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三版)

包邮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三版)

1星价 ¥24.0 (7.5折)
2星价¥24.0 定价¥3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540011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0页
  • 出版时间:2010-07-01
  • 条形码:9787565400117 ; 978-7-5654-0011-7

本书特色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3版)》:21世纪工商管理类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

目录

第1章 导论学习目标1.1 物流的概念、分类与构成要素1.2 物流的地位与作用1.3 国内外物流管理的发展本章小结本章案例复习思考题第2章 物流战略管理学习目标2.1 物流战略管理概述2.2 物流战略环境分析2.3 物流战略的制定2.4 物流战略实施与控制本章小结本章案例复习思考题第3章 运输与配送管理学习目标3.1 运输及其方式选择3.2 运输优化管理3.3 配送及配送中心3.4 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3.5 配送合理化管理本章小结本章案例复习思考题第4章 仓储和物料管理学习目标4.1 仓库类型和功能4.2 仓储决策与作业管理4.3 自营仓库的选址与功能设计4.4 营业仓库的选择和优化4.5 物料管理方法本章小结本章案例复习思考题第5章 装卸搬运、包装与流通加工管理学习目标5.1 装卸搬运作业管理5.2 包装类型与设计5.3 包装材料与包装技术5.4 流通加工管理本章小结本章案例复习思考题第6章 物流信息管理学习目标6.1 物流信息概述6.2 物流信息系统6.3 物流信息系统中的主要技术6.4 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本章小结本章案例复习思考题第7章 物流成本管理学习目标7.1 物流成本管理概述7.2 物流成本核算7.3 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7.4 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本章小结本章案例复习思考题第8章 物流服务管理学习目标8.1 物流服务的内容与指标8.2 物流服务决策8.3 物流服务的管理与控制8.4 物流服务的改善本章小结本章案例复习思考题第9章 物流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学习目标9.1 物流组织的产生、发展与类型9.2 物流组织设计9.3 物流作业人员的能力开发与绩效评价9.4 物流管理人员的能力开发与绩效评价本章小结本章案例复习思考题第10章 供应链管理学习目标10.1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与价值10.2 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内容与基本原则10.3 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与程序10.4 供应链企业协作本章小结本章案例复习思考题模拟试卷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第3版)》内容包括:物流的概念、分类与构成要素、物流的地位与作用、国内外物流管理的发展、物流战略管理概述、物流战略环境分析、物流战略的制定、物流战略实施与控制、运输及其方式选择、运输优化管理、配送及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配送合理化管理……

相关资料

插图:由上可知,日本各界对物流概念的定义多属“中性”,即主要侧重于描述物流是一系列有关有形与无形商品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实体转移过程,并不涉及这一过程是否是有效的。因此,日本是将物流与物流管理相区别的,物流与物流管理具有不同的定义。3)我国的物流概念由于我国是从日本引进物流概念的,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各界一直沿用日本的物流定义,虽然版本不同,但差别不大。同时,我国也很少有组织或机构对物流概念进行定义或规范,因此,关于物流概念的定义主要以研究者个人的定义为主。2001年8月1日,我国首次颁布并实施了《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从此,我国开始出现了机构对物流概念的定义,进而提高了物流定义的权威性。我国2001年8月1日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②我们认为,这个定义基本上是“中性”的,既没有强调物流的“有效性”,也没有涉及对物流活动的“计划、执行或控制”,因此,该定义预示着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定义是不同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在《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除物流的定义外,还另外规定了物流管理的定义。综上所述,本书将传统物流概念整理为:物流是指伴随物品由供应地向需求地的转移而发生的运输、装卸、储存、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与上述活动相关的信息活动的集合系统。为了准确理解物流的定义,应把握以下几点:**,物流是一个系统,是各种物流构成要素的集成,运输、装卸、储存、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是物流的基本构成要素,而不是完整的物流。第二,定义中的“物品”不只是指*终产品,还包括生产所用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伴随商品销售的包装容器、包装材料,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第三,这里所说的“需求者”,除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外,还包括制造商、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需求者”。第四,物流不是传统的“物资流通”的简称。在我国,长期使用“物资流通”用语,这一用语是指传统的生产资料流通,主要是指生产资料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虽然也包括物流活动,但更强调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转移,即物资(生产资料的约定俗成用语)的“商流”。

作者简介

夏春玉,1962年生,黑龙江林甸县人,先后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陕西财经学院,分获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曾留学日本一桥大学、北九州大学。现任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兼任东北亚(日本)城市合作机构咨询委员。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商科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零售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财贸经济》、《营销科学学报》、《商业经济与管理》、《财经问题研究》、《产业组织评论》编委等职。作者长期从事流通理论、物流与营销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现代商品流通理论与政策》、《中国流通经济论》(日、韩文版)、《流通结构,竞争与行为》(日文版)、《流通概论》、《现代物流概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当代流通理论》等专著、教材1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先后入选财政部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辽宁省“百千万工程”百人层次人选、辽宁省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