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着瞭望塔
读者评分
4分

沿着瞭望塔

1星价 ¥15.4 (5.5折)
2星价¥15.4 定价¥28.0
商品评论(2条)
ala***(三星用户)

王小峰作品

《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笔,书里会随机赠送一张卡片,挺精美的。

2014-04-11 13:41:57
0 0
tia***(二星用户)

欧洲式理想 中国式现实,读来心酸

先看电子书特价书的,只有三分之二的内容不过瘾,终于偶遇特价,还是值得的,天马行空的文字,而立之年的人们读完有重走青春的感觉

2012-10-25 19:44:54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09413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1页
  • 出版时间:2010-08-01
  • 条形码:9787208094130 ; 978-7-208-09413-0

本书特色

《沿着瞭望塔》一书的主人公很特别,他们分别是:约翰?列侬、鲍勃?迪伦、吉米?亨德里克斯、吉姆?莫里森、詹尼斯?乔普林、邓丽君、小野洋子、刘文正、侯德健、罗大佑、雷金、崔健、张蔷,以及王菲。他们将共同完成这趟寻找美好世界的奇幻之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故事,是所有曾经年轻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为理想他们曾无所畏惧也曾彷徨失措,他们共同经历过生死,情义比什么都更重要,总有人甘愿为对方付出一切。在风平浪静之后,总会迎来神清气爽的一刻。本书更难归类,非一般意义上的类型小说,而是混合型的,是公路小说+非虚构小说+段子+DV的合体。与电影《阿甘正传》的故事设置近似,将现实与历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真实的主人公穿行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亦真亦幻。阅读作品的过程,也充分体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的多个关键词:理想,情义,革命,死亡,幻灭,成长,等等。诚如作者所言:作为公众熟知的人物,为他们虚构出更鲜活的人物性格,在阅读时有助于你多理解一些历史背景。谨以此书表达我对这些音乐家的敬意。

目录

精彩人物对白:鲍勃·迪伦:我要离开我的国家了,这次像我**次离家出走的感觉,有些不安,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约翰·列侬:革命结束后,你会衣锦还乡。约翰·列侬:还记得我们离开美国是为了什么吗?鲍勃·迪伦:去中国参加革命。约翰·列侬:对,这一点不要忘了。有时候人走着走着就忘记该干什么了。鲍勃·迪伦:你是约翰·列侬,这谁都知道。约翰·列侬:在这里,没有人知道我们。我们像两个得克萨斯州农场的乡巴佬。鲍勃·迪伦:约翰,别遇到麻烦就动摇,我们已经在路上了。约翰·列侬:在路上,在路上,可我看不到路的尽头。约翰·列侬:从我离开英国那天起,我就已经不是一个歌手了,我是一个革命者约翰·列侬。鲍勃·迪伦:革命者难道就不唱歌了?约翰·列侬:至少在革命胜利之前我是不会唱歌的。约翰·列侬:你怎么知道后面有人跟踪?鲍勃·迪伦:这是本能,以前总有狗仔队跟踪我。约翰·列侬:很多美好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可我们都忽略了。我们的脑袋里会想像出另一种美好的东西,并且去追求它。当你得到它,会失去你本来就拥有的更多美好的东西,这是为什么?鲍勃·迪伦:贪婪。约翰·列侬:鲍勃,你是个乐观的人。鲍勃·迪伦:我是根据你的状态来决定自己是乐观还是悲观。约翰·列侬:鲍勃,你不要这么早说遗言。鲍勃·迪伦:我们活在世上说的每句话都是遗言。崔健:可我还不太会弹吉他。约翰·列侬:当你孤独的时候,你就会了。约翰·列侬:在商业社会,成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你需要的不仅仅是成名。王菲:那我还需要什么?约翰·列侬:成为你自己。
展开全部

节选

《沿着瞭望塔》是王小峰的**部长篇小说,小说的主题紧紧围绕着成长、理想主义、友情的话题展开。在一个没有理想主义的年代奢谈理想是件很危险的事情。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英国的一家录音棚,约翰·列侬心血来潮,要到中国参加文化大革命,他拉上了只为了履行信用的鲍勃·迪伦和其他几位摇滚歌星,一路磕磕绊绊,出生入死,终于到了中国。等他们到了中国,又将面临新的选择……主人公人物卡片(列侬):

