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悲为怀菩提树下沐浴佛法

慈悲为怀菩提树下沐浴佛法

1星价 ¥16.1 (4.9折)
2星价¥16.1 定价¥32.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047345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275页
  • 出版时间:2010-07-01
  • 条形码:9787504734587 ; 978-7-5047-3458-7

本书特色

《慈悲为怀:菩提树下·沐浴佛法》:《般涅檠经》中说:修慈心者,能断贪欲;修悲心者,能断嗔恚。佛陀把“贪、嗔、痴”称为“三毒”,“三毒”是一切烦恼的总根源。所以,在当今这个五浊炽蛊的时代,修炼一颗慈悲心,就可以断除心中的“贪、嗔”二毒;“贪、嗔”既除,“痴”无所依。三毒尽净,就可以回归心灵的宁静与和谐,永得解脱与自在。但为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观无量寿传经》中说:『佛心者,大慈悲是。』所以,大慈大悲,是三世诸佛的本怀,大慈,予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让我们聚集到菩提树下,倾听佛陀穿越时空的睿智教诲,沐浴在佛法的无上光明和极乐之申为了给予一切众生清净无为的快乐,佛陀遁入深山中修行;为了解除一切众生生死轮回的痛苦,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果。俗言道:男戴观音,女戴弥勒。心怀大慈是弥勒,心怀大悲是观音。弥勒又称“慈氏”,是“未来佛”,普予众生未来之乐,所以号为“大慈尊”;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拔除众生今日之苦,所以号为“大悲菩萨”。现实中,无论是男是女,给予他人以快乐,就是修弥勒行;拔除他人的痛苦,就是修观音行;慈悲为怀待众生,就是与佛同在!佛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虽然施予一切众生以欢乐,但无所执著,离一切取舍分别,心无所缘,叫“无缘大慈”。佛如实了知心、佛、众生无差别,真如法身毕竟平等,故发大悲救拔之心,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总纲。佛性——心中有佛,处处皆菩提;功德——一毛钱与一万元的功德;修行——人世的苦乐皆为修行;普济——众生平等,慈济可达极乐;善心——意念苍生情;斋戎——戒生以修德性;放下——成魔,成佛,只在一念间;静心——心性清净得福报。

内容简介

一个信佛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佛曰,放下。却难倒了众世人。但为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慈悲为怀:菩提树下沐浴佛法》告诉人们:心怀慈悲,心中无愧,自然可以生活得无所挂碍,自然可以怡然自得。《慈悲为怀:菩提树下沐浴佛法》告诉人们:在佛学的世界里,你会了解忍耐不是压抑,你会懂得慈悲不需伪装。体验佛学的智慧,你也可以拥有自在欢喜,欢喜自在。《慈悲为怀:菩提树下沐浴佛法》告诉人们:心中有佛,处处法喜充满。

