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29044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8页
  • 出版时间:2010-09-01
  • 条形码:9787030290441 ; 978-7-03-029044-1

目录

从书序序前言第1章 物流与供应链基础1.1 物流的基本概念1.1.1 物流概念的提出1.1.2 物流的定义1.1.3 物流的分类1.1.4 物流话动的要素1.2 企业物流系统与物流管理,1.2.1 系统的概念1.2.2 企业物流系统的概念1.2.3 企业物流系统的特征1.2.4 企业物流系统合理化1.2.5 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阶段1.2.6 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1.3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1.3.1 供应链概念的发展1.3.2 供应链的结构模式1.3.3 供应链管理1.4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1.4.1 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区别1.4.2 物流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1.4.3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题第2章 设施规划概述2.1 设施2.1.1 设施及其分类2.1.2 制造业典型设施2.2 设施规划的定义、意义及目标2.2.1 设施规划的定义2.2.2 设施规划的意义2.2.3 设施规划的目标2.3 设施规划的范围及工作组织2.3.1 设施规划的范围2.3.2 设施规划工作组织2.4 设施规划过程2.4.1 一般设施规划过程2.4.2 成功设施规划过程2.5 典型设施布置方法2.5.1 Apple的工厂布置方法2.5.2 Reed的工厂布置方法2.5.3 Muther的系统布置设计方法2.6 设施规划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题第3章 设施选址3.1 设施选址意义3.2 设施选址战略3.2.1 集中型战略3.2.2 产品分散型战略3.2.3 市场地区型战略3.2.4 市场产品型战略3.2.5 生产组合型战略3.2.6 混合型战略3.3 设施选址指导原则3.3.1 产业布局原则3.3.2 经济效益原则3.3.3 整体优化原则3.3.4 以人为本原则3.3.5 环境适应原则3.3.6 用户至上原则3.4 设施选址影响因素3.4.1 经济因素3.4.2 非经济因素3.5 设施选址流程3.5.1 准备阶段3.5.2 地区选择阶段3.5.3 地点选择阶段3.5.4 编制报告阶段3.6 设施选址评价方法3.6.1 基于成本因素的评价方法3.6.2 基于综合因素的评价方法3.7 案例分析:沃尔玛与家乐福在中国选址策略对比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题第4章 系统化设施布置方法4.1 系统化设施布置概述4.1.1 设施布置的目标和所需数据4.1.2 系统化设施布置的阶段结构和分析模式4.1.3 系统化设施布置的图例符号4.2 系统化设施布置4.2.1 基本要素分析4.2.2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4.2.3 平面布局设计4.2.4 设施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4.3 SLP的改进4.3.1 FacPlan设施规划的框架4.3.2 FacFlan中的宏观空间规划4.3.3 FacPlan中的操作策略4.4 案例分析:废旧冰箱回收工厂设施布置4.4.1 案例背景4.4.2 案例分析4.4.3 总结与启示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题第5章 车间设施布置设计5.1 基本生产布置5.1.1 基本生产布置的原则5.1.2 基本生产布置的形式5.2 工艺原则布置设计5.2.1 计算机辅助设施布置技术5.2.2 系统布置设计5.3 产品原则布置设计5.3.1 流水线的平面布置设计5.3.2 装配线的生产平衡5.4 成组原则布置设计5.5 定位原则布置设计5.6 柔性原则布置设计5.6.1 设施柔性布置设计概述5.6.2 设施柔性布置的原则5.6.3 设施柔性布置设计的支持体系研究5.6.4 设施柔性布置设计的研究方法5.6.5 精益生产与系统柔性布置5.7 案例分析5.7.1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车间的工艺生产布置5.7.2 中华轿车总装车间的仪表板生产线布置5.7.3 某发动机厂的成组原则布置本章小结思考与练习题第6章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6.1 物料搬运6.1.1 物料搬运的概念6.1.2 物料搬运的目的6.2 物料搬运系统6.2.1 物料搬运系统的含义6.2.2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的指导原则6.2.3 物料搬运检查清单6.2.4 物料搬运方法及选择原则6.2.5 物料搬运系统程式6.3 物料搬运系统分析方法6.3.1 搬运系统分析概念6.3.2 SHA的程序6.3.3 SHA的图例符号6.4 搬运系统分析与设计6.4.1 物料的分类6.4.2 物料系统布置6.4.3 各项移动的分析6.4.4 各项移动的图表化6.4.5 物料搬运方法的选择6.4.6 确定初步的搬运方案6.4.7 修改和限制6.4.8 各项需求的计算6.4.9 方案的评价法6.4.1 0详细搬运方案的设计6.5 系统布置与搬运系统分析的结合6.5.1 SLP和SHA的相互关系6.5.2 SLP+SHA的方法6.6 搬运设备选型……第7章 仓储系统设施布置设计第8章 计算机辅助设施规划第9章 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仿真第10章 服务业设施布局设计第11章 设施规划综合案例分析参考文献附录 物料搬运检查清单
展开全部

节选

《设施规划》共分11章,针对设施规划现阶段发展中的问题,以设施规划中的先进技术为指导,以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先进技术为支撑,从工程规划及设计的角度介绍了现代设施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通过工程实际案例对没施规划的概念、方法进行了说明。《设施规划》可作为高等学校工业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企业设施规划、工厂规划与设计技术人员的工作指导书,还可以作为企业物流管理和生产运作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

相关资料

插图:相对柔性生产而言,缩短生产线也应该是工厂改善的重点。从生产线平衡的角度看,人数越多的生产线越难以平衡,其效率通常是不高的。生产线越长、人数越多也意味着有更多的在制品在生产线上,这也必然影响到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而且生产线上的人数越多,发生失误的机会也就越多,将会导致更多的质量问题和更多的停机时间。(2)低成本设置生产线,低成本设置生产线是生产柔性的要求。如果生产线是花大价钱设置的,要进行复制、拆除或改动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生产方式也就失去了“柔性”。在一些实现柔性生产的工厂,可能会发现他们的生产线很简陋,有的甚至是在以类似作坊的方式进行生产,但不能认为那样的生产方式就是落后的,对这种现象需要以柔性生产的眼光来看待。低成本设置生产线除了要求组建生产线的材料要简单、廉价,而且要求材料尽可能具有通用性,方便生产线变动时重复使用。(3)持续变革生产方式,柔性生产是为了快速对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式也相应做出调整。企业所采用的柔性生产方式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进行改进甚至创造新的柔性生产方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柔性生产方式。企业柔性生产的实现,需要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特点和面临的市场环境等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生产方式,并不断进行改进。良好的现场改善气氛对企业柔性生产的实现是有很大帮助的。成功实现柔性生产的工厂,生产线上的许多改善装置常常就是出自现场员工之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