相关资料

1“约翰,你一直心不在焉!”保罗?麦卡特尼摘下耳机,脸上露出愠色,“和声部分应该是‘啦——啦——啦’,不是‘啊——啊——啊’,你一直低半度。”“对这种小女生才会喜欢的歌曲,我确实没感觉。”约翰?列侬轻轻摘下耳机,耸了耸肩,用一副挑衅的口吻说,“你可以找克利夫?理查德来跟你和声。”“你这样我们没法继续下去了。”麦卡特尼使劲敲着面前的麦克风说。“保罗、约翰,你们冷静一下。”菲尔?斯佩克特在外面通过麦克风对他们说。作为制作人,斯佩克特在制作这张专辑过程中,已经无法控制某些局面了, 列侬和麦卡特尼一直互相拆台,乔治?哈里森和林格?斯塔尔也很消极。列侬转身走出录音间,在外面的沙发上坐下。旁边的乔治?哈里森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刚才的争吵,专心致志地看着报纸。斯佩克特走过来:“约翰,我想跟你谈谈这张专辑的事情。你们出于对我的信任,才选择了我,现在我有些爱莫能助。”“这个保罗*清楚。”列侬冷冷地说。“也有你的责任,约翰。”斯佩克特皱着眉,“全世界*牛的摇滚乐队确实很牛。”“菲尔,这怪谁呢?”“我现在好像不是在给伟大的‘披头士’录音,而是在给四个傲慢的英国人录音。想想你们**次登陆美国的情景,也许你们会放下自己各自的想法。”“我们都长大了,菲尔,但是还没有老去,还不用靠那些回忆活着。”“难道你们想在这张专辑里告诉歌迷,这是一张由四个人而不是‘披头士’创作的一张拼盘?”“从现在的情况看是这样。我不明白,为什么把我写的《革命#2》和《那些发生在街上的事》两首歌拿掉,你作为制作人,并没有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约翰,这两首歌曲也许放在《白色专辑》里更合适,就这样。”“对,有人对革命不感兴趣,包括那些门外的歌迷,他们希望我们永远唱《我要握住你的手》《你所需要的都是爱》。但我不喜欢哄那些小孩了。”“约翰,”一直专心看报纸的哈里森突然指着报纸说,“你应该去中国,那里正在进行一场革命,”列侬侧过脸,瞟了一眼报纸,“乔治,那上面说什么了?”“中国有百万红卫兵参加革命,但是他们好像还吃不饱饭。”“乔治,你别听他胡扯。”斯佩克特说。“我此时此刻真应该站在中国的街道上,跟红卫兵一起呼喊口号,这才是我的理想,而不是唱那些让人直起鸡皮疙瘩的歌曲。”列侬说。“约翰,你的*大的理想已经完美地实现了,你和你的伙伴成了世界上*伟大的摇滚乐队。”“我不喜欢走到哪里都听到这样的话:你们是*牛的摇滚乐队,我爱你们。我受够了。”“约翰,你的电话。”录音助理过来示意列侬去接电话。列侬站起身,推门出去了。菲尔看着列侬的背影,摇摇头,“他怎么还是跟个孩子一样?”电话是鲍勃?迪伦从美国打来的。“约翰,没有耽误你录音吧?”“没有,一点也没有,现在是休息时间。”“什么时候出片?”“不知道,我根本不关心这些。”“那我们聊聊天吧,我现在烦死了。”迪伦懒洋洋地说。“我也烦死了。”“怎么了?约翰。”“保罗还在唱那些泡妞歌曲,我一听就要吐。”“我讨厌那些狗仔队,他们像影子一样跟着我,我就像在纳粹占领区的犹太人一样。我不想在美国待着了,想去一个没有狗仔队的地方,连迈阿密这种没文化的地方待着都不踏实。”“那我们去中国,他们正在革命,没有狗仔队。”“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明天我就去美国找你。”迪伦哈哈大笑:“那三个人会杀死你的。”迪伦确实有些烦躁,列侬故意拿着电话不放下,两个人有话没话胡聊了起来,半个小时过去了,助理几次进来示意列侬去录音,列侬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继续跟迪伦聊天。