目录

**章 佛性——心中有佛,处处皆菩提何为佛?佛在哪里?世界上真的有佛国世界吗?真的有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吗?很多人对佛大都是持仰视的态度,看着天空,脖子都酸了也看不到佛所在的天国有多远、有多高,伤透了脑筋也猜不到一个形容距离的数字。其实,佛距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我们心中。只要心中有佛,那就是天国,处处皆菩提。1,佛,近在咫尺2,每个人心中都可以有佛国3,活着,本就是一种幸运4,知足方能心安常乐5,羡慕别人不如善待自己6,心怀慈悲,广结善缘7,助人不求回报是*大的回报8,凡事留三分余地9,自己修行,才能度脱自己10,用心地生活、做事11,一切都是*好的安排12,佛法在人间,善提心中求13,将生活本身当成目的第二章 功德——一毛钱与一万元的功德善心加功德等于贤者,悟道加自净等于小圣。人们常说,辈子多积功德,就可以赎上辈子造下的孽,或是此生之前一时糊涂犯下的罪过。功德大,死后就可以不用下地狱,甚至可以上天堂,成仙成佛,因此人们也称之为“积阴德”。功德之说在于行动,但更在乎心诚,功德的大小在于付出多少,但更在乎心之所念。比如一富人捐一万元钱,但是他只为求己过得更好,另一穷人只捐了一毛钱,但是他希望全世界都离苦得乐,很明显,捐一毛钱的人功德要大,因为他心系全世界。1,真正的功德在于心2,一毛功德可胜一万3,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4,朴素的平等主张5,送佛送到西6,一切诸佛法中,慈悲为大7,慈悲教人去爱8,慈悲重在践行9,为别人点一盏灯10,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第三章 修行——人世的苦乐皆为修行佛家重视修行,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来经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的,伤痛、挫折、快乐、幸福等都是种修行。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是修行,鉴真东渡也是修行。那我们凡人在世间怎样才真正叫修行?怎样才能提高境界?其实,切皆在人心,喜乐、荣辱学会用一种修行者的心去对待,心境自然会有所提高,自然可以获得平静、祥和。1,多忏悔,多改错2,苦与乐的关怀3,打你骂你的人,是让你修忍辱4,慈悲的三种表观形式5,天生就有缺陷需苦修6,慈悲喜舍——化解负面情绪之法宝7,不要搬弄是非8,换种眼光看问题9,伤人之语,如覆水难收10,律己要严,待人要宽11,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第四章 普济——众生平等,慈济可达极乐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人们耳熟能详的佛家语“阿弥陀佛”,其实“阿弥陀”是梵语,译成中文就是“无量寿”,又叫“无量光”。所谓无量寿的“寿”就是福德,因为有寿就有福了,所以福德无量。无量光,光就是智慧光,也就是智慧光明无量。阿弥陀佛的寿命、智慧、功德、道力,都是无量无边的,因为阿弥陀佛的福德无量,智慧也无量。普天之下,皆为众生,只有心中平等了,才能慈济众生,早得极乐。1,草木皆众生2,蚊子、蚂蚁与人平等3,敬父母就是敬佛4,儿孙白有儿孙福5,旧的不去,新的不来6,孝顺父母,慈悲儿女7,慈颜常笑,悲心化辱8,学会解脱,可登极乐9,博大的人道情怀10,做一个善良的人11,心是恶源,形为罪薮12,“无漏”的福报第五章 善心——意念苍生情善思如母众,难忍无量苦,意念苍生情,世世永不离人的思想皆是以自我为主导,于是人们就很容易有自私的思想。人人只为自己,在维护或者是扩大自己的利益的同时,难免会伤害到他人。人们通常将那些六亲不认、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称为大恶之人,其实这些人只是因为苍生情太弱,心中的情只系着自己,不会因为别人的痛而痛。综观身边的众生,他们都在苦,为钱,为欲望,为轮回所以,我们心里必须随时意念着苍生的想法,想着如何去帮助他们,只有众生成佛,才能处处皆菩提。1,待人以善心自宽2,用赞美照亮他人和自己3,慈悲无敌人4,享福不忘造福5,善心可化解怨恨6,知恩。感恩,报恩7,珍惜身边有缘人8,学会倾听,会给你带来福气9,你是微笑的,世界就是微笑的……第六章 斋戒——戒生以修德性第七章 放下——成魔。成佛,只在一念间第八章 静心——心性清净得福报
展开全部

节选

《慈悲为怀:菩提树下·沐浴佛法》内容简介:一个信佛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佛日,放下。却难倒了众世人。”的确,人世间有太多的东西与念想不为人们所控制,放下谈何容易。然而,既信佛,就需尽心修行,放下难,却不是不能,*起码我们可以从*恶之处放下,如放下仇恨,放下忧愁,放下猜忌,放下嫉妒,放下痛苦……这样我们才有空间来装载“善”的东西,如快乐、宁静、幸福,还有慈悲。

相关资料

人活一世,难免会犯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改之,善莫大焉。佛家重视修行,其中忏悔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修行方法。忏悔意味着改过自新,“忏”就是忏其前愆,即对过去所犯下的罪业生大惭愧心。“悔”就是悔其后过,即下定决心,改过自新,不再犯错。禅语有云:“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忏悔可以使人离恶从善,身心得到安定、祥和。如果对自己犯下的罪不进行忏悔,我们所造的罪业就会慢慢使我们堕落。一位礼佛者非常虔诚,每天都会从自己所种植的花园中采摘早晨*新鲜的花朵去供奉佛祖,多年不倦。寺院方丈非常欣喜,便勉励他说:“施主每日为佛祖供奉上*鲜美的花朵,虔诚之心真难得。我佛教经典有语: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必得庄严相貌之福报啊!”礼佛者听了之后内心非常欢喜,但随后便想起一事,向方丈请教:“大师,每日我来寺中向佛祖供花,便会感觉到心底如同被甘露清洗过一般,清凉而又宁静。但是一返凡世之后,面对各种琐碎事务,又会感觉到身心如陷火窟一般,极为焦灼不安。我虽诚心礼佛却暂无脱离俗世之意,可又盼望自己可以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内心的清净,请求方丈开导我。”方丈笑着反问道:“施主日日采花献佛,可知如何才可保持花朵之鲜艳?”

作者简介

王宇,自由作者,曾以一本《狼道》畅销于各大图书榜。后潜心对通俗佛教深入品读研究,旨在普度大众回归宁静、健康、积极的生活之中,出版《佛度有缘人》,深入浅出,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现居北京从事文字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