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信息系统战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包邮企业信息系统战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星价 ¥17.6 (5.5折)
2星价¥17.6 定价¥3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263275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44页
  • 出版时间:2010-06-01
  • 条形码:9787502632755 ; 978-7-5026-3275-5

本书特色

《企业信息系统战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是由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的。

内容简介

《企业信息系统战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信息系统对业务战略支持方式并结合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特征,识别我国企业信息系统战略维度结构,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深度案例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信息系统战略环境、信息系统战略维度、信息系统资源、企业绩效之间关系,探讨我国企业信息系统战略设计、选择、实施策略。有助于认识我国企业信息系统战略及其规律,助推企业信息系统战略理论发展。对于促进微观层面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及企业借助信息化获取竞争优势、实现转型升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企业信息系统战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既可作为制造企业进行信息化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的参考资料,也可供信息化领域的软件供应商、系统实施商、信息化主管部门官员阅读,更可作为高等院校从事信息化教学与研究师生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信息系统战略概念及其维度构思
2.2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与管理框架
2.3 信息系统战略分析与选择
2.4 基于资源观的信息系统战略实施
2.5 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中的企业绩效
第3章 实证数据收集
3.1 问卷设计
3.2 问卷调查
3.3 样本特征
第4章 信息系统战略与业务战略的关系
展开全部

节选

《企业信息系统统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书基于信息系统对业务战略支持方式并结合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特征,识别我国企业信息系统战略维度结构,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深度案例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信息系统战略环境、信息系统战略维度、信息系统资源、企业绩效之间关系,探讨我国企业信息等。

相关资料

插图:1.1.1 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到两化融合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演进进程,通过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把整个社会发展阶段从工业社会推进到一个新的社会形态——信息社会;与此相对应的,把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形态——物质经济,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信息经济(游五洋和陶青,2003)。信息化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全球经济和科技发生深刻变革、我国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历史时刻,根据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深刻阐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的内在关系,科学回答了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途径。这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等重要论断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层次(金江军,2009)。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例如,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机械电子技术,工业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产品融合是指信息技术或产品融合到工业产品中,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智能化技术之后就变成了智能家电(如智能冰箱、变频空调等),普通飞机模型增加控制芯片之后就成了遥控飞机,增加汽车电子设备可以提高汽车档次。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促进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例如,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管理软件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电子商务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途径,产品信息可以在网上发布并达成交易。产业衍生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催生出新的产业,如汽车电子产业、工业软件产业、工业创意产业、企业信息化咨询业等。此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电信业等产生了大量市场需求,可以有效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