录音间里,麦卡特尼不停地看着手表,这是第几次看表他已经记不清了,*后,他把耳机摘下来,扔在桌子上,推门从里面出来。“菲尔,你看到了吧,有人在拆台。”“保罗,”菲尔站了起来,把一叠曲谱摔在调音台上,“你告诉我,这是为什么?”“没什么,可能有人要去当首相了。”斯佩克特沉默了一下:“我很担心这张专辑无法按期完成。”“我也无能为力,”麦卡特尼说,“事实上就是这么回事。‘披头士’是一支全世界*赚钱的乐队,但是他们向全世界宣布,他们不再进行巡回演出,他们要专心创作一些更有思想的作品,让自己像政治家一样。我早看出来了,它就是一支赚钱的乐队,除此之外它狗屁不是。”说完,麦卡特尼拿起外衣,头也不回地走了。2迈阿密。迪伦见到突然出现在面前的列侬有些吃惊,这对迪伦来说有些被冒犯。“你不会真的让我跟你一起去中国吧?”迪伦的语气很冷淡。“是的。”“你们英国佬真会开玩笑,我们两个到了中国,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会马上被他们抓起来,然后扔到河里喂鱼吃,你只能跟鱼革命。”“你听我解释,是这样……”“不,不,约翰,我确实不是一个习惯当明星的人,但我也不想到那样一个连汉堡都没有的地方去。”列侬没有想到,电话里跟他无话不说的迪伦,见面后态度竟是这么傲慢,让他有些尴尬。迪伦坐在酒店阳台躺椅上,他好像根本没有意识到列侬的存在,他喝着咖啡,抽着万宝路香烟,或者向眼前走过的泳装女孩瞟一眼。偶尔,他会把墨镜摘下来,冲着阳光晃一下,然后再戴上。列侬看着这位有点傲慢的美国人,一时不知该怎么说。他疑惑,难道这家伙在电话里只是随便说说?“你为什么会选中我?为什么不找一个会说中国话的人?”迪伦终于说话了。“鲍勃,那天通完电话,我很认真想了一下,中国之行,我需要你。”“我对革命没有任何兴趣。我喜欢看看书,唱唱歌,或者有一件漂亮的皮夹克,我讨厌周围全是人,这是我一生的追求。”“你答应过跟我去中国。”“我以为你那是喝醉了说胡话,我也信口说了一句胡话,你别当真。”“我因为你那句胡话就飞过来了。”“你太冲动了。你为什么不去找格瓦拉?我只会制造一些交通事故。”“鲍勃,只要你还留在美国,你就会不停地制造交通事故,就会有八卦记者跟在你的后面,还有那些无聊的乐评人,天天分析你的那些歌词,探索你的心灵,你很享受这些吗?你跟一只扔掉的可口可乐瓶子没什么区别。”“哦,不,我讨厌这些,这让我很烦。”“这就是为什么时代代言人可怜兮兮地躲在迈阿密的海滩边上偷看那些姑娘大腿的原因。”迪伦瞟了一眼列侬,“我在成为代言人之前就喜欢了。”“在中国,没有人会认识你,你是*自由的。”“约翰,这是大事,至少我要跟经纪人和唱片公司或者家人商量一下。”“那就泡汤了,我们*好的方式是不辞而别。”“别扯淡了,我们去吃饭,晚上去看‘大门’乐队的演出。你知道吉姆吧?这家伙现在很有意思,我在盼着他取代我成为新的代言人。”“他是个诗人对不?”3列侬对看什么摇滚演出已经没有任何兴趣,他的心早就飞到了中国。两个人躲在一个光线不好的角落坐下,列侬看着眼前熟悉的场景,心里格外烦躁。迪伦则尽量把自己缩在那只墨镜的后面,他不希望在这里被观众认出来,他只想专心看一场演出。演出开始了,看来迪伦的眼光不错,“大门”乐队一上来就让观众疯狂了,主唱吉姆?莫里森看上去像个酒鬼,列侬鄙夷地看着莫里森,心想,这家伙在后台又飞高了。过去,列侬听到音乐响起一定会兴奋起来,今天他就像在等航班,把接下来两个多小时的垃圾时间熬过去。迪伦很投入,他偶尔会跟列侬耳语几句,现场声音嘈杂,列侬只是下意识配合他点点头。“嗨,他很搞怪。”迪伦说。“你们美国人能怪到哪里去?”列侬冲着迪伦的耳朵喊。“他每次演出都有新花样,然后现场一片骚乱。”“这都是后工业时代无聊的东西。”“你说什么?”“无聊!”“很有趣!”莫里森一首歌唱完,在台上晃悠着跟台下的观众胡扯,他们坐在后面根本听不清他在胡说些什么,前几排的观众一直尖叫。