事
第五章 沈从文:常常为人生远景凝眸
**节 “沈从文之为沈从文”之谜
第二节 “沈从文之为沈从文”之旅
第三节 “沈从文之为沈从文”之质
第六章 萧红: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节 生命和文字相互温暖
第二节 奇妙的平衡
第三节 从女孩到作家
第七章 戴望舒与何其芳:上承古典旁采西方
**节 戴望舒及“现代派”风格始末
第二节 “诗情说”与“内在律说”比较
第三节 何其芳之青春梦幻期的优美抒唱
第八章 曹禺:从润物有声到大雪无痕
**节 曹禺话剧民族化之魂
第二节 曹禺话剧民族化过程
第三节 曹禺话剧批评之批评
第九章 张爱玲:苍凉,却有着广大的解释
**节 幸与不幸岁月人生
第二节 时代梦魇苍凉回味
第三节 本意在俗其质却雅
第十章 论诸家:行走在俗或雅之一端
**节 张恨水:佛学情结与长篇小说创作
第二节 废名:中国式意识流与小说诗化之关系
第三节 苏青:民俗文化描写与作品的艺术魅力
附录:《小团圆》:戏梦人生的自觉书写
**节 自觉的戏梦人生
第二节 写作的意义
第三节 生命时间与叙事时间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一个时代的记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十章》所谓名家十章,是希望以专题形式,写出多年来我们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学名家时所追问和积淀下来的点点滴滴。由于《一个时代的记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十章》的专题性,我们不打算也不可能对名家作全面的研究,而只就一些有争议或被忽视的问题试作探索。如胡适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变革与发展;鲁迅小说是否“蔽于‘疗救病苦’的信条”;“萧红体”的内涵和渊源;庐隐游走于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写作;凌叔华小说在现代视野和委婉谨慎之间的微妙平衡;曹禺话剧的民族化;沈从文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理想建构;张爱玲小说的本意在俗,其质却雅等。同时,也由于《一个时代的记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十章》为作家之研究,我们希望能在资料性和可读性方面有所尝试,但因为是两个学院派学者的产物,而我们所定的写作角度又为“名家新论”,故“为真理而求真理”的态度和对学术规则的遵守,有可能令《一个时代的记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十章》的大多数章节依然服从于学术的价值。这是我们借此“后记”需要顺带说明的。

相关资料

1922年和1935年,胡适先后应邀为《申报五十周年纪念册》和《中国新文学大系》作《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和《建设理论集·导言》时,新文学已站稳脚跟并趋向繁荣,他仍花大篇幅郑重其事地再次阐述这一主张,只是这时已带有往事回首和经验总结的意味。今天,我们再一次回首当年会发现,胡适所实施的实际上是一种“观念先行”的策略。其付诸行动前,先晓示文学通变之必然性,而后每当文学革命推进一步,都以通变的观念作为破除阻力、扫除障碍的秘密武器,从而令文学革命“以奔涌之势澎湃起来”,又以不可遏制之势迅速获胜。道理是浅而易见的。且不说传统文学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单只说“清末民初的文坛,桐城派和文选派有很大的势力”引。虽说19世纪末以来,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和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西方文学已大量引进,外来的对比物不仅令人们大开眼界,也令人们开始反思旧文学的缺点;封建帝制的崩溃更令旧有的文化无所附丽,风光不再。但除了极少数先知者外,一般的中国文人对旧文学的认识并无明显的改变,仍然笃信旧文学为.“宇宙古今之至美”引,笃信中国旧文学的各种体式“不但楹联,如赋如颂如箴如铭,皆中国国粹之美者”引,笃信“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就连一些作为新生事物表征的新式学堂如北京大学,也先是为桐城派所把持,后又成为“朴学和文选两派的天下”引。这种状况甚至在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后也依然如旧,一直持续到文学革命发生前夕,“直到1917年才有所改变”由此可见,单纯的外来影响并不能促成文学革命的速胜。如果仅仅是时代的需求及外来的影响便能在短时间内促成文学的巨大变革,那么,早在1917年之前便应该完成新旧文学的转折,而不至于持续到1917年文学革命发生以后。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仅仅有外来影响等客观因素还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是从主观的思想观念人手,让“势不得不革新文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