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01008871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0
- 出版时间:2010-09-01
- 条形码:9787010088716 ; 978-7-01-008871-6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关于研究“荣辱思想的中西哲学基础”的专著,书中深入发掘、整理、分析中西方哲学思想中的荣辱思想内容;通过批判诠释,在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实践寻求丰富思想资源的同时,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荣辱观思想的现代转化及其可能路径。
全书共分为总论、荣辱思想的西方道德哲学基础研究、荣辱思想的中国传统哲学基础研究以及结语四部分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在大量占有**手资料基础之上,深入发掘、整理、分析中西方哲学思想中的荣辱思想内容;通过批判诠释,在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实践寻求丰富思想资源的同时,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荣辱观思想的现代转化及其可能路径。本书西方哲学部分的资料新近全面,新见迭出;中国哲学部分在诸多细节处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
目录
总论
**节 “荣辱”概念的伦理学界定
第二节 本书的框架构想
**编 荣辱思想的西方道德哲学基础研究
**章 荣辱与道德话语
**节 摩尔的“未决问题论证”
第二节 艾耶尔的情感主义
第三节 哈曼的道德相对主义
第四节 布莱克本的准实在论
第五节 道德实在论
第六节 荣辱感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第二章 荣辱与实践理性
**节 道德与理性的困惑:盖吉兹之环
第二节 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
第三节 哥梯尔的自利契约论
第四节 自利理性与道德理性的不可通约性
第五节 斯坎伦的非自利契约论
第六节 荣辱感的实践理性基础
第三章 荣辱与情感理性
**节 柏拉图论理智、激情与欲望
第二节 不能自制的问题
第三节 不能自制的不可能性
第四节 不能自制的可能性
第五节 休谟论理性与情感
第六节 富特的“与生俱来的善”
第七节 荣辱感的情感理性基础
第四章 荣辱与美德
**节 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
第二节 麦金太尔的美德伦理学
第三节 弗兰肯纳的义务论美德伦理学
第四节 规范美德伦理学
第五节 美德伦理学的不可替代性及其价值
第六节 荣辱感的长效心理机制
第二编 荣辱思想的中国传统哲学基础研究
导论 “荣辱”与中国的情感哲学
**节 中国哲学的主体性特征
第二节 主体/心灵的现象学性和内省性
第三节 心灵的能动性与“境界”的追求
第四节 中国的情感哲学
**章 荣辱思想的美德基础
**节 中国哲学的“荣辱”概念之辨析
第二节 美德与荣辱感
第三节 儒家的美德标准:“仁道”原则
第四节 道家的美德标准:“无为”原则
第五节 墨家的美德标准:“兼爱”与“利人”
第六节 “荣辱”与理想人格
第二章 荣辱思想的人性基础
**节 孔孟的“性善论”
第二节 荀子的“性恶论”
第三节 道家的“自然”即“应然”的人性论
第四节 宋明理学的人性二元论
第五节 人性的实然与应然
第三章 荣辱思想的情感基础
**节 性情之辨
第二节 理欲之辨
第三节 儒家的“乐以成人”说
第四节 道德理性之情感来源:儒家的“良知”说
第五节 “荣辱”与“境界”
第四章 荣辱思想的实现途径
**节 法家的“仓廪实,知荣辱”说
第二节 “荣辱”与仁政
第三节 儒家的“荣辱由己”论
第四节 情感的理性之道:“致中和”
第五节 “修身为本”与“止于至善”之道
结语 “荣辱观”形成的长效内外机制
**节 “荣辱观”形成的主观条件
第二节 “荣辱观”与民生
第三节 “荣辱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四节 “荣辱观”与政府的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
**节 “荣辱”概念的伦理学界定
第二节 本书的框架构想
**编 荣辱思想的西方道德哲学基础研究
**章 荣辱与道德话语
**节 摩尔的“未决问题论证”
第二节 艾耶尔的情感主义
第三节 哈曼的道德相对主义
第四节 布莱克本的准实在论
第五节 道德实在论
第六节 荣辱感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第二章 荣辱与实践理性
**节 道德与理性的困惑:盖吉兹之环
第二节 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
第三节 哥梯尔的自利契约论
第四节 自利理性与道德理性的不可通约性
第五节 斯坎伦的非自利契约论
第六节 荣辱感的实践理性基础
第三章 荣辱与情感理性
**节 柏拉图论理智、激情与欲望
第二节 不能自制的问题
第三节 不能自制的不可能性
第四节 不能自制的可能性
第五节 休谟论理性与情感
第六节 富特的“与生俱来的善”
第七节 荣辱感的情感理性基础
第四章 荣辱与美德
**节 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
第二节 麦金太尔的美德伦理学
第三节 弗兰肯纳的义务论美德伦理学
第四节 规范美德伦理学
第五节 美德伦理学的不可替代性及其价值
第六节 荣辱感的长效心理机制
第二编 荣辱思想的中国传统哲学基础研究
导论 “荣辱”与中国的情感哲学
**节 中国哲学的主体性特征
第二节 主体/心灵的现象学性和内省性
第三节 心灵的能动性与“境界”的追求
第四节 中国的情感哲学
**章 荣辱思想的美德基础
**节 中国哲学的“荣辱”概念之辨析
第二节 美德与荣辱感
第三节 儒家的美德标准:“仁道”原则
第四节 道家的美德标准:“无为”原则
第五节 墨家的美德标准:“兼爱”与“利人”
第六节 “荣辱”与理想人格
第二章 荣辱思想的人性基础
**节 孔孟的“性善论”
第二节 荀子的“性恶论”
第三节 道家的“自然”即“应然”的人性论
第四节 宋明理学的人性二元论
第五节 人性的实然与应然
第三章 荣辱思想的情感基础
**节 性情之辨
第二节 理欲之辨
第三节 儒家的“乐以成人”说
第四节 道德理性之情感来源:儒家的“良知”说
第五节 “荣辱”与“境界”
第四章 荣辱思想的实现途径
**节 法家的“仓廪实,知荣辱”说
第二节 “荣辱”与仁政
第三节 儒家的“荣辱由己”论
第四节 情感的理性之道:“致中和”
第五节 “修身为本”与“止于至善”之道
结语 “荣辱观”形成的长效内外机制
**节 “荣辱观”形成的主观条件
第二节 “荣辱观”与民生
第三节 “荣辱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四节 “荣辱观”与政府的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本书是关于研究“荣辱思想的中西哲学基础”的专著,书中深入发掘、整理、分析中西方哲学思想中的荣辱思想内容;通过批判诠释,在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实践寻求丰富思想资源的同时,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荣辱观思想的现代转化及其可能路径。
全书共分为总论、荣辱思想的西方道德哲学基础研究、荣辱思想的中国传统哲学基础研究以及结语四部分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19.0¥59.9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我独钟意命运角落的人
¥42.3¥168.0 -
悉达多
¥13.0¥28.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经常作案的朋友都知道
¥42.3¥168.0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死魂灵
¥14.0¥48.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面纱
¥17.9¥49.8 -
本森小姐的甲虫
¥15.9¥55.0 -
她们
¥16.0¥46.8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3.7¥39.8 -
1984-插图珍藏版
¥9.9¥29.8 -
鼠疫
¥12.6¥38.8 -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窄门
¥10.9¥31.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罗生门
¥10.0¥36.0 -
失去一切的人
¥16.6¥52.0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
¥12.9¥39.8 -
重生
¥1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