“他一定会干出人意料的事情。”迪伦说。“不可能,你看这么多保安,会把他掐死的。”“要不我们打个赌?”“赌什么?”“如果他今天晚上没有胡来,现场没有骚乱,我就跟你去中国。如果发生了,我就不想再见到你了。”列侬从来没看过“大门”乐队的演出,他对莫里森这样的偏执狂在下一分钟会做出什么没有概念,他不想通过打赌的方式失去迪伦。迪伦不想去中国,那只是他的托词,他在犹豫,*终他会去中国的。实际上,迪伦的心里确实在经历一次赌博,他赌的是他的未来。“怎么?不敢吗?”迪伦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问列侬。“为什么不?”“直到演出结束,观众退场为止。”“OK!”这场演出莫里森确实状态不好,他常常语无伦次,甚至呆若木鸡站在舞台上,不知所措,他能把这些歌曲唱完,已经算对得起今天来的观众了。演出结束,全场灯光亮了起来,莫里森冲着台下观众挥着手,那个动作很性感,列侬看着要走回后台的莫里森,突然动了恻隐之心,要是拉着他去中国,也许能挽救一条堕落的生命。他已经无法忍受所谓的摇滚生活方式了,也看不惯别人这样。迪伦匆匆站起身,对列侬说:“赶紧走。”两个人趁着现场的混乱,从旁门溜了出去,迅速钻进了汽车。迪伦舒了口气,现在他可以确定两件事:**,在迈阿密这个醉生梦死的地方,没有人对一个叫鲍勃?迪伦的人感兴趣,以后这里可以成为理想的避难所;第二,他必须跟旁边这个人去中国。他把车窗摇下一半,点上一支烟,把脸侧向窗外。“嗨,我们要定个时间表了。”列侬颇有些得意地说。“巡回演出吗?”“你确实有喜欢跟记者装傻的习惯,不过别在我跟前耍这一套。”“约翰,我输了。但我还是不能去中国,因为……”“鲍勃,”列侬有点生气,“我不是你戏耍的对象,你可以直接说:‘我坚决不去。’”迪伦见列侬认真起来,赶紧说:“你别生气……”“对不起,我尽了*大的努力和诚意,我不勉强。”迪伦有些尴尬,毕竟,这是“披头士”的约翰?列侬,而不是小报记者。可他的确没有想过去中国,就算躲避狗仔队,也用不着去中国。列侬像开玩笑一样就要把这事儿变成现实,甚至没有让他有心理准备,迪伦觉得这有点不礼貌,特别是对迪伦这样不喜欢被左右的人来说确实很难受。他想耍个赖列侬就饶过他了,没想到列侬这么认真。“约翰,再让我想想,毕竟革命是件大事儿,尤其是去中国。”“算了,鲍勃,我不强人所难,能去中国的人到处都是,如果肯尼迪、马丁?路德?金没有死,我可以说服他们去中国,干吗非要拉着你,你可以继续像只受惊的兔子一样躲在美国的某个角落,过着你的自由生活。”列侬说完,拉开车门,跳下车,“再会,鲍勃。”“约翰,”迪伦急忙跳下车,“约翰,不是这样的。”他不想因此跟这位比耶稣基督还受欢迎的约翰?列侬伤和气,“你听我解释。”列侬转过身,严厉地说:“你从来不跟媒体解释什么,同样,也不要跟我解释,所有的解释都是废话,就像我对着全美国的媒体解释‘披头士’没有比耶稣受欢迎一样,结果呢?没有人听我在那里胡说八道。你更喜欢跟记者玩捉迷藏游戏,你还是留在美国玩这个低级游戏吧。不管是接受采访还是在生活中,你从来都把自己打扮成惊弓之鸟的样子,躲在壳里,这样很有魅力。再见,美国的时代代言人。”列侬头也不回地径直朝路边走去。走到路边,列侬发现,对面剧场门口聚集了很多人,有人往外跑,有人往里冲。刚才两个人在吵架,没有留意对面的嘈杂,他停在那里,想看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时,迪伦从后面赶了过来,也看到了对面发生的事情。“发生了什么?”“他们看到偶像鲍勃?迪伦,激动了,你干吗不过去接受膜拜?”“好了,约翰。你还在生气。”路对面的场面看上去有些失控,已经有警车鸣着笛开了过来。这时,一个人从对面朝停车场跑过来,列侬上去拦住了这个人,“嗨,怎么了?”