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范式转换与实践教学改革

包邮实践范式转换与实践教学改革

1星价 ¥12.1 (5.5折)
2星价¥12.1 定价¥2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41489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10
  • 出版时间:2010-07-01
  • 条形码:9787504148902 ; 978-7-5041-4890-2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实践范式的历史演变;实践教学的四种基本形式;实践教学形式及其实践范式的反思;重构实践教学:存在实践观的视角。

目录

前言**章 实践范式的历史演变**节 泛化的实践:人类*原始的实践范式第二节 道德实践观与实践范式的**次转变第三节 生产实践观以及实践范式的第二次转变第四节 交往实践观与实践范式尚未完成的第三次转变第二章 实践教学的四种基本形式**节 从游第二节 学徒制第三节 实验教学第四节 生产实习第三章 实践教学形式及其实践范式的反思**节 道德实践范式与从游第二节 生产实践范式与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第三节 交往实践与实践教学第四章 重构实践教学:存在实践观的视角**节 存在实践观:实践教学的新基础第二节 从存在实践观的视角重新审视实践教学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实践范式转换与实践教学改革》以实践范式的历史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历史上不同的实践范式及其演变的原因,探索不同实践范式与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试图为当前的实践教学改革扫清理论基础上的困惑,从实践范式转换的视角观察和反思现有的实践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改革,从而为实践教学改革指出了明确的道路。

相关资料

20世纪90年代左右,我国学界曾经掀起过交往实践研究的热潮。有论者认为马克思的实践观实际上是交往实践观。认为“交往实践是诸主体间通过改造相互联系的中介客体而结成社会关系的物质活动”“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见解,交往实践观在多方面超越或扬弃了传统实践观的‘主体一客体’框架。”有论者认为长期以来,学界“对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和交往实践观缺乏足够的重视”,提出要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认为在新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其主题、视界与范式都将发生‘交往实践观’的转向”。同时,有论者表示反对,认为“变实践概念为交往实践,变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交往实践观”,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看法。马克思的实践观到底是不是交往实践观,目前在学界还没有定论,估计一时也不会有定论。尽管学者们对马克思的实践观是不是交往实践观持不同意见,但是,大家对于马克思有关实践的论述中包含着交往维度,一般来讲是认同的。此外,由于哈贝马斯自认为自己理论的重要来源是马克思,在讨论哈贝马斯的交往实践观之前,对马克思有关交往的观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是很有必要的。马克思把“交往”作为一个专门概念使用,*早可能出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在论述人类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时说:“这种生产**次是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开始。而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Verkehr)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