那人看了一眼列侬,“哦,你长得真像约翰?列侬。”“人家都这么说。这位还像鲍勃?迪伦呢。”迪伦赶紧低头推了推墨镜。“刚才‘大门’乐队返场,出事了。”“返场?”迪伦看了一眼列侬,“我们没看到。”“返场永远是*精彩的,”那个人说,“吉姆唱完*后一首歌,观众还要求他唱,他说,我已经把所有会唱的歌都唱完了,你们滚蛋回家吧。观众就起哄,说可以干点别的。结果,你猜吉姆干了什么?他把裤子拉链解开,掏出了大鸡巴,哈,那样子太酷了。他说:‘美国人在用枪杀死越南人。’”“上帝,明天又是头条。”迪伦说。“他一定神志不清了。”列侬说。“全场一下就乱了,保安马上把他带走了。”那人说完,便朝停车场走去,边走边回头说:“你确实很像列侬。”迪伦看了一眼列侬,诡秘地笑了一下:“约翰,其实我赢了。”“但你的信用输了,什么也比不了这个。”“是的,我不止一次输掉这个。”“那是人*宝贵的品格,一生只能输掉一次,输掉了就永远不会再回来。鲍勃,我要告诉你什么叫信用,美国人应该学学这个。我现在去把吉姆弄出来,他不能这样下去。”“对,你可以带他去中国。”“是这样,他需要救赎。”“约翰,”迪伦显得有些无奈,“我让你很不开心,没想到会是这样,很抱歉。你想过没有,如果你这样去警察局,一个英国人,去捞一个美国人,有点不可思议。”“这个我很清楚。”“吉姆的行为,根据美国法律,不会有很大麻烦。他的律师或者唱片公司会想办法的。”迪伦见列侬真的想去见莫里森,便劝他。“你不仅没有信用,还没有同情心。”列侬说。“你真要带他去中国?”迪伦问。“是的。”迪伦沉默了片刻,很肯定地说:“能算上我吗?信用是可以挽回的。”列侬狐疑地看着迪伦,他真有点不喜欢这个美国人的反复无常了,“我们虽然都讲英语,可我实在听不懂你们美国人的幽默,算了,鲍勃,有吉姆就够了。”“我没有开玩笑,我决定跟你去中国。”迪伦的语气很坚定,他突然改变主意,是不想加深他们之间的误会,就算这件事来得很突然,他也不至于这么去涮列侬。迪伦刚才大致想了一下,去中国是件很费劲的事情,基本上是天方夜谭,答应他又何妨。当列侬的冲动逐渐冷静下来,他自然会回英国继续录制“披头士”的新专辑。列侬想了一下,他在琢磨迪伦这句话的真实程度到底有多大。迪伦见列侬还在犹豫,便拍拍列侬的肩膀说:“别犹豫了,就这么定了,我们一起去救吉姆。”4鲍勃?迪伦在警察局交了一笔保释金,吉姆?莫里森自由了。走出警察局之前,警察提醒这个家伙,半年内他必须随时听候警察局的召唤。莫里森努着嘴唇,用他一贯不屑的表情瞟了一眼警察:“是的,我会搬到你家隔壁住。”“请你在这里签字。”迪伦签好字,把保证书交给了警察。“好了,他可以跟你回家了。”迪伦带着莫里森从警察局出来,“吉姆,你不该那样玩,抗议美国的方式有很多。”“这是我喜欢的方式。”“不要跟这些警察打交道。”“鲍勃,你为什么要帮我?我正想在里面写几首歌。”“为了信用,就这么简单。”“那里面有个家伙,太讨厌了,下次我再见到他,非揍扁他不可,他居然说他的那个家伙比我的大。”“行了,总有比你大的,现在我就要带你见一个比你大的人,他在等着你呢。”“鲍勃?迪伦先生!”迪伦听见后面有人喊他。他回头一看,是刚才的那个警察。“警察先生,你还有什么事情?”“还需要你配合一下,请在这个地方签上字。”警察说着掏出一个本子。“啊哈,迈阿密,我喜欢这个城市。”迪伦写上自己的名字。“我是你的歌迷,谢谢你迪伦先生。”莫里森挥起拳头装作攻击警察的样子,被迪伦拉开,“我可不想为你第二次交保证金。”

作者简介

王小峰,六十年代生人,《三联生活周刊》主笔,“不许联想”(www.wangxiaofeng.net)博主。其他作品有,《不是我点的火》《不许联想》《文化@私生活》《欧美流行音乐